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宗法制 > 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9096840
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变化B.制度革新有利政治稳定
C.西周君主寿命的延长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礼记》记载:西周时期,由于国子不是嫡长子或嫡子,他们没有继承权;但其有享受贵族学校教育的机会,等学业完成便可在王的侍卫亲军服务,等40岁之后就可以取得入仕资格。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一小部分人会被司马(负责选拔人才的官员)上报给王,由王任命官职。这表明
A.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B.所有国子均可担任官职
C.周天子扩大了统治基础
D.西周时中央集权的强化
2019-01-06更新 | 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礼记·大学)有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说明春秋时期
A.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B.君父同伦掩盖了阶级等级差异
C.家国同构的观念业已深入人心
D.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紧密结合
2018-09-05更新 | 10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
A.专制皇权日益弱化
B.群臣思想保守顽固
C.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宗法制长期延续
2018-11-01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