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9211021
清乾隆年间《苏州碑刻》中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这反映了当时(  )
A.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B.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C.纸币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B.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C.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2015-10-28更新 | 23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唐宋以来,江浙地区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这种变化反映了江浙地区
A.经济重心地位日渐凸显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C.农业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瓦解
2019-05-11更新 | 14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据考古发现,明清时期漳州地区的漳州窑瓷器在国内古遗迹中非常罕见,但在海外,譬如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甚至在埃及却发现甚多。据此可知当时
A.世界市场有所发展B.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政府鼓励海外贸易D.漳州窑瓷器技术领先世界
2022-02-13更新 | 3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