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965850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冯桂芬(1809-1874)号景亭,吴县人。冯桂芬景仰顾炎武(字亭林)的道德学问,其字号“林一”、“景亭”均与此有关。冯桂芬之思想,上接林、魏,下启康、梁,其意义不单单只是“求西学、思变法”的一脉相承,而在于其率先提出了消解现代化过程中的中西、古今矛盾的方法,即“惟善是从”。冯桂芬“惟善是从”的思想根基于中国文化中的见贤思齐、刚健有为的传统,是从中国文化本土生长出来的、可以导致中国文化与时俱进的极其宝贵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冯桂芬全面地论述了向西方学习问题。他肯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工业。他还指出“此外,如算学、重学、视学、光学、化学,皆得格物致理。舆地书备山川厄塞风土物产,多中人所不及”。他总结出中国五不如夷。即“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这里冯桂芬除了在技术方面外,还提出了“君民不隔”问题,这是很可贵的。

冯桂芬非常强调中国自己掌握新式技术。他说:“或曰,购船雇人何如?曰,不可。能造,能修,能用,则我之利器。不能造,不能修,不能用,则仍人之利器也。……终以自造、自修、自用之为无弊也。”这里包含着发展中国家在向发达国家学习中必须自己掌握经济命脉,才能确保独立的思想。这个思想,对于今天第三世界诸国在同发达国家打交道有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冯桂芬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冯桂芬的思想主张。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共和国不会忘记|屠呦呦:“中国神草”挽救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屠呦呦,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攻克了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让来自中药青蒿的青蒿素成为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个礼物。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屠呦呦接受了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的艰巨任务,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屠呦呦从文献研究入手,编撰了载有640种药物的《疟疾单秘验方集》,并先后进行300余次筛选实验,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组终于得到了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这是青蒿素发现史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为了能尽快把乙醚中性提取物拿到当时国内的疟疾疫区试用,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在北京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一心扑在“青蒿”研究上的屠呦呦,对于家庭却是充满了愧疚。大女儿4岁的时候就被送到托儿所全托,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则被直接送回了宁波老家。这位已经誉满全球的科学家,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直到今天,年近九旬的屠呦呦还在抗疟领域攻坚克难......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概括屠呦呦的主要科学贡献和获得的主要荣誉。
(2)分析屠呦呦能够取得重大科研成就的主要原因。
2020-04-18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埃比尼泽·霍华德是一个英国皇室记者,城市规划是他的爱好。他观察了19世纪晚期伦敦穷人的生活状况,他认为让如此众多的人拥挤在一起是对自然的亵渎。霍华德开出的城市改革药方是推倒重来,重新分布城市周边乡村的人口,方法是建立花园城市。在那儿,城市中的穷人需要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因此工业要在花园城市中建立起来。花园城市要被一圈农业带包国着,工业被部署在规定区域里,学校、住宅区和绿化带放在生活区,城市中心公共区域里则是商业、俱乐部和文化设施等。城市及其绿化带在整体上应由一个政府相关部门控制。人口应控制在3万以内。二战以来,英国和瑞典按照花园城市的原则已建了不少卫星城市,美国大萧条时由政府资助的绿化带城镇也是按照这个思想来建的。那些对花园城市概念没有兴趣的城市规划者在思想上也深受其无处不在的原则的影响。

——摘编自黄小凡《百年前城市病的拯救者们》


(1)根据材料,概括霍华德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霍华德城市规划思想的积极作用。
2018-12-08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吕振羽,在李达同志影响下,于30年代初,投身历史研究,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历史学尚未建立。陶希圣等人断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没有共同规律可言,鼓吹中国历史特殊论,以反对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吕振羽则先后出版两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的原始社会史和奴隶社会史、封建社会史的著作。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学者宣扬中国社会历史是“静止”、“循环”和“退化”的,只有靠日本的武力征服才能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吕振羽发文回击,指出封建时代的中国社会发展缓慢,是由国家政权、地理环境和人口增长以及战乱、民族迁徙等特殊条件所造成的,中国封建社会是螺旋式地前进。抗战胜利以后,为了回击蒋介石的“大汉族主义”反动宣传,还中国境内各民族历史的本来面貌,合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团结,在付出大量精力进行民族问题调查和研究后,他出版了《中国民族简史》。

——摘编自卢钟锋《战士兼学者的光辉一生-纪念吕振羽同志百年诞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吕振羽历史研究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吕振羽成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的原因。
2022-05-12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