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民间手工业 > 民营手工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9731675
明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D.制瓷业的兴盛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如表是《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西汉前期部分以手工业起家的巨富。据此可知,当时
A.民营冶炼业有所发展B.蜀是全国冶铁中心
C.人口的流动十分频繁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2020-08-29更新 | 3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明制,手工工匠均入匠籍,分住坐和轮班两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令规定轮班工匠征银代役,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称之为“班匠银”。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班匠银”是明朝私营手工业者承担的国家赋税
B.“班匠银”实质是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
C.征银代役后,轮班工匠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
D.征银代役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
2010-05-19更新 | 22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得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结论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C.明清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
D.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落后
2019-05-06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