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7 题号:97808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跻身权贵阶层,很多商人成功的参加了科举考试,得到在政府机构工作的资格。贸易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包括海外贸易在内。手工业崛起了,很多人掌管着几乎具有垄断地位的工场,部分人有多个工场,这些工场拥有500多名工人。780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可以被视作货币经济,越来越多的赋税以货币形式征收,农民被迫进入城镇赚取现金缴纳赋税,他们为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力,而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城市的迅速扩张,然而真正的资本主义仍旧付诸阙如,尽管到12世纪末期似乎具备了所有前提条件。

——摘编自艾伯华《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一个社会要能形塑有效合理的企业组织是成就资本主义经济的要素。相对而言,美国、日本比较能自发地促成这样的企业组织,而法国、意大利、台湾和香港等则较无法组成这样的企业组织,关键是这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之初,都是以家族为基础,凝聚出有效的企业经营组织。美、德、日等社会随后能自发的发展出超乎家族团体的大型企业组织,而法、意、台湾等地则无法如此,就算有大型企业组织也常是凭借国家干预而成,并非由社会内部自发促成。

——摘编自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到12世纪末具备了“资本主义所有前提条件”的表现。
(2)依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与法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表现及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世界大历史》是萨克雷等美国学者集体编著的历史巨著,显示了美国学界对世界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材料一 全书分为五卷。其总目录是
第一卷 文艺复兴至16世纪
第二卷   1571——1689年
第三卷   1689——1799
第四卷   1799——1900
第五卷   1900至反恐战争
材料二 每卷罗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第三卷《1689——1799》的目录是
第一章 俄国彼得大帝改革     1689——1725
第二章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1——1714
第三章 不列颠第一帝国   1701——1761
第四章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 1740——1763
第五章 启蒙运动 约1750年
第六章 农业革命 约1750年
第七章 美国革命   1763——1783
第八章 南太平洋的开辟 1760——1790
第九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约1760——1780
第十章 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和现代保守主义的基础 1770——1796
第十一章 大西洋黑奴贸易 约1730——1807
第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   1789——1799
材料三 每章分为五个栏目。第五卷第八章《冷战时期》的目录是
[概述]
[专家点评]
[①          ]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尼基塔·赫鲁晓夫
[②       ]
甲 “铁幕演说”
乙 “欧洲复兴计划”
丙 《第二次哈瓦那独立宣言》
[论著选粹]
【史论】
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大历史》的编撰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并分析说明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
(3)依据材料三,为①②两个栏目命名。从甲、乙、丙中任选一项说明其如何体现本卷主题。   
(4)《世界大历史》是否会按照【史论】对20世纪的预判来写作第五卷,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015-07-17更新 | 3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第二年宣布青岛作为自由港向全世界开放并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青岛港、胶济铁路等。1909年,青岛取代烟台成为山东的经济贸易中心,1911年成为排名前六位的中国海港。1915—1925年,日本在青岛投资达5亿日元,涉及制盐、纺织、火柴、麦酒、矿泉、榨油及罐头蛋粉等行业,1914年青岛有5家民族企业,1934年则达到150家。在1937年的统计中,青岛的工厂数量在全国所有县市中排名第六。工业领域的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金融、贸易、商业、航运业等行业得到迅速,青岛从功能单一的外贸港口城市发展到区域综合性中心城市。1984年,被列为全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摘编自李东泉《近代青岛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历史研究及启示》等

材料二   1207年,为征服和控制爱尔兰,英国国王颁布法令,在利物浦兴建城堡和港口。很快,利物浦发展成了一个商业性港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欧洲国家殖民扩张,利物浦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它不仅是通往“新大陆”、非洲、远东的主要进出港口,而且成为著名的“三角贸易”航线的中心,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基地。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推动了它的进一步繁荣,此时的利物浦是有名的棉花市场,也是有名的食品输入及工业制造输出港,人口迅速增长。19世纪中期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二战期间,在德国空军的轰炸下,港口设施有2/3遭受破坏。战后,在废墟上重建的利物浦又成为现代化港城,但已退居为英国的第二大海港。20世纪中后期,产业升级中没有及时跟进,传统工业日益衰落,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严重,出现大面积贫民区。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青岛和利物浦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岛相对于利物浦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利物浦为例,指出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019-05-29更新 | 1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二)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
不同类型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史学价值,同时还可以传递出不同的历史信息.根据研究主题运用史料论证问题是史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的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绝不允许超过12小时的最高限度,吃饭时间不计在内工作;绝不允许延长到晚上九点以后,亦不得在早上六点以前开始。

--摘自《1802年英国工厂法》


材料六

“漫步全城,工厂一间连着一间,那里成千上万的工人在机器震耳的隆隆声中,一年到头日夜都在机械地开动着这庞然大物的机器……男人、女人、小孩在潮湿的空气中蠕动。他们的衣服都很肮脏,许多孩子都是光着脚;面目瘦削而带愁容,多么阴森的街啊。”

——1860年代法国文学家泰恩旅英时所见


问题:
(1)如果你要研究“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这一问题,上述材料中,你将优先选择哪三则材料,说明理由.
(2)请找出上述材料中与研究“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的两则材料,并说明理由.
(3)请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问题的看法.
2020-10-12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