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监察与谏议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0 题号:9789300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和严密的监察法律体系,下列监察官职与解释对应不一致的是
选项监察官职解释
A秦代御史大夫丞相副贰,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
B汉代司隶校尉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C唐代御史台定期到各州县地方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D元代御史纠举官吏时,可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
A.AB.BC.CD.D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明代监察“组织之密、权威之重、委寄之深,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但有十位御史或给事中因弹劾内阁首辅严嵩,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最终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为民,所有家产被抄没。这说明
A.当时内阁与监察机构权责不明B.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
C.明朝时期的监察制度名存实亡D.内阁在当时操控了监察系统
2020-01-10更新 | 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们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专制统治的加强
C.监察体制的完善
D.建筑艺术的进步
2016-11-21更新 | 81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负责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还有地方郡国的二千石官员。这一变化体现出
A.汉武帝有效地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B.王国割据问题依然存在
C.地方官员完全受制于刺史
D.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2019-06-13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