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979129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人发现他们带来的很多东西是中国很早就有的。另一方面,当时中国人需要改革,但是不能通过直接否认自己来学习西方,而承认西方是进步的,但源头来自中国,因而提出了“西学中源”说。被誉为清初“历算第一名家”的清初科学家梅文鼎,也是最早提出这一观点者。他宣称西方的地球五带源于《周髀算经》,又说《黄帝内经》“地之为下”,是地圆说的肇端。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晚清进步思潮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剧变的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当时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全局性社会危机及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而旧思潮却仍然要与新思潮相互纠缠并延续很长一个时期。

——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文鼎等人倡导“西学中源”说提出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现代化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岸)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

——《复刘仲良中丞》


(1)李鸿章认为当时的国人最担心什么?他自己又是怎么看的?

材料二:1901年3月24日,张之洞在致一位军机大臣的电报中说:“嗣闻人言,内意不愿多言西法,尊电亦言‘勿袭西法皮毛,免遗口实’等语,不觉喟然长叹:若果如此。‘变法’二字尚未对题,仍是无用,中国终归澌灭矣”(注:“嗣”后来的意思,“内”指代太后慈禧)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2)张之洞为何“喟然长叹”?

材料三:“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辛亥革命“结出了哪些果实”?


(4)如果从“中国现代化”视角观察,在上述(1)—(3)的内容中应该加入一项重要的史实。你认为加入哪项比较合适?为什么?


(5)如果从中国人民抗争外来侵略的角度   观察中国近代史,应该选取哪些重要史实加以阐述?

2019-08-24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来所创”,…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桑成之《晚清——政治与文化》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迁就调和……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讨论。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 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不论搞什么主义,只要肯竭力向实际运动的方面去做,去努力,都是对的,都是有效果的。……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的希望。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张,该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材料中“西洋的法子”核心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在救国道路的探索上有什么新的主张?起到了什么作用?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共产主义者曾多次将“外国的进步文化”与“中国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试举一例说明。
2022-02-15更新 | 1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雍乾三朝除了宣扬武功的方略外,还编写字典、韵书、类书及经书的集解,动员了不少当世的学者,从而引导了学术界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乾嘉学派,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传统文化原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考订和诠释,在经史子集等方面,都有不少突破性的成果和总结性的成就。乾嘉学派的许多学者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注重具体分析的方法,讲求言必有据、无证不信的态度,为由传统学术研究向近代学术研究转化提供了沟通的桥梁。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形式上是对《孟子》中的主要名词进行诠释,实际上则是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层次的检讨和批判,甚至于考据出了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的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乾嘉学派内部党同伐异、壁垒森严的门户之见及脱离实际的倾向,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易经)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说法。变通久的思想代代相传,每当社会环境激变之时,它便结合时代的需要突显出来。近代较早提出变局思想的是黄遵宪、丁日昌、郭嵩焘、李鸿章等人,有学者统计,1861——1900年间,意识到并深深优虑于变局的人不少于37位,虽则37人成不了思想主流,但这毕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思想启蒙力量。主张变局论的士大夫纷纷认识到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内外危机和前所未有的时局变化之中,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倡导在改革中寻求出路。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学派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其学术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思想界产生变化的社会条件与主要影响。
2020-12-12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