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9864062

材料   李东垣,金代医学家,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之一。金朝末年,蒙金战争爆发,兵连祸结,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汴京城内发生一场大疫,疫情惨烈,为历代罕见。《金史》曰:“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李东垣亲历灾难并参与救治,率先将大疫视作“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所造成的群体内伤病。大疫结束后,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李东垣撰写了《内外伤辨惑论》一书,详辨外感内伤,强调脾胃盛衰在内伤病变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创制了补中益气汤等一系列的补益方剂,创立了“内伤”学说和“甘温除热”思想,“为后人治疗内伤热病提供了新的视野,并发展和推动了重视脾胃的思想及从脾胃论治疾病的方法。”

——摘编自王星光《也论金末汴京大疫的诱因与性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东垣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东垣能够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大年(19592017)出生于广西南宁知识分子家庭。1977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1996年到英国攻读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批“千人计划”的特聘专家,重点攻克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能“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从零开始的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技人员日夜奋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一“地壳一号”,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提高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的制造力。学校领导督促他申报院士,他却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他用生命做科研,耐心教导学生“耐得住寂寞、坐的住冷板凳”。回国七年,他像陀螺一样不知疲惫地旋转,即便在病床上,他也在修改方案,给学生答疑解惑。黄大年教授和他的团队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等9个重大项目、49个攻关课题,填补了国家重大战略装备的空白,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用20年走过的路。

——摘编自《黄大年:一盏永不熄灭的爱国明灯》


(1)根据材料概括黄大年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2)根据材料分析黄大年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021-04-02更新 | 1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   黄道婆,宋末元初棉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府人,历经磨难流落崖州(今海南岛)。当地黎族人民的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虚心学习,并且融合黎汉两族纺织技术的长处,成为纺织能手,和黎族人民结下深厚的情谊。黄道婆年迈后得以返回家乡,她不仅把自己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着手革新出一整套擀、弹、纺、织的工具,特别是其创制的三锭脚踏纺纱车,使纺纱效率大为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黄道婆深受百姓敬仰,后人尊她为布业始祖。马克思曾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摘编自丁静静《黄道婆棉纺织技术革新和江南经济社会发展》等文


(1)根据材料归纳概括黄道婆技术革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对黄道婆进行评价。
2020-03-09更新 | 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辛弃疾出生时,宋室南渡已十三年。他早年即投身抗金事业,在北方曾积极组织抗金力量,参加抗金斗争。自南归以来,多次上书献策要求北伐。在做地方官时,设想多种方法建军备战,以为北伐筹措。可惜这些均没有得到朝廷重视。任滁州知州时,他实行“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等一系列措施,使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滁州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在湖南安抚使任上,曾“以官米募工浚筑陂塘”,赈济灾民,兴修水利;为防止金兵南犯并为北伐作准备,他还创建一支飞虎军。他任江西安抚使时,旱灾严重,百姓粮荒,富商大贾乘机渔利。他一到任即发布“闭粜者配,强籴者斩”的文告,稳定了市场,“民赖以安”。从四十三岁到六十八岁之间,辛弃疾多次被贬又多次被起用,他的仕途道路坎坷不平。但是,统一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摘编自赵星《试论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弃疾北伐主张得不到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辛弃疾的主要社会活动。

2018-09-27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