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7 题号:989059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不习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动荡,宗社丘墟”。

——陈翠芳《中国儒学总论》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针对当时的政治弊端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黄宗羲的上述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夸。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四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燕南、燕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王夫之说:“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三、四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017-10-10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伟大的君主,一个强大的帝国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例如秦始皇和韩非,汉武帝和董仲舒。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在治国中的体现。

材料二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是文化的作用使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座座贞节牌坊下压的是一个个鸣咽的冤魂,这也是文化作用的体现。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扎》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材料五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1)针对材料一的观点,若你是君主,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你会重用哪位思想家来治国,为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文化的作用”?据此,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4)概括材料五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017-10-29更新 | 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自从孔子开创以人为本的儒家,中国的思想家们,有延续,也有对立,百家争鸣,各擅胜场。秦政之时,独重法家,其他学派无不遭受压制。汉兴之初,人主与民休息,黄老之学是主流,百家也渐有传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学,又压抑了其他学派。一般历史,大致都如此谈。然而,如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秦汉时代毋宁是经历了一次全盘整合,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综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平民儒学以王阳明心学为契机而生成。平民儒者们不拘泥于儒家经典文义,反对《四书集注》为代表的章句之学,认为可任意解释经典。他们恢复和发展了孔子和先秦儒家学者重视平民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学术大众化、社会化的基础上创立起真正的平民学派——泰州学派。在授学传道过程中,平民儒者按照自己的理想将“圣人”塑造成为没有特权的平民,还把自己打扮成“以先觉为己任”的新教主。

——摘编自陈寒鸣《论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代各思想流派“经历了一次全盘整合”的含义及这一整合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平民儒学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平民儒学兴起的原因。
2022-12-06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