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两次鸦片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9942162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命题。在这个命题里,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1)“40年代”的“时代内容”是什么?
(2)分别以史实说明“60年代、90年代”是如何体现“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之统一”的?
(3)经过半个世纪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相对于“40年代”有哪些不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致使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面对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请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二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三 八国联军侵华形势示意图

图四 日本全面侵华形势图

请回答:

(1)列举图一、图二、图三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图四战争中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

(2)面对以上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分别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

(3)图二与图四都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但结果不同,你能说说致使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吗?

(4)图四战争的结果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2018-05-01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条约体系”下的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节选)

(1)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2)……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任便立法治理。

(3)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4)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材料二:中英《天津条约》节选

(1)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2)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材料三:《马关条约》节选

(1)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2)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3)中国将管理下列地方之权……永远让与日本: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问题
(1)写出与上述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战争。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依据材料概括上述条款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①②③④
材料二①②
材料三①②③
(3)依据材料和已学知识,如何看待“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2019-01-02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以夷制夷”的策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一直被封建统治者采用。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夷”不再是古代中国周边“四夷”,而是强大的西方列强,传统的“华夷体系”逐渐向近代“条约体系”转变,中国传统外交也逐渐向近代外交转变。近代条约体系起源于欧洲,从法理上讲,条约体系建立在主权国家、国家法的基础上,国家之间根据平等原则,以国际条约的方式进行交往。但实际上,条约体系以西方列强为核心,奉行的是强权政治和实力原则(即西方文明标准)。

——摘编自庞嘉咏《近代中国“以夷制夷”外交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达成了中国与苏联的结盟,从而使社会主义阵营从欧洲到亚洲连成一片。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中,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是爱国主义者,绝不容忍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受到任何侵犯……中国绝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的背景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交领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后外交战略作出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调整的原因。
2020-02-20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