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重庆 八年级 期中 2015-06-25 4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形(jī)方(shuò)抽(tì)深痛疾(è)
B.穿(suō)首(jī)黑(yǒu)首低眉(hàn)
C.热(chì)然(càn)酷(xiào)广无垠(mào)
D.迁(xĭ)亮(zèng)脸(jiá)长短叹(yū)
2019-01-3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选项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杳然奥密器宇轩昂粗制烂造
B.滞留长髯黯然失色成惶成恐
C.譬如诘责纹丝不动翻来复去
D.解剖禁锢鹤立鸡群盛气凌人
2019-01-3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4)
3. 下面各句加点词用法有错的一项是(          
A.他旁边那个正襟危坐的军官,威严而稳重,但是酒过数巡,这人却渐渐活跃起来。
B.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三奶奶对亲家老爷说起上海滩,只说那里不比家乡,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D.老师把这件事交给小刚做,是因为平时他做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2015-06-25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清丽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心情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B.《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为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传记。
C.胡适,字适之,20世纪上半页著名学者。他人到中年时将自己年少的一段人生历程写成了《我的母亲》。他写童年,写母亲,满含深情却又行文自然、质朴,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D.课文《雪》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
2016-11-18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以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底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2020-09-06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②那么,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③而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④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⑤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A.②⑤①④③B.④①③②⑤C.④②⑤③①D.⑤④②③①
2020-10-14更新 | 385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县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4)
7. 请根据例句进行仿写。   
例句: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
                                                             
2019-01-30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4)
8. 5月11日是母亲节,为了迎接母亲节,班级开展了一次以“祝福母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回答下列问题。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写一句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2)品味母爱:
活动中,某同学唱了一首《母亲》,歌中唱到:“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儿,有人给你擦。”请结合所学知识,赏析这句歌词:
(3)抒写我心:
活动有一个环节是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母亲,你准备写些什么话向妈妈倾诉你对她的情感?(不少于30字)
2015-06-25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9. 默写填空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潼关怀古》
(7)《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忠贞不屈气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五柳先生传》中总写五柳先生思想性格,表现其隐者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同舍生皆绮绣 被:                  
(2)疑质理 援:                  
(3)每借于藏书之家 假:                  
(4)右备容 臭: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克服求学中所遇到的困难的。(请勿照抄原文)
13.文章讲述了作者求学的经历,这对于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至少答出两点)
2015-06-25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薄暮下的刀锋》,完成后面小题。
薄暮下的刀锋
凸凹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住一楼,很快就又走出门来。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可见他是个成熟的匠人。
③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④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他憨然一笑,说:“您这把刀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看到了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⑤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
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⑦人在家里,却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⑧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2元毛票塞进我兜里,说:“8块钱是我的手艺,10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
⑨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戗菜刀——”
⑩邻人被惊动,纷纷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磨不好。”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11最先来到的是县中张老师。我便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听完叙述,他感叹道:“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小人物不趋时、不趋利,他们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12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
(摘自《读者》2013年第8期,有删改)
14.以“磨刀人”为中心梳理文章情节,根据所给的短语形式填空。
试刀锋 →             → 磨刀锋 →             → 拒商机
15.文中的磨刀人具有怎样的品性?
16.文中有三处提到夕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
(B)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
(C)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17.“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结合链接材料及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李森祥《台阶》)
2016-11-18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天山深处那棵苍老的松树》,完成后面小题。
天山深处那棵苍老的松树
郭文涟
①记不清是哪一位诗人说过这样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一棵树便是一条寂静的河流。
②河流或自数千米高的皑皑雪峰上潺潺淙淙地流下,或从荒无人烟百鸟啼唱的高原沼泽的泉眼中汩汩渗出,先是成羽状的溪水,最终汇集成大江大河,一泻千里,向着蔚蓝色的大海奔涌而去,仿佛大海便是她生命的最后归宿。而一棵树呢?她由嫩芽绿叶长起,渐渐斜伸出枝桠,渐渐长满茂密的树叶,向着蓝天白云伸展而去,仿佛无限辽阔的苍穹便是她向往的理想境地。她枝叶繁茂,蓊郁苍翠,遮天蔽日,成为人们视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③于是,我想起两年前在天山深处巩留恰西境内看到的一棵苍老却美丽的松树来了。
④那是一个飘着白蒙蒙雾雨的秋天。山谷里有一条河水像是受了雨的青睐,喧嚣着弯弯曲曲地向着远方奔泻。在一座旅游毡房前,我发现了那棵苍老的松树。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啊!她雄浑大气,华盖如云,树干粗壮。她的一根根伸展出去的枝桠长满了郁郁青青的针叶。或许是烟雨朦胧的缘故,她的顶端始终被一团团袅袅浮动的烟雾缠绕着。从粗壮的树干以及沟壑一般的树皮判定,这是一棵有着三四百年历史的老树。在她的树根周围,落满了泛黄了的针叶,虚虚软软的,踩上去忽悠忽悠的,舒坦极了。
⑤然而,当我注目端详时,竟然发现在离地面二米处,有一处几十公分宽、四五公分深的疤痕,那里的树皮早已脱落,裸露出的木质已干枯,在上端与树皮相结合处,还流着浑浊的泪水,黏黏糊糊的。伤口的旁边,还有拴马钉深深地钉在树身里。这使我很惊讶,我想,这锈迹斑斑的拴马钉怕有数十年历史了吧!那树的伤口该有多少年了呢?是谁为了什么而伤害了她呢?或许从她被伤害的那一天起,她就这样默默地流着眼泪,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我在想那是一种怎样的创伤和疼痛啊!
⑥但又不知什么缘故,她还是坚强地站立住了,没有倒下去,而且把她那四通八达的根须深深地扎入贫瘠的土地内,逶迤延伸,连接着巍巍天山,连接着白雪皑皑的喀班巴依峰,而那清清亮亮的天山雪水又滋养她以生机勃勃的生命,使她坚强刚毅地屹立于天地之间,不屈不挠地抵抗着风霜雨雪的侵袭。我一时觉得,这棵树成了人们视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⑦她确实是一处独特的风景。她那兀立的姿态,固执的信念,高深莫测的表情,把你引向无限辽阔的苍穹,然后又注视着脚下,聆听那一湾河水的喧嚣与欢腾。她丝毫没有感到生命的孤独和落寞,而且她的长势有点像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让人担心有一天会倾塌下来,或者狂风肆虐,或者瀑发山洪时冲刷出她的根须,从而被什么人套上什么马使劲拽拉。然而据我细细观察,这一切似乎都已发生过,但都没有难倒她,她依然昂扬着倔强的身子,郁郁青青地立在那里,那么高傲,仰天长啸,却又那么悠然闲静,适意自得,哪管它风吹雨蚀,云起日落……
⑧倒是一些搞旅游开发的人发现了这棵树的价值,且又立于清澈的河水不远处,因而便在树下搭一顶毡房,以期让来此游玩的人可以阅景读山,可以醉卧于毡房内聆听着阵阵涛声酣然而睡。
⑨那天晚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夜泼墨一般漆黑,许多人围着一堆燃烧的篝火,听一位长头发的小伙子弹着吉他,唱美丽动听的东方小夜曲《草原之夜》。歌声悠悠扬扬,在黑黝黝的山谷里回荡往复,一阵阵晚风吹来,火苗儿一闪一闪,我油然想起老子的训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想,如果说一棵树就是一条寂静的河水的话,那么这棵树一定有着河水一样虚怀沉默的柔性,不管风吹雨袭,她只管生长枝桠绿叶,只管年年月月向上生长,以点缀衬托着碧空如洗的蓝天和悠悠飘浮的白云。
⑩但我又想,她或许总有一天会被人用斧子砍去,灯塔般地轰然倾塌下来的。
11这样想着,我的心一半亮了,一半又暗了……
    18     怎样理解“这样想着,我的心一半亮了,一半又暗了……”这句话的含义?
    19     文章是围绕“天山上那棵松树”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20.     20     根据文意,请简析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棵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21     文章开头写道:“一棵树便是一条寂静的河流”请结合全文,概括树和河流的一致性,并分析作者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
2016-11-18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2. (1)从小到大,我们的父母老师、亲朋好友、先贤哲人给我们说过许许多多的话,这些话,或让你热泪盈眶,或让你豁然开朗,或让你信心满怀……
请以“我又想起了那句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不管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每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总会给你留下一些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的碧波,也许是留恋田间的小路,也许是仰望皓月当空,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陶醉在______”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
2、在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班名、人名;
3、字数600字以上。
2015-06-25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语言表达
1
综合性学习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20.85字形
30.64一般词语
40.65文学常识综合
5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60.65衔接与排序
二、语言表达
70.64语言表达的要求  压缩语段
三、综合性学习
80.64语言表达的要求
四、名句名篇默写
90.94诗  词句子默写
五、文言文阅读
10-130.64
六、现代文阅读
14-170.4记叙文
18-210.4记叙文
七、作文
220.65全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