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 课时练习
全国 九年级 课后作业 2022-09-15 7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烂(kē)             (xī)            (yín)
B.侧(pàn)            路(qí)            (quē)
C.太(háng)          娟(chán)        (zhù)
D.户(qí)             (zūn)          楼(qióng)
2022-09-22更新 | 660次组卷 | 2卷引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 课时练习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沧海                       济:渡
B.玉盘珍羞万钱                       直:同“值”,价值
C.暂凭杯酒精神                       长:增长,振作
D.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什么事情
2022-09-15更新 | 399次组卷 | 1卷引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 课时练习
选择题 | 容易(0.94)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其一)》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圣”。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苏轼,词作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D.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怀天下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22-09-15更新 | 665次组卷 | 2卷引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 课时练习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4. 用诗词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管前路如何坎坷,世事如何难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根据关键词写诗句。
关键词:愿、思念、月。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022-09-14更新 | 1996次组卷 | 5卷引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 课时练习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行路难》,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路历程,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面的空白。

6.这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从对比或比喻的角度,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说说首联中“凄凉地”“弃置身”的作用。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2022-09-15更新 | 391次组卷 | 2卷引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 课时练习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10.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2019-06-26更新 | 2200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1.这两首诗都提到的“乐天”是谁?乙诗所描绘的情景可用甲诗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
12.元稹、刘禹锡与“乐天”友情极深,他们都曾受到权贵打击,被迫离京。结合甲乙两诗,分析元稹与刘禹锡在面对挫折时有什么不同的情感态度。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①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在今四川省境内,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②不遇:有遇到。③吠:狗叫声。④带露浓:挂满了露珠。⑤树深:树丛深处。⑥青霭:青色的云气。⑦倚:靠。
13.全诗共八句,前六句扣住题目中的“_________________”字,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交代“不遇”,重在抒发_________________之情,情致婉转。
14.请赏析颈联中“分”和“挂”字的妙处。
2022-09-14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 课时练习
诗歌鉴赏 | 较难(0.4)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②王濬: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③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④石头:指石头城,王濬率船队,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投降。⑤四海为家曰:指国家统一。⑥故垒:旧时的壁垒。
15.根据本诗所体现的季节判断,填入诗中空缺处最恰当的是
A.潮B.暖C.江D.寒
16.本诗与杜牧《赤壁》一诗都有怀古之意,但凭吊古迹所表达的感慨有何不同?请简述。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春未老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②壕,指护城河。③咨嗟,嗟叹声。④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
17.词人登台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暮春景物,与下阕抒情浑然一体。
18.有人评价此词“有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请结合画线句,简要分析这种“超然”。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19. 下面是一组有关“古诗中的植物”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结合两张图提供的信息,将下面语段空缺处补充完整,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数据来源:《草木缘情》,商务印书馆,2016年)

植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也是①_________________。唐诗中出现了近四百种植物,几乎涉及了唐人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植物。在众多的植物中,②_________________,3463首的数量表明唐代文人大多愿意通过它寄托“离情”。到了宋代词人笔下,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③_________________。这和它凌寒独放的特性有莫大关系。荷桃吉祥,松竹高洁,历代的文人们总是对④_________________的植物兴味盎然,他们不吝笔墨地对其进行品咏,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学遗产。


(2)草木缘情,花果寄意,请在下面三个选项中任意选择两种,模仿示例,为它写一则“植物的自语”,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
①《竹里馆》中的“竹”   ②《饮酒(其五)》中的“菊”   ③《蒹葭》中的“蒹葭”
【示例】《黄鹤楼》中的“芳草”:我“萋萋”的样子,可否消解你似滔滔江水的哀愁?
选择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9-15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 课时练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3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7
综合性学习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易误读常见字  常见易错字
20.85文言实词
30.94文学常识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4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诗歌鉴赏
5-60.65李白(701-762)  诗
7-80.65刘禹锡(772-842)  诗
9-100.65
11-120.65诗歌鉴赏
13-140.65李白(701-762)  诗
15-160.4刘禹锡(772-842)  诗
17-180.65苏轼(1037-1101)  词
四、综合性学习
190.4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图文转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