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 九年级 期中 2020-11-22 6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某校初三年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诚挚邀请你参与到活动中来!
【追本溯源明“自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易传》开篇中的一句话,讲的是天道刚健,周而复始,永无止息,启示人们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首先强调的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夫不可夺志也。”他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甲】”,成为坚忍刚毅、奋斗不止精神的典范。

图强求变、创新超越也是自强不息精神应有之义。“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乙】”,这些(zhēn)言都体现出古人对创新的追求,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个发明创造、一次次革故鼎新,则是自强不息精神在创新实践中结出的累累硕果。

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表现为无私忘我的人生境界。古代文人守孔孟之道,将“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内涵诠释得生动而透彻。尽管仕途多舛,他们也依旧高洁自守不同流合污;虽然身遭贬谪,他们却依然高声吟唱“【丙】”;即使身居偏远的江湖,他们也要尽其所能造福一方百姓。

1.文段中画横线字的笔顺、根据拼音写的汉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匹”的第二笔为“” 箴言   
B.“匹”的第二笔为“” 箴言   
C.“匹”的第二笔为“” 真言   
D.“匹”的第二笔为“” 真言   
2.小明要向同学们解释“自强不息”的意思,他从字典中查阅了“息”的词义。下面是其中的三个解释: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停止;③休息。请你帮助他解释“自强不息”的意思。(限15字以内)
3.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A.③②①B.①③②
C.③①②D.②①③
4.根据语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们”行列的一项是
A.张岱B.范仲淹C.苏轼D.欧阳修

【树立榜样学“自强”】

三代北斗人始终把党的事业作为最大事业,把国家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民族梦想作为最终梦想,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家国情怀书写了中国北斗光耀全球的不朽传奇。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背后,是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核心器部件百分之百国产化,是首创全星座星间链路支持自主运行、创造两年半时间高密度发射18箭30星的世界导航卫星组网奇迹。三代北斗人始终发扬“敢闯敢试、创新超越”的精神,一次又一次__①__“中国速度”,__②__“中国精度”,__③__“中国气度”。北斗人所秉承的无私奉献的“北斗精神”,是当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本色的完美体现

——取材于《人民日报》相关文章

5.依次填人文段①②③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彰显 刷新 展现B.彰显 展现 刷新
C.刷新 展现 彰显D.刷新 彰显 展现
6.材料中画线句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表达不够恰当,请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畅所欲言话“自强”】
7.你最欣赏下面哪一幅书法作品?请根据书体特点和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说明你欣赏的理由。

8.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学习后的感受,其中关联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正因为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这个民族才能从容面对历史的风风雨雨,屹立不倒。
B.北斗精神不但是我们建设航天强国的有力保障,而且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C.初三一年,我只有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学习,超越自我,就一定能战胜所有的困难。
D.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又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地去发展它。
2020-11-09更新 | 3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9. 默写。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北京这座美丽的都市,四季佳景美不胜收。春天,昆明湖畔杨柳吐新,催人奋发向上;夏天,圆明园里古荷飘香,令人心旷神怡;秋天,北海菊花傲霜怒放,启人笑对挫折;冬天,长城内外白雪茫茫,让人心潮澎湃。此情此景,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总结,恰到好处。
2020-11-09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行路难》,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路历程,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面的空白。

11.这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从对比或比喻的角度,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B]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上宪嘉其能。秋又歉,捐廉代输,去任之日,悉取券焚之。潍人戴德,为立祠。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尝夜出,闻书声出茅屋,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韩成进士,有知己之感焉。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乞休归,囊橐萧然,卖书画以自给。

(节选自《清史稿·郑燮传》,有删改)


注:①[苞苴(bāojū)]馈赠和贿赂。②[谴]降罪。③[嘉]赞赏。④[捐廉代输]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老百姓交赋税。⑤[乞休]自请辞去官职。⑥[囊橐(nángtuó)]口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连月不       仓赈贷
B.国怀乡       停数日,辞
C.而长烟一空       阻之
D.不物喜       醒能述文者
13.翻译甲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的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很详尽了。
理解:作者之所以要交代前人对岳阳楼的壮丽景象描述得很详尽,是为了后文转写“迁客骚人”因景而产生的“览物之情”。
B.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当今时代没有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而倍感孤独忧愤,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14.“先忧后乐”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境界的最高写照,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说明“先忧后乐”在郑燮身上的表现。
2020-11-09更新 | 3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5. 题目一: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许多与《水浒传》中人物相关的歇后语。请任选下列歇后语中的一则,简述歇后语所对应的故事情节,并根据这一情节对人物形象加以评价。
(1)鲁智深买肉——挑肥拣瘦
(2)张顺浪里斗李逵——以长攻短
2020-11-09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6. 题目二:诗人牛汉曾评价艾青说:“他和他的诗,始终生息在一个悲壮而动荡的时代,与民族的土地的忧患和欢欣血肉相连。”下面是《艾青诗选》中的两首诗,请任选一首,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牛汉这段评价的理解。

复活的土地(节选)

艾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10日,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盛大开展。展览分为“宫城一体”“有容乃大”和“生生不息”三大主题,节选了18个历史节点,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概况。

“有容乃大”主题讲述了清朝紫禁城内建筑的变迁。在600年的传承发展中,紫禁城建筑形式不仅体现出民族融合的特质,亦受__甲__之风的影响。坤宁宫是中轴线上唯一一座满族风格的建筑,与紫禁城中的大多数宫殿一样,它经历过数次重修。顺治十二年(1655年),朝廷仿照盛京(沈阳)清宁宫,将其改为满族特有的“口袋房”形式,彻底改变了坤宁宫原来的面貌,使其成为清初满汉文化融合的典型。位于紫禁城东六宫的灵沼轩,是一座钢与石质墙体混合承重的近代文物建筑,其结构钢梁来自英国,内壁瓷砖、玻璃工艺出自德国,石料和纹饰图案则源自本土,处处可见中西方元素的碰撞,是中西方建筑文化和艺术合璧的体现。


材料二

紫禁城中轴线南端的午门,是许多重要的国内外大型展览举办的场所。此次展览在午门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展出。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午门吧。

古代以北为子,南为午,又曰中为午,居中向阳,此门正当午位,因得其名。午门正中开三门,在其正面东、西燕翅楼下方,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午门是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大门,中间门专供皇帝出入,仅有两种情况例外:皇后与皇帝大婚入宫时、殿试前三名在皇帝接见后出宫时,才可以由中间门进、出紫禁城。东侧门和西侧门分别供文武官员与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午门城楼两侧各置钟鼓,遇有大典,鸣钟击鼓,肃穆威严。

从上向下俯视,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这与它的外部空间恰好形成凹凸结构,好像中国古代木建筑中一个关键的连接部件——“榫卯。这一凹凸结构象征着阴阳相合,__乙__。

午门的楼宇丹橙朱户,屋顶铺以黄色琉璃瓦,内外檐的彩画亦为朱红村底。朱红、正黄都是帝王建筑的专用色,象征皇权至高无上。

午门的形制布局、造型艺术和装饰色彩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中国古人对皇权神圣的理解,昭示着天、地、人和谐的哲学理念。


注:①[榫卯]指榫头和卯口。榫头是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回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卯口是凹进的部分。
材料三

600年来,紫禁城古建筑历经各种自然灾害而保存无恙,不仅因为建筑本身科学合理的构造,也与建筑地基的稳固密切相关。

紫禁城古建筑地基可分为下、中、上三个部分。其下部构造一般为一层碎砖、一层灰土相互交替,被专家戏称为“千层饼”。采用这种交替夯实的方法,既有利于建筑的均匀下沉,又能避免建筑本身下沉量过大。这种“千层饼”的结构有利于地基的稳固。据1977年工程技术人员勘查,太和殿地面以下有3层砖,厚0.4米;往下为厚度约为10米的石头层;再下面为总厚度约为4米的碎砖与灰土的交替层,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千层饼”层;之下就是厚度约为6米的碎卵石与碎砖的交替层;再往下则是木柱和填土的交替层,深度约为56米。从材料角度看,最重要的灰土层是由生石灰与黄土按3:7的比例混合而成,使得灰土基础强度较高并具有一定的防潮性能。灰土层地基中还掺有“糯米汁”,糯米具有很好的黏性,可以将灰土牢牢黏固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不会因为大风、大震而松散。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17.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材料二横线处的甲、乙依次填入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古为今用             印证了中国人对天、地、人和谐关系的理解
B.西学东渐             印证了中国人对天、地、人对立关系的理解
C.西学东渐             印证了中国人对天、地、人和谐关系的理解
D.古为今用             印证了中国人对天、地、人对立关系的理解
18.材料三中介绍的“千层饼”指的是图1中的_______[A][B])位置,这则材料从①________和②_______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说明。
19.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分条概括紫禁城建筑的特点。
2020-11-09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遗失的帽子》,完成下面小题。

遗失的帽子

帽子怎么会不见了呢?

昨天唐忽忽去买六一用品,在集市上逛一圈后,突然发现帽子不见了。那是一顶很普通的淡蓝色迷彩遮阳帽,帽檐上排列着细密的针脚,是妈妈留给她的一个纪念物。妈妈去世后她经常戴在头上,要是哪天发现帽子不在包里,心里就莫名不安起来。唐忽忽不愿意丢掉任何一顶标志过往的帽子,她把帽子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

蓦地,唐忽忽想到另一顶棕色的线帽子。前不久,她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中说:“我是您的学生张山,我对您印象特别深,您喜欢戴好看的帽子,我记得您有一顶线帽子特别可爱,棕色的,顶端空空的长长的,还有个小绒球,联欢会上您还戴着那顶帽子给我们跳过一个舞。嗯……我毕业时您对我说了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我用整整七年时间才想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你在哪儿?”唐忽忽问。“我刚失业,在建筑工地干了七年,今天突然想给您打个电话。我正在找新工作,您放心吧,我会努力的。”他有些欢快,听起来对未来充满希望。最后,他郑重地说:“如果不是您的那句话,我不会这么想得开,我特别想见您。我还想……”对方声音开始微弱下去。唐忽忽有些慌乱:“可以啊,不过等过两天有时间了我联系你。”

慌乱地挂掉电话。她满脑子盘旋的都是那顶帽子——浅棕色的,长长的帽梢顶个绒球,她决定把那顶帽子找出来。家里整整一柜子装的都是她收集的帽子,可最终也没有找到那顶棕色帽子。

忽忽跟同事们说了张山的事,大家都劝她别去,说对无业游民得提防着点。忽忽觉得老师们说得对。

后来,张山又打来一次电话。对方明显有点沮丧:“我一直在等呢……可是您没有给我打电话。”“哦,对不起。我不记得了!”唐忽忽果断挂掉电话,果断拉黑。

六一联欢会唐忽忽要演个节目。她穿着已经过时的背带裤,使舞蹈少了本该有的高冷惊艳。唐忽忽的节目是最后一个,掌声稀稀拉拉的。突然她的手机“叮”地弹出一条同事留言:帽子可能有下落了,中午到集市南头出租房问问以前的门卫李大爷。

唐忽忽急忙赶到集市南头的出租房,李大爷在扫垃圾。看见忽忽,他热情地将忽忽引进了旁边一个空房子。房子几乎是一个大教室的大小,里面桌椅很破旧。“这地方太偏,桌子是以前咱学校淘汰的,前些年我跟校长一说,花点钱就给买过来了。我儿子,您教过的,就喜欢您。他开过一段小饭桌,雇个人看着孩子们写作业啥的,现在不干了。”

唐忽忽正想问问李大爷知不知道蓝帽子的事,视线却被杂乱的讲桌、半开的抽屉拽了过去。抽屉里一个鼓鼓囊囊的旧文件袋,上面印着忽忽学校的名字:杨树小学。唐忽忽拎起一角,哗啦从里面倾覆出一堆东西:小印章、小红花、铅笔、几个横格本、一堆已经粘迹到一起的五颜六色的欢乐球,还有一张尺寸不小的毕业照……

忽忽拿起照片。照片已经被时光打磨得黄旧了,还粘了张纸,展开是歪歪扭扭的几排名字,已经有些不清晰了。

唐忽忽把毕业照端端正正铺在讲桌上,在最醒目的地方找到了自己。她和孩子们坐在一起,笑靥如花。她死盯着那些脸,盯着盯着照片上的小脑袋一一还原到了他们的座位上,那些小脑袋似乎真的从课桌后面跳了出来。

“扫把头”嬉笑着:“唐老师,您不奇怪为什么您上课大家不闹吗?因为您从不把我们当差生看,还表扬我们,给我们脑门上贴小笑脸,在我们的作业本上盖小印章……”

唐忽忽有了一丝羞愧感,她已经很久没有用笑脸的表情了。同事说,她现在生气起来声音能响彻楼道。

“您对我们最有耐心!那回‘扫把头’淘气,把笤帚放门框上,您一推门,扫帚掉下来,吓您一跳,但您笑了笑,继续讲课。那节课特别安静。”

“您鼓励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

唐忽忽怔住了,她捕捉着他的眼神,他的眼睛看着远方,眼神似有似无。她想问你是不是张山,但是,没有开口。

“唐老师,今天是‘六一',咱们一起过儿童节吧!”

唐忽忽笑了,你们想要什么礼物?“憨厚脸”神情有点羞涩:“唐老师,其实我们想要的礼物就是想听您夸夸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人表扬过我们了。”

唐忽忽拿着毕业照走在空荡荡的教室,好像回到十五年前的一次巡视。

“你最帅,那么爱看书,骨子里是个读书人。”

“你这个机灵鬼,鬼点子真多,很适合创业哦……”

唐忽忽用手捂住脸,眼泪无声无息地从指缝里流出。周围一切都变得寂静无比。待她睁开眼睛,一切都消声遁形,只有空荡荡的课桌。

李大爷不知什么时候已不在身边,自然也没有提起小偷和帽子的事情。

晚上,唐忽忽想把背带裤收回柜底,忽然瞥到了柜子角落里一团棕色的东西,是张山提到的那个帽子。她拨通了被拉黑的号码,想告诉张山,他说的那个棕色帽子找到了,它一直就没丢,但是语音提示欠费停机。

唐忽忽想到张山没说完的那半句话:“唐老师,我想请您吃顿饭,我还想……”

她一只手倒拎着那顶棕色的帽子,像拎着一段逝去的岁月。帽子皱皱巴巴的,长长的帽梢低垂着,仿佛套着巨大的落寞。

(取材于颜岩的同名小说)

20.小说以帽子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阅读文章,按时间顺序补充下面的情节。
张山来电话,提及棕色帽子。_______________联欢会上,获悉蓝色帽子的有关信息。来出租屋寻蓝色帽子,见旧物引发回忆。______________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不厌其烦地罗列了旧文件袋里的小东西,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2.小说结尾段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020-11-09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2017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男单决赛,天王费德勒以3比0战胜西里奇获得冠军。“天王”这个称谓,似乎已不足以表现费德勒的精彩人生。近36岁“高龄”,第8个温网冠军,第19次跃上大满贯之巅!在仰慕者心中,费德勒是神。

②回看来路,2003年温网首夺大满贯冠军之时,费德勒还正梳着马尾辫,留着络腮胡,有着牛脾气,失败时会怒摔球拍和失态痛哭,妥妥的一枚莽撞少年。十几年间,经历了高歌猛进与低迷落寞交替的起起伏伏,费德勒已经成长为能管控自己情绪,输得起也稳得住的成熟天王。而今,93座闪光奖杯,1亿美元奖金,拥有两对双胞胎儿女的温暖大家庭,他是人生的最大赢家。

③莽撞少年,也能成为“天王”?

④其实,莽撞并不可怕,它只是人生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初出茅庐,年少轻狂,想用不羁展示个性,用倔强表现勇敢,用特立独行刷存在感……也许因此会不断犯错,但别急,从长远看,这可能就是一种“试错”。莽撞可能会让少年偏激、急躁,但时间会让偏激变客观,急躁变平和,让少年学会尊重世界、尊重自我,心平气和地与世界携手共进。或许,莽撞的下一站就是成长。只是,莽撞让成长绕个弯,让成功慢一点,让少年在了解世界和懂得自我的路上走得越来越稳健。

⑤当然,莽撞少年不会自动进阶到天王,羽化成蝶需要有虚心听取他人劝诫、努力改变自我的勇气。《左传》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据《世说新语》记载,西晋周处少时脾气暴烈,爱与人打架斗殴,被视为乡中祸害而不自知。后来,当得知人们对他极端厌恶才幡然醒悟。在陆机的劝诫下,他改过自新,磨砺意志,发愤好学,终成西晋名臣。谁也不是先知,犯错在所难免,但以错为鉴,听人劝告,勇于改正,会带给你脱胎换骨的变化和意想不到的惊喜。

⑥莽撞到成熟不会在一瞬完成,它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莽撞,沉潜,腾跃……成长之路就像数轴上起伏的波浪线,让人在成败的波峰与波谷间震荡向前。2001年,费德勒在温网中挫败前朝天王,仿佛大器将成,但第二年在全英俱乐部的赛场上首轮即出局。祸不单行,挚友兼教练的意外离世,更让他经历断崖式的挫折与各种频废。后来,是他对于自身网球哲学的清晰定义——要倾尽全力以优雅的风格和气度去赢得比赛,让他从颓丧中艰难地走出来,支撑他跨越岁月的一道道屏障,实现了完美的蜕变。

⑦其实,莽撞的经历本身也是人生的磨砺,有多少磨砺,就会有多少成长。

⑧请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举费德勒获得巨大成功的事例,是为引出对莽撞少年能否成为“天王”这一论题的论述。
B.④-⑥段既阐释了应该正视莽撞的原因,也论述了莽撞少年要蜕变为“天王”的条件。
C.第⑤段引用“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作论据,意在证明周处改过自新是善举。
D.第⑥段以费德勒用自己的网球哲学走出困境为例,论证了坚定的信念对“蜕变”的重要意义。
24.根据文意,为第⑧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能够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话。
25.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作为文中哪一段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材料】

歌德曾说过:“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6. 作文。

逆风而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果决,也是不盲目跟风、有独立见解的清醒睿智,还是面对权威敢于质疑求真的赤诚无畏……这些文字,唤起了你什么难忘的回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激发了你哪些想象?


请以“逆风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综合性学习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综合性学习
1-80.4关联词语  词义辨析  病句辨析与修改  笔画、笔顺  衔接与排序  书法字体识别、鉴赏   提炼与概括
二、名句名篇默写
9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诗歌鉴赏
10-110.65李白(701-762)  诗
四、文言文阅读
12-140.65欧阳修(1007-1072)  文言实词  文言文翻译  人物传记类  议论说理类对比阅读
五、名著阅读
150.65《水浒传》
160.65《艾青诗选》
六、现代文阅读
17-190.65非连续性文本
20-220.65小说
23-250.65杂文
七、作文
260.4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