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期中 2022-12-30 3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甲]璨若星河的篇章,亦柔亦刚,它伴随着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风吹雨打,依然生机勃勃。中国诗词早已将民族品格[乙]精神力量níng聚在字里行间,更融入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mài之中,生生不息,代代流tǎng 当下我们要传承经典,[丙]要束之于高阁,[丙]要让古老文字通过不断运用,再次融入时代生活,最大限度激起大众共情,为一代代人提供不间断的文学养和文化支撑,这是诗歌永葆生不二法门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丙]处填补的两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
A.不是……就是
B.不仅……而且
C.不是……而是
D.不仅……而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柔亦刚”“生机勃勃”“古老文字”“永葆生机”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B.文段画线句是一个并列复句。
C.[甲]处的标点应是省略号,[乙]处的标点应是顿号。
D.“不二法门”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在这里运用正确。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2.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不以物喜,_____
(2)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3)大雪三日,_____
(4)_____,月有阴晴圆缺。
(5)用典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典恰当,可以使诗词言近旨远,含蓄婉转,如《行路难》中李白借用典故“__________”表达自己希望得到重用的渴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借用典故“__________ ”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3. 学校开展以“喜迎二十大,逐梦新时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来彰显新时代青少年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读经典品自强]
诵读经典古诗文,争做自强青少年。以下是同学们最为推崇的几句蕴含自强不息精神的古诗文,请你概括其中的精神内涵。

材料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材料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材料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篇》


(2)[展才艺秀自强]
一副副对联,唱响时代最强音:一张张画卷,谱写浓厚家国情……全校师生使出“十八般武艺”,歌颂伟大的祖国。
小强打算为“歌颂祖国”活动创写一副对联,他已经完成上联,请你帮他补全下联。
上联:扮美山河,山河流金溢彩;
下联:_____
(3)小华绘制了一幅画来表达他的家国情,请你根据题目和构图要素,解读这幅画的精妙之处。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困难(0.15)
4.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

新唐书•韩愈传

(节选,有改动)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

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宰相,将抵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注]①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劝说,这里可解释为“煽动“。②遮:拦路,③坐:因……犯罪,这里指受牵连。④讦:告发别人的短处。牾:通“忤”,触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_____
御史覆问 _____
③持宰相 _____
④虽戚里_____
(2)与下面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将抵以死
A.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C.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停两处
愈 过 华 以 为 刺 史 阴 相 党 上 疏 治 之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5)下列选项关于[甲]诗的赏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
C.“雪拥蓝关马不前”,语义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指政治气候恶劣。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6)品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乙]文中介绍韩愈因_____被贬潮州,[甲]诗中_____(原句)也指出他因此事命运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7)根据[甲][乙]两文,概括韩愈的形象。
(8)清代文学家纪昀评论[甲]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2022-12-27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5. 下面是四位同学在活动中展示的相关作家及作品的简要介绍,你认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朝花夕拾》是一部作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
B.《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章回体神魔小说,它寄托了作者施耐庵关于社会与人生的理想。
C.《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他曾被誉“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D.《傅雷家书》是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6. 班级举行“名著中的反抗精神”读书交流会,下面是同学们围绕主题展开的任务。请你根据语境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很多同学认为《西游记》中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情节是“大闹天宫”。你同桌认为整部小说还有许多情节也体现了悟空的这种精神。请你举例:①_____
任务二班长说:“老舍笔下的祥子几乎是没有反抗精神的。”你不认同他的观点,你认为祥子也有反抗精神,比如:②_____
任务三语文课代表提出,有些人从小就有反抗精神。你立刻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小时候的故事:③_____
任务四语文老师说:“《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斯诺为我们介绍的许多红军领袖和将领都是我们心中的反抗英雄,其中有一个红军将领‘阶级感’最强。”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你抢答道:“④_____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7. 下面是《艾青诗选》中的一首小诗,请你根据“方法策略”提示,对这首诗进行“阅读批注”。

刈草的孩子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方法策略]
意象是诗歌中寄托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读诗,可以通过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情感。
[阅读批注]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8. 阅读荣翌的《“磨剪子嘞戗菜刀”,你上次听到是什么时候?》,完成问题。

①“铟炉担子补锅匠,剃头担子碾磨杠。修伞修鞋弹棉花,磨剪铲刀白铁……”多年来流传在江苏泰州兴化的一首打油诗,口口传诵着72个老行当的名称。锢炉匠、锡匠等行当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修笔、弹棉花等虽然尚未绝迹,也逐渐与现代生活空间拉开距离。

②作为千百年来人们劳动沉淀的成果,老行当里流淌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传统技艺的形成与沿革,不在一朝一夕,需要铢积寸累的世代积累。《天工开物》《考工记》等古代典籍记载了纷繁多样的工艺门类,其中蕴含的不少技术原理,在当时引领时代之先,更为后来的技术飞跃奠定了历史根基。十番锣鼓、金陵折扇制作、龙泉青瓷烧制等传承至今的非遗技艺,时下成为地方文化的鲜明标识,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A]

③作为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老行当里有中国人祖祖辈辈的集体记忆。从“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声,到补锅锔碗钉秤的各色招牌,再到捏面人、写花鸟字、吹糖人的街头胜景,老行当曾是众多手艺人的生计所系、谋生之道,也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服务。当然,诸如物质匮乏年代的货郎担、卖布头,社会转型期的看相算命、江湖跌打师,这些职业未必蕴含诗情画意,甚至不乏民间社会的鱼龙混杂、前工业时代的因陋就简,但也真实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几代人的生活图景。

④正因为扎根生活,正因为饱经风霜,老行当总能给人以启迪。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里有一个片段,在金箔锻制工序中,经过两个打箔人6﹣8小时约3万多锤的捶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有网友感慨:“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无论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因时而变,但其中的工匠精神、生活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⑤然而,随着技术迭代和生活场景更新,许多老手艺已无处可觅。望着风华已逝、渐行渐远的背影,许多人叹惋唏嘘,也有人用各种方式让老行当成为典藏。[B]

⑥老行当未必都是博物馆中的旧物。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理念的创新,也让不少工艺精湛、具有表演性质的老行当焕发新活力。比如,山东临沂的柳编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环保理念结合,开发出纸巾盒、宠物篮等新产品,受到年轻人欢迎。在短视频平台上,铜雕、铁画等精湛繁复的工序直观呈现,拉近了与新受众的距离。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搬上到线上云端,提供定制化服务。互联网为老行当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倒逼他们在形式与内容上推陈出新,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

⑦随着电影的普及,拉洋片的趋于绝迹;随着网络资源愈发触手可及,播放露天电影的放映员越来越少。“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正是新陈代谢的规律。但谈起老行当,人们仍怀抱一份深情眷恋,这源于对赤诚生活的热爱,也饱含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一个个老行当,折射寻常巷陌里的烟火人间,体味世相百态中的人情冷暖,承托“从前慢”的美好时光,更标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坚实脚步。无论是随风而逝,还是绽放新颜,都是文明进程中值得品读的厚重一页。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2日)


(1)标题“‘磨剪子嘞戗菜刀’,你上次听到是什么时候?”虽然有点长,但是很有趣味。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请根据提示,补充文章的论证思路。
开篇以泰州兴化的一首打油诗,引出本文的论题:①_____;接着主要通过②_____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老行当作为传统艺术的意义;然后通过摆事实,主要论述 _____;最后再次强调老行当的④_____
(3)下面这段文字放到文章[A][B]哪一处最合适?请简述你的理由。

[材料]作家潘伟从2000年开始,走访20多个省市、上百个乡村,考证了超过300个老行当,把照片文字集结成册;80 后摄影师龚为拍摄十几万张图片,留下300多个老行当的故事,因此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贡献奖”。无论是用文字讲述匠人故事,还是用镜头定格技艺工序,他们的努力正是为了给后人保留一份历史印记和文化记忆。

2023-01-0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9. 阅读刘建华的《那一片凤羽》,完成问题。

①秋雨,迅疾而蓬勃,宛若老家的秋豆,密麻麻地把沱江水面揪出了万千疙瘩,蒸散出袅绕的轻烟,增添了雨夜凤凰城的神秘意境和出世之美。

②一只画舫静静地驶过,船尾两只红灯笼增加了夜的静谧。自读了《边城》以来,我对沈从文的凤凰古城一直充满饥饿感,总是对那里的故事一再重温仍不过瘾,总是对那里的风景充满渴望。今天,我来到了《边城》故事的发生地,如同一只饿兽般想把看到的听到的一股脑儿吞进去。我想吞下吊脚楼,我想吞下南华山,我想吞下万名塔,我想吞下许愿亭,我想吞下风雨虹桥……

③望着河面宽阔、河水舒缓、河道悠长、河岸热闹的沱江,我仿佛明白了从文的才气和底气所在;拨弄着充满活力的沱水,我分明感受到了沱江深厚的千年文脉。

④我们踏着被雨水洗净的青石板,横穿过虹桥,由东向西沿着沱江北岸溯流而上。眼前是一幢古色古香的田氏宗祠。祠堂建于1837年的清道光年间,是一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建筑群,正门的对联“宦流齐国勋臣邑,世守沱江宰相家”,据说是宋朝皇帝为表彰田家先祖所赐。

⑤“这是沱江跳岩。”同伴的话让我把视线从田氏宗祠拉回到河面,只见从北岸至南岸矗立着两排石墩,一高一矮,两排跳岩相隔一尺左右。我们选择上游几十米外的老跳岩木板桥过河。木板由每块宽约2寸的7根木头组合而成,厚重而敦实,如同这里的人一样,处处以真诚和淳朴示人。这也正是在当年战争频仍、悲苦遍布的时代大背景下,《边城》却展现出人性善良美好的原因所在吧。翠翠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却收获了那么多人的关心。我踏桥而过,似乎就立在了翠翠的渡船上,她时而唱着苗歌,时而微笑不语。

雨后的沱江水无来由地激动,带着水花从桥下翻滚而去,时不时对行人抛撒出几束怒放的百合;又像不受羁绊的小狮子,舞动全身的波浪作出险要的威势。

⑦沱江跳岩方方正正,稳稳当当,然而往来行人依然多有惧意,雨后湿滑增添了木桥的挑战性,湍急的水流让人有一种眩晕感。远远的,有行人停了脚步,意思是您老先走。这并不代表人家在谦让,不动才是稳当,行动却有落水的危险。我哈哈一笑,故意把桥走得有点颤意,唬得对方大惊失色。待我走过时,发现在原地等候的过桥人,无一例外是背朝江水脸朝行人,行人则脸向着交会人,侧身贴脸而过。人们生怕背向他人时,被不小心触碰落水,反而把不可控的背面交给沱江水,这足对沱江的一种信任吧。

⑧然而,几百年前,古城的官兵对沱江却不全是如此理解。他们在沱江南岸筑了城墙,设有射击和瞭望的垛口,用以防范来自广阔江面的危险。长期的驻军使得当地尚武之风浓烈,沈从文的祖父、父兄及他自己都是行伍出身,可见军事对凤凰城的影响之深。

⑨进了城门,沿着青石街道,与文庙、陈氏宗祠、熊希龄故居一一作了交流。夜雨又来了,那是留客雨,把我们请进了与熊希龄故居相邻的一处老宅,当地文联坐落于此。正在舞文弄墨的两位主人,接待了我们这拨不速之客。我们从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谈到凤凰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从中国书法的现状谈到凤凰的历史名人,从吊脚楼的美景谈到湘西的神秘,不觉间已到深夜。

⑩一路往东,回到出发地虹桥。夜雨朦胧,回望南华山,山腰与夜的黑融为一体,山头的灯火辉煌恰如那海市蜃楼,映照翩翩起舞的凤凰。山风徐来,夜雨迷离,江影摇曳。刹那问,凤羽恣意偾张,山风夜雨踪影湮没,天空蔚蓝,一片凤羽直入我怀,那是从文馈赠的礼物。我轻轻地招手,她就是沱江的云彩。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4月22日)


(1)读完全文,你同桌小英对作者游览凤凰城的行程不是很清楚。请帮她厘清作者的旅游行程。
沱江边上,望沱江弄沱水→①_____→进了城门,观遗址谈古今→②_____
(2)根据提示,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①本文绘景,含蓄而隽永,生动而富有情趣。请结合第⑥段划线句说说绘景的妙处。

雨后的沱江水无来由地激动,带着水花从桥下翻滚而去,时不时对行人抛撒出几束怒放的百合;又像不受羁绊的小狮子,舞动全身的波浪作出险要的威势。


②本文写人,也很有特色。请品读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分析它的作用。

我哈哈一笑,故意把桥走得有点颤意,唬得对方大惊失色。待我走过时,发现在原地等候的过桥人,无一例外是背朝江水脸朝行人,行人则脸向着交会人,侧身贴脸而过。


(3)标题“那一片风羽”意蕴丰富。根据全文,分析标题的内涵。
(4)作家沈从文用一部体现湘西风土人情的《边城》,激发了作者对古城的渴望。请仿照示例,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续写一节介绍凤凰城景观的小诗,激发同学们到古城旅游的渴望。
示例:

雨江

一条沱江

流淌千年文脉,

捎走翠翠的孤独。

一盏灯笼

蒸散袅绕炊烟,

再触《边城》的温度。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0. “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你的斑驳与众不同,你的沉默震耳欲聋!……”一曲《孤勇者》,一经发布,就成为青少年的最爱,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勇敢、力量、拼搏……它让我们懂得,每个人生来都与众不同。


请以《那个与众不同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③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1
选择题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7
2
阅读与鉴赏
4,6,7,8,9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85字形  短语的结构  关联词语  成语和熟语  复句的类型  标点符号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30.65图文转换  对联  提炼与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
40.15韩愈(768-824)  人物传记类  诗对比阅读
五、选择题
50.94作家作品
六、名著阅读
60.65《西游记》  《骆驼祥子》  《红星照耀中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七、诗歌鉴赏
70.65艾青(1910-1996)  《艾青诗选》  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表现手法
八、现代文阅读
80.4立论文
90.15散文
九、作文
100.4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