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 七年级 期末 2023-01-31 16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2022年北京举办了首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下面有关读书的发言稿,完成问题。

①宋代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古往今来,学者没有不热爱读书的。多读书不仅有助于做学问,更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感受世界的丰富。对联“方尺大小藏尽 千秋事,寸指 容纳天地万物情”就是这个意思。

②好读书,还要读好书。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淘洗而传承下来的,保存了人类文明中真善美的火种,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充满歧路的选择中,拥有强大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更好地读书呢?首先,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有目标,读书就会有驱动力,就会系统化,而不是零散的。其次,读书贵在坚持。读书修身是一个移默化的过程,无处不读,无时不读,无事不读,长久坚持,必有成效。另外,读书还要注意“三结合”。“      ”,读书要刨根问底,不能随声附,要在琢磨和质疑上下功夫,将读与思相结合;“      ”,要学习圈点批注,记录读书心得,把读、写结合起来;朱熹强调“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是说读书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把“做”作为读书的落,努力做到读与做相结合,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④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强调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在新的时代,阅读之旅更会美不胜收。“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读书传统,将得以绵延相传,生生不息。

1.请你在答题卡方格中,用正楷字规范书写“读书万卷始通神”,不得涂改。
2.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中的“隘”应读作“ài”,“潜移默化”中的“潜”应读作“qiǎn”。
B.“随声附和”中的“和”应读作“hè”,“着落”中的“着”应读作“zhuó”。
C.“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欣赏不过来,应写作“美不盛收”。
D.“绵延”指的是“连续不断”,应写作“绵沿”。
3.结合上下文,在第③段两个横线处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   书山有路勤为径B.思而不学则殆   书山有路勤为径
C.学而不思则罔   不动笔墨不读书D.思而不学则殆   不动笔墨不读书
4.有同学将发言稿第③段整理成图表笔记。请你帮他把空缺处内容补全。

(1)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5.请按照对偶的要求,将第①段的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上联:方尺大小藏尽 千秋事
下联:寸指 容纳天地万物情
A.万古     深厚B.万古     厚薄
C.古今     厚薄D.古今     深厚
6.阅读活动中,有同学为大家推荐名著,以下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战国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一部儒家经典。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朝花夕拾》原题《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D.《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收录了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和故事。
7.下面是为全民阅读大会活动写的一段主持串词,阅读并完成问题。

书是甘露,滋润干枯的心田;

书是良药,医治心头的伤痛;

书是明星,指引前进的方向;

书是               

一本好书,告诉我山有多高,路有多长;

一本好书,召唤我拨开烟云,看向未来。


对串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的几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甘露、良药、明星的热爱之情。
B.“书是……”的排比句使情感抒发更为强烈,节奏也更加鲜明。
C.“召唤”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阅读对思想的指引和启发。
D.“一本好书”的反复出现,突出强调了阅读一本好书的重要性。
8.请根据串词的修辞特点,在横线处仿写出新的内容。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03更新 | 36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9. 默写。
(1)__________,以观沧海。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4)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到别人的优点就去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就去反省,正如孔子在《论语》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 ”。
2023-01-03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0.欣赏上面两首古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B.《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惬意小景,使秋意不再那么悲凉。
C.《秋词(其一)》中 “逢秋悲寂寥”的常情与“秋日胜春朝”的新见,形成鲜明对比。
D.《秋词(其一)》中“排”是推开的意思,表现鹤振翅高飞、冲破云霄的力度和气势。
11.朗读时语调的高低常常与作品表达的内容或抒发的情感有关。在朗读上面两首古诗的最后一句时,你准备如何处理语调的高低?请说明理由。
2023-01-03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杯弓蛇影

乐广字彦辅,迁河南尹。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有改动)

《晋书》


【注】①乐广,西晋人,曾任河南尹。②亲客:亲朋中常往来的客人。③久阔:久别不见。④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⑤于时:在当时。⑥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⑦角:有装饰的弓。⑧豁然:顿时明白的样子。⑨沈疴(kē):长久而严重的病。沈同“沉”。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当坠耶               尊君在B.因往            行夜宿
C.其人舍大喜        客豁意解D.躇步跐蹈        欣喜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翻译:日月星辰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害到什么。
理解: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因此不会造成伤害。
【乙】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翻译: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理解:乐广用泡有蛇的酒热情招待客人,客人看见杯中的蛇,勉强喝下,重病不起。
14.两篇文章都写了从担忧到释然的过程,请你填写下面表格。
篇目担忧者解忧者担忧的原因________共同道理
《杞人忧天》杞国人晓之者________
(用原文)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_____
《杯弓蛇影》客人乐广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2023-01-03更新 | 43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5. 《朝花夕拾》中,鲁迅写了自己的两位老师——寿镜吾先生和藤野先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有两位老师——菩提祖师和唐僧。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中,你觉得这四位老师,哪位入选最为合适?请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100字左右)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过去,“户外活动”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长途跋涉、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数据显示,近一年        。放慢了远行脚步的年轻人,在致力于挖掘身边户外活动新鲜玩法的同时,也让户外活动变得更加“平易近人”。郊区的露营野餐、城市的探索骑行、公园绿道上的徒步……年轻人的户外休闲“微度假”可以轻松融入每个节假日、每个周末。

②近年各大平台上最火的一种户外“微度假”是露营。春季“露营+赏花”、夏季“露营+玩水”、秋冬季“星空露营+音乐会”“农场露营+亲近萌宠”……年轻人把露营玩出了新花样。“平时工作学习都太累了,周末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露营,有一种暂时逃离城市紧张生活的感觉。”一位95后露营者说。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放松心情,户外露营成为年轻人心中当红的“微度假”形式。

材料二

①今天,你参加徒步运动了吗?城市周边的户外徒步正成为颇受年轻人欢迎的一种“微度假”形式。“一边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运动锻炼身体,还不用请年假,周末就可以走起来,何乐而不为?”一位90后这样解释年轻人喜欢户外徒步的原因。

②作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户外运动,徒步运动的优势很明显。首先,徒步对场地的限制不高。除了可以到野外山地或专业的穿越路线开展徒步运动外,城市里也有可供徒步的场地。很多城市都修建了完善的步道,城市公园及城市周边景区也都为徒步运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市民利用周末或是其它闲暇时间,就可以轻松完成一场徒步之旅。被誉为“2021中国新秘境”的福州福道、北京雁栖湖西山步道以及广州的云路,都是深受当地人关注的城市步道。同时,每个季节都有适合徒步的线路。人们只要“因时制宜”设计好线路,在该线路最好的季节前往,就可以获得最佳徒步体验。因此,一年四季都是参加徒步运动的好季节。另外,不同圈层、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从徒步运动中获得满足感。专业的青年徒步玩家可以通过征服山地等高难度线路获得挑战自我的满足;而对“非专业人士”和中老年人来说,徒步也可以是“茶余饭后”亲近自然的一种休闲方式。

材料三

①2021年,垂钓人群的年轻化程度较之2020年愈发明显,钓鱼大军中的90后、95后年轻人数量持续增长。致力于解锁更多“微度假”玩法的他们,扛起钓竿亲近自然,在城市周边的水域里找到了垂钓的新乐趣——享受运动。

②比起传统钓鱼活动“坐等上钩”的佛系,年轻人更倾向于主动出击的新鲜玩法。于是,最早流行于欧美的“路亚”成了年轻钓友们的最爱。“路亚”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这种钓鱼方法讲究技巧,需要钓者通过全身运动完成竿、饵、轮的综合操作。年轻人用新钓法打破了钓鱼的固有印象,将这项静止的活动玩成了紧张激烈的运动。尽管这项运动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乐于挑战自我的年轻人仍旧为之“前赴后继”。

16.根据图1中的信息,结合上下文,补全材料一横线处的内容。
17.根据材料二内容,以下关于徒步运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徒步运动的运动量比较大,而且开展起来也相当困难,所以只适合年轻人。
B.徒步运动既可以到野外山地开展,也可就近在城市步道、公园及景区开展。
C.按“因时制宜”设计的线路开展徒步运动,一年四季都可以获得良好体验。
D.专业玩家挑战自我,非专业玩家亲近自然,不同徒步玩家都能获得满足感。
18.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年轻人喜欢户外“微度假”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每空限8个字以内)
2023-01-03更新 | 30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聂耳是这样“谱成”的》,完成问题。

聂耳是这样“谱成”的

①2022年,是人民音乐家聂耳110周年诞辰。聂耳短暂的人生仅23年。《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一生中最后的作品,也是他不朽人生的绝响。他没受过正规音乐教育,但他那激越高昂的歌声,久久激励中华儿女前进!前进!前进!进!追思中,人们不禁探寻,自学成才的聂耳是怎样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的?他何以成长为人民音乐家?

②《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5年,当聂耳听说要拍影片《风云儿女》来动员民众投身抗日,他立即去找夏衍拿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聂耳念了两遍歌词,对夏衍说:“作曲交给我,我干!”夏衍后来回忆,聂耳永远不知疲倦,不论什么工作都“抢”着去做。

③说干就干。聂耳潜心构思,不断吟诵《义勇军进行曲》那简短铿锵的歌词,感到“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一句不是很顺,改为“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末尾,又在“前进!前进!前进!”之后加上“进!”。

④聂耳废寝忘食,经过两个月酝酿,很快拿出了初稿。这时传来消息,反动当局要逮捕他。党组织为保护这位年轻有为的文艺战士,批准聂耳去日本、苏联等地学习考察。赴日前,他带着《义勇军进行曲》曲谱,边唱边打拍子,征求了音乐界同仁、青年学生、工人等很多人的意见。在日本,聂耳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曲子的修改,及时寄回上海。1935年5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义勇军进行曲》唱响大江南北。

⑤革命的精神和力量,对于聂耳的创作至关重要。在疾风骤雨中,聂耳找到了正确的奋斗方向,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他忧国忧民,胸怀国家和民族。《义勇军进行曲》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与这样的特质极为契合。我们无法想象,一位缺乏这样特质的音乐家怎么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

⑥1912年,聂耳生于云南昆明。聂耳4岁时,父亲离开人世。母亲艰难挑起生活的重担。聂耳跟着邻居学会了吹笛子,跟小学音乐老师学拉二胡,弹三弦、月琴。有一年春节,他和两个哥哥凑压岁钱买了一支笛子、一把胡琴,借了一把月琴,就这样组成了家庭小乐队。

⑦虽然家境困顿,但聂耳学习用功,多才多艺,为人热心,活泼幽默,长成翩翩阳光少年。1930年,聂耳从云南省立一师毕业,被反动当局列入抓捕黑名单,不得已离开昆明到了上海,在一家商号当伙计。辛劳的工作之余,他坚持学英文、日文,阅读书刊,看戏剧和电影。1931年,20岁的聂耳买了第一把小提琴。

⑧此后,这把小提琴一直陪伴着聂耳。……

⑨后来聂耳考入明月歌剧社,他每天练琴六七个小时,琴技大有长进,很快成为剧社第一小提琴手,还被大家称为“拼命三郎”。聂耳挤出微薄的生活费,找到一位意大利私人教师学习,还想办法观赏音乐会,欣赏名曲,学习音乐理论。

⑩钻研中,创作灵感涌动,聂耳开始尝试音乐创作。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做了两个口琴曲,还不错,通通只费了一点多钟。……有时吹口琴自来调真好听得了不得,始终没有记录过,以后必须把纸笔预备在面前才能吹,这真是取不完的作曲资料。”一串串动人、激昂的音符勃发于风雨中、阳光下、大地上……

⑪聂耳墓前,汉白玉雕成的云南山茶花花环,寄托着家乡人民对音乐家永远的怀念。墓后屏风墙上镌刻着郭沫若撰书的墓志铭,首句为“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一排排柏树挺拔苍劲,聂耳雕像巍然矗立,静静注视着沧海桑田。

(取材于2022年7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19.文章追忆了聂耳“谱成”的过程。先写了聂耳是怎样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_____,潜心构思,_____,废寝忘食完成初稿,多方征求意见创作成功。然后写了聂耳如何成长为人民的音乐家:小时候跟着邻居、老师学音乐,和哥哥组成家庭乐队;长大后,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考入明月歌剧社后,边练琴,边学习,_____。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聂耳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20.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两个加点词语“这样”分别指什么。
21.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作品。请从下面【甲】【乙】两段文字中选择更能表现聂耳形象的一段补充到文章第⑧段省略号处,并说明理由。
【甲】他在日记中写道:“若没有旁的事来烦扰,我是会不吃饭、不睡觉,不分早晚地练习下去的。”这把小提琴,见证了聂耳音乐创作从起步到渐入佳境、迈上巅峰的过程。“不断地练习,旧的指头硬结退去,加上了新的痛。手指分家地持弓,现在才把它合作起来。不曾用惯的小指,现在才学习运动。可怜!”
【乙】聂耳不分昼夜勤奋练琴。这把小提琴,见证了聂耳音乐创作从起步到渐入佳境、迈上巅峰的过程。
22.“你的歌声唤醒了一个民族起来抗争。”诗人艾青这样评价聂耳的音乐。请以艾青的这句话为开头,依据全文,以第二人称写一段话,体现你对聂耳精神品质的全面认识。
2023-01-03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请以《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的“前进!前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把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2023-01-03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4. 请将“谢谢你(您)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把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2023-01-03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80.65字音  字形  修辞手法  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对联  文学常识综合  汉字临摹  提炼与概括
二、名句名篇默写
9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诗歌鉴赏
10-110.65刘禹锡(772-842)  马致远(约1251-1321)  诗  曲
四、文言文阅读
12-140.65列子(约前649-前606)  寓言神话类对比阅读
五、名著阅读
150.65吴承恩(1507-1582)  鲁迅(1881-1936)  《朝花夕拾》  《西游记》
六、现代文阅读
16-180.65非连续性文本
19-220.65人物传记
七、作文
230.65全命题作文
24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