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西 七年级 期末 2024-02-04 8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小说,往往能丰润我们的心灵。愿你能遇到一本给你带来心灵震撼的好书,地执笔批注。愿你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心灵的愉悦,又可收获成长的感悟。愿你在阅读中学会和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不找遁词,多听道德的言,不再迷,既可立于广阔的天地间,又可摇曳出多姿的生命画面!

1.填入文中横线①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随心所欲B.孜孜不倦C.漫不经心D.异想天开
2.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②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zhēng 罔B.xián   C.zhēn 惘D.zèng 妄
2024-02-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著名作家邓拓说:“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浪费掉(                  。唐朝的名僧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天除了上堂说法之外,还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要不断劳作,更何况百丈禅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百丈禅师都要不断劳作,更何况我们每个普通人!
B.百丈禅师都要劳作不断,我们每个普通人也都要不断劳作!
C.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要不断劳作,百丈禅师也不能例外!
D.我们都是不断劳作的普通人,更何况百丈禅师!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由此看来,劳动教育源远流长,劳动是不二法门。
B.我们不仅要懂得劳动的重要性,教育子女尊重劳动,劳动是不二法门。
C.可见,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劳动是不二法门。
D.总之,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难道劳动是不二法门吗?
2024-02-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6. 学生刘鹏对长跑缺乏信心,老师用一句话鼓励他。下列不贴切的一句话是(          
A.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D.不怕慢,只怕站。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③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④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了送别之地和友人要去的地方,路途通畅。
B.次句为宽慰之语,既宽慰友人、勉励自己,也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C.三四两句化近为远,使“两乡”为“一乡”,蕴含着人分两地、情同一心之意。
D.本诗借助“青山”“云雨”“明月”等意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8.结合全诗,谈谈运用“接”字的妙处。
2024-02-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守法之臣

董元亨,深州束鹿人。王则据城叛,日冬至,元亨方与州将张得一朝谒天庆观,夜漏未尽,变起仓猝,众莫知所为。元亨促马驰还,贼党十余人擐甲露刃,排闼而入,左右皆奔溃。贼胁元亨曰:大王遣我来索军资库钥。元亨据案之曰:大王谁也,妖贼乃敢弄兵乎!我有死耳,钥不可得也。贼将郝用继来,索急,曰:库帑,今日大王所有也,可不上钥乎?元亨厉声张目骂贼,用遂杀之,贼争入,携钥而去。事闻,仁宗曰:守法之臣也。

(选自《宋史》)


【注释】①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七月,下令天下所有州县都要建立天庆观,供奉三清帝君。谒:拜访。②夜漏:夜间的时刻。漏,古代滴水记时的器具。③擐(huàn):穿。④闼:小门。⑤库帑(tǎng):收藏钱财的国库。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是(     )       (2)叱(     )       (3)愈(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排闼而入,左右皆奔溃。
(2)用遂杀之,贼争入,携钥而去。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董元亨是如何“守法”的。
2024-02-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沉静

刘心武

①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甚至以颠连步跃进。7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心机。

②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和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怄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那时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③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里满是凉湿的汗水。

④直到中年,有一天不知怎么提及这桩往事,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竞那样沉静。她才告诉我,第一层,那种情况下必须沉静,因为如果慌张地呼叫斥责,会让我紧张起来,搞不好就会造成失足;第二层,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脚边有悬崖的,是故意气她,尽管我不懂将生命悬于一线是多么荒唐,但那时的状态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防险意识与能力的,一个生命一生会面临很多次危险,也往往会有故意临近危险也就是冒险行动。她那时觉得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未尝不可。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如此深刻的想法。

⑤母亲去世快二十年了,她遗留给我的精神遗产非常丰厚,而每遇大险或大喜时的格外沉静,是其中最宝贵的一宗。我写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只是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⑥2000年,我第三次去巴黎,又去卢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种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在具有张力与定力的静气里,默默承载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聚散、惊险惊喜。那时母亲已仙逝多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无论人生遭遇什么,不管是意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

(来源:《视野》2021年第9期)

1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游览真武山返回时,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存心让母亲着急,表明“我”少不更事。
B.“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牵挂与担心。
C.“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里满是凉湿的汗水”,表现了母亲游览真武山的辛苦与劳累。
D.“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荣获茅盾文学奖,“我”写信向母亲报喜,母亲在回信中却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母亲希望“我”戒骄戒躁。
1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挚爱。
B.文章第⑥段将母亲与蒙娜丽莎进行类比,赞美了母爱的崇高、圣洁与伟大。
C.文章选材新颖,不落俗套,从“沉静”这一视角讴歌了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D.文章语言朴素平淡,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给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
15.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2024-02-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第三产业逐渐代替了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导致了许多传统工业基地结构性衰退;另一方面,新的生产、通讯、运输技术和方式不断出现,原有工业、交通、仓储用地的功能布局、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导致其功能性衰退;同时,城市化的蔓延造成内城经济的严重萎缩,被围合于城市中心地带的产业类用地被废弃。

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中,传统工业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它们见证过或正在见证着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已开始争论工业时代的遗留物是保留还是铲除。到70年代早期,一些西方学者和政府机构就明确认为这些产业类地段是历史地段,并把一些城市20世纪初的工业区规定为历史遗产。80年代,随着许多城市对这些地段、地区的改造和更新,开发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引起了更多关注和研究。那时的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些传统工业基地乃是非传统的城市景观,是一种工业景观,对它们的开发再不能一铲了之,不仅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要考虑其历史文化价值。到90年代,城市的更新产生了更多不活跃的城市内部空间,其中包括衰退的产业类地段,这些工业遗产的再开发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关注的问题。

工业遗产的再开发也是我国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大量的城市旧工业建筑面临着闲置与废弃,更新或拆除成为了摆在眼前的难题。随着我国对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意识的增强,出现了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功能空间类型,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像北京798艺术区、上海的八号桥等。

对城市发展而宫,工业遗产的改造和更新,不仅是改变一块土地的贫疼与荒凉,也不仅是艺术、生态等处理手法的运用,而是通过改造和更新,让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取材于张善峰、张俊玲等人的相关著作)


材料二:

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由首钢园区老厂房和工业构筑物改造而成,不仅能满足冬奥会比赛、转播等赛事及配套服务需求,还保留了原有建筑的风貌,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大跳台以石景山和四个70米高的冷却塔为背景,对跳台本体的高度进行了严格控制,将赛道与观众席部分下沉至水平面以下3米,使得跳台最高点不高于冷却塔最高点,实现了对首钢工业记忆的延续和对北京城市西部独特风貌的保护。

首钢已有百年历史,大跳台所在的园区曾见证中国工业的奇迹,承载了几代人的时代记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团队请来在首钢生活三四十年的老工人,老管理者一起帮助判断,充分参考他们的意见,尽量保留了建筑原有的风貌。

(取材于辛自强的相关著作)


材料三:

①“在制氧厂改造过程中,保留旧工业建筑是为未来保留一份首钢记忆。首钢滑雪大跳台制氧厂改建负责人及建筑师白雪表示,制氧厂的适应性再利用按照其原有布局逻辑进行,对不同建筑采用了更多样的策略。对于冷却泵站,同样保留原有结构,尤其是顶部的大通风孔,并增新的楼层,将其转换为整个滑雪大跳台区域动力中心的新通风站。

对于其它4座厂房,设计团队修改了结构,只保留底层的构造,在顶部增加了楼层和连接,从而增加了更具活力的混合使用空间。对于其它工业结构,包括标志性的分馏塔、大量的储液罐和储球以及管架,都进行了保存、净化和翻新。

此外,为使给原工业生产提供水源的群明湖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设计团队结合对工业晾水池的水域生态改善、将原先方正的水岸线进行拓展,经过精确计算,将水体面积适当缩小,扩大绿地生态空间,形成丰富多变的群明湖景观节点序列,为城市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亲水空间。同时,基于群明湖开阔的景观视野,设计围绕群明湖铺设了长约3364米的健身步道,方便市民在活动之余,领略连续且多变的现代工业景观体系。

(取材于辛自强的相关著作)

16.下列对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60年代前,人们对工业时代遗留物的弃留没有争议。
B.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传统工业基地已被规定为历史遗产。
C.在20世纪80年代,对传统工业基地的改造有成功也有失败。
D.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的更新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
17.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我国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意识的增强,工业遗产改造和更新项目逐渐增多。
B.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艺术、生态等处理手法的运用,为工业遗产改造提供了技术保障。
C.首钢工业园区在改造过程中大量采纳一些老员工的规划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
D.群明湖是由晾水池改造而成的,这一改造工程,体现了我国绿色、共享的办奥理念。
2024-02-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8.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时间事件
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19.文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概括。
20.对第③段画线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1.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2024-02-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2.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可以借助《朝花夕拾》来了解鲁迅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又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如孙悟空的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搬弄是非等。
D.《西游记》的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所涉及,后世对其主题的阐释也多种多样。
2024-02-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3. 《朝花夕拾》中,鲁迅写了自己的两位老师——寿镜吾先生和藤野先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有两位老师——菩提祖师和唐僧。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中,你觉得这四位老师,哪位入选最为合适?请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100字左右)
名著阅读 | 较难(0.4)
名校
24. 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根据下面的提示写一篇文章。

艾力泽•布菲数十年如一日,靠顽强的毅力,最终让荒漠变绿洲,这启示我们成功需要执着坚守;莫顿•亨特从走好第一步开始,一小步一小步往下爬,终于从悬崖脱险,这启示我们成功需要适宜的方法;归途遇狼的屠夫放弃妥协的幻想,占据有利地势奋起反击,将恶狼杀死,这启示我们成功需要勇气和智慧……对于成功你是否也有自己的体验或认识呢?


请以“成功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
(1)请补全作文题目并抄写在横线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不少于500。(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2
选择题
2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3
名著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20.65字音  字形  词语
3-5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二、选择题
60.94语言表达的要求
220.65文学常识综合  名著导读
三、诗歌鉴赏
7-80.65诗歌鉴赏
四、文言文阅读
9-110.85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五、名句名篇默写
12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13-150.65散文
16-170.85非连续性文本
18-210.65散文
七、名著阅读
230.65吴承恩(1507-1582)  鲁迅(1881-1936)  《朝花夕拾》  《西游记》
240.4文学常识综合
八、作文
25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