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02基础练
全国 七年级 专题练习 2023-01-03 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

一、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乙】

冲(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2)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三国志》)


【注释】①致:送。②太祖:指曹操。③成: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1)万里赴戎机(            )     
(2)策勋十二转(           )
(3)智意所(            )     
(4)太祖大悦(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两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3.写出乙文中太祖“施行”的内容。
4.选出对【甲】【乙】两文的解读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甲文中“关山度若飞”与乙文中“有若成人之智”的“若”的用法与意思是一样的。
B.甲文中“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意指木兰急着想把建立军功的喜讯报告给家人。
C.甲文中“火伴皆惊忙”的原因主要是没想到英雄木兰竟是眼前这位光彩照人的女郎。
D.甲文的木兰是“女孩子”也是“女汉子”,乙文的曹冲则是“若成人之智”的孩童。
2022-10-16更新 | 52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     )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     )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     )的(     )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_________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5.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最能生动地写出战斗发生的紧急和战斗面临的不利形势的一组词语是(     
A.匆匆 很低 较高 光光B.匆匆 迅速 较高 光光
C.恰恰 迅速 匆匆 光光D.恰恰 匆匆 很低 光光
6.将下列四个句子还原到文中划横线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
②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③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④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
A.④③②①B.③①②④C.④③①②D.①②④③
7.下面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注重对战场环境的具体描摹,渲染紧张、激烈的氛围,使人如临其境;同时,作者注重人物描写,特别是对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使读者如见其人。
B.以写战斗过程和战场面貌为主,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起来;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用作者的话叙述描写战斗经过,便于集中笔墨展现壮烈的战斗场面,推动情节发展;引用营长的话,不但使人感到事件真实可信,而且也使文章富于变化。
D.塑造了一个英雄的战斗集体的“群像”,主要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英勇无畏、坚韧刚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2021-07-31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陆定一《老山界》(节选)

【链接材料一】

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链接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8.选文中描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时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9.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①段的“奇观”是指排成许多“之”字形的火把与星光相接的壮观景象。
B.选文中描写生动,第⑪段从听觉、触觉两种感官来写景,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与红军战士的活动互相辉映。
C.长征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材料一】表现出红军战士甘于奉献、一心向党的崇高精神。
D.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虽然是艰难的,但【材料二】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却表现出红军蔑视困难、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精神风貌。
10.课堂上老师播放了央视播出的《我的长征》节目片段:一批志愿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行走,体验长征。要求同学们就“重走长征路有没有意义”这一辩题展开辩论。有的同学认为:“这个活动没有意义。时代不同了,何必再吃那些苦?况且,这些人徒步西行北上,大张声势,纯属作秀!”请你站在另一个角度,对以上观点进行反驳。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选自唐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
B.《阿长与<山海经>》前半部分用大量的笔墨写“我”讨厌阿长,后半部分着重写“我”对阿长的佩服和敬意,这样充分表达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因此文章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它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叶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稻草人》、童话集《倪焕之》等。
2021-10-01更新 | 90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二中联盟十一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选自《木兰诗》)

【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选自《木兰从军》)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愿千里足
(2)长而
(3)建奇功
13.判断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互文)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对偶、反复)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互文)
14.翻译下列句子。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5.语段【甲】和语段【乙】都描写了木兰代父从军这件事,有什么不同点?
2022-06-07更新 | 72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5题)

题型
数量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选择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文言文阅读
1-40.65陈寿(233-297)  人物传记类  诗对比阅读
12-150.65人物传记类  小说类对比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
5-70.65通讯
8-100.65散文
三、选择题
110.65其他北宋作家  鲁迅(1881-1936)  叶圣陶(1894-1988)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