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天津 九年级 二模 2023-05-18 656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开(zhàn)          留(zhì)               揉造作(jiāo)
B.不(xùn)            (zhàng)            而不舍(qiè)
C.言(jiān)          冕(guān)             人迹至(hǎn)
D.然(piān)          (chuò)             轻怕重(niān)
2023-05-17更新 | 3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城保护,要安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___________城市历史文脉,___________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古城开发, 应深入挖掘古城的特色,在古城历史文脉、形态结构、地域文化传统、时代精神中寻找独特性,___________特色产业和品牌。

A.延长     保留     塑造B.延长     遗留     打造
C.延续     保留     打造D.延续     遗留     塑造
2023-05-17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美育旨在培养学生认知美、判断美、创造美的能力。②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使青少年学会认知美、判断美。③互联网为创造性地开展美育工作提供了多种可能。④学校可利用互联网美育资源库,加强美育课程建设,提升青少年的审美感知能力。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2023-05-17更新 | 3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修复□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鹤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名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湿地便能欣赏到“黄河入海流”的壮观景象。这里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生物种类丰富,是中国最美湿地之一。

A.”。     《 》       B.。”                 
C.”。     “ ”       D.。”        “ ”       
2023-05-17更新 | 3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面对《春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沦陷了的长安的悲惨景象,表达作者对祖国国都的哀悼。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以乐景写哀情,借花鸟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C.颈联中作者用“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2023-05-17更新 | 5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容易(0.94)
阅读《花香》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香

①众所周知,大自然的花香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嗅觉。因而空气的物理属性(例如“温度”)对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花香的传播情况,也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

例如,大多园林工作者有这样的体验:当气温较高时,随处都可闻到花香,而且香气较浓;而当气温较低时,则只能在花的附近才能闻到花香,香气也比较淡。花香的浓淡,真的与气温有关吗?

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花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易挥发,扩散到空气中的芳香油分子,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产生芳香的感觉,这就是花香。所谓的香气浓淡,不过是进入人鼻孔中芳香油分子的多少罢了。实验证明,当其他环境因素(如风力、湿度、空气悬浮物)完全相同时,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快慢主要受气温影响。 一般来说,气温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扩散也就越快。当然,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即花卉品种)的芳香油分子密度有关。

④在低温无风的天气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小,由花朵扩散出的芳香油分子大都聚集在花朵的周围,远离花朵处,芳香油分子的密度较小,几乎闻不到什么香气;只有靠近花朵,才能闻到花香。而在阳光艳丽、大气温暖甚至炎热之时,一方面,较高的气温加快了芳香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其扩散 加快;另一方面,花卉附近地面受热辐射后,近地层空气很快增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又来补充,循环气流不断将花卉附近的芳香油分子带走,使得附近 的芳香油密度减小,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花卉对芳香油的分泌挥发,花的香气更 浓,扩散得也更远,产生出花香浓郁、香气袭人的感觉。

⑤正是因为气温对花香扩散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古人常常用花香的浓淡来判断气温的高低。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有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现在看来,也颇有些科学依据。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空气温度对花香传播有一定影响,但无法利用花香的传播情况预测某些气象要素。
B.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
C.当其他环境因素完全相同时,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快慢主要受气温影响。
D.花香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即花卉品种)的芳香油分子密度有关。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下定义、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花香的浓淡与气温有关。
B.使用举例子、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花香是借助空气介质传递的。
C.使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花香的浓淡与气温有关。
D.使用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花香是借助空气介质传递的。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花香的浓淡,真的与气温有关吗?”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激发读者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词“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⑤段引用陆游的诗句,既印证了说明内容,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D.文章采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花香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023-05-17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切,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翼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北之塞                       惩:苦于
B.且焉土石                       置:位置
C.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指草木
D.惧其不                       已:停止
10.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B.投诸渤海之尾
C.始一反焉D.其如土石何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在年近九十的情况下亲自率领子孙移山,并非一时冲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B.“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写出了运土石路程遥远,也写出了移山之难。
C.文中愚公的大智大勇、坚定执着与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形成了鲜明对比。
D.文章采用神话式的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充满迷信色彩。
2023-05-18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2.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6)王维在《使至塞上》 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17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

或问飞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 ·宋纪》,有删改)


【注释】①舍:停留、休息。②课:督促。③注:投,这里是跑下的意思。④刍:喂 牲口的草。⑤徇:示众。⑥犒:犒劳,犒赏。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问飞曰             或:_______               (2)以少击众          善:_______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15.请结合原文分析,岳飞是如何治军的。
2023-05-17更新 | 2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世上最温暖的花》 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上最温暖的花

吕峰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

②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在整理棉田,她的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疏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

⑤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初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⑥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⑦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6.作者围绕棉花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17.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 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
18.作者为什么说“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请结合原文分析。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是环境描写,谊染一种温馨的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第②段从听觉、视觉等角度写出棉田花美人忙的场景,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C.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有了着落”是因为母亲为她自己准备好了过冬的衣物。
D.第⑥段写小女孩清秀、娇好而生动的样子,目的是为了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
E.文章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了丰富细腻的情感。
2023-05-18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容易(0.94)
天津市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多项措施,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天津。某班将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回答后面小题。
【材料一 】

2018年~2022年天津市生态环保企业注册数量图

   

【材料二】

加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严格落实我市国土空间发展战略,构建“三区两带中屏障”的生态空间格局,严格生态红线保护、严管自然保护地。

【材料三】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建设工程。加快推进“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高标准推进七里海、大黄堡、北大港等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大力推进“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工程。

【材料四】

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外来物种引入管理,完善防控监测体制。

20.请探究【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1.请结合以上相关材料,概括我市保护生态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容易(0.94)
22. 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人物

文段

(1)尼德·兰(1)他一手勾着斜桅撑竿前支索,一手晃把吓人的捕鲸叉。他距离那头一动不动的畜生只有二十英尺。突然,他猛地举起胳膊,将捕鲸出去。
《水浒传》(2)(2)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是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的,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3)》朱赫来水兵朱赫来在军区特勤部已经整整六夜没有合眼了。他是知道这一切详情的五个布尔什维克里的一个。朱赫来现在正体验着一个追捕猛兽的人在监视正要扑过来的猛兽时的紧张情绪。
《儒林外史》(4)(4)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到:“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2023-05-17更新 | 2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23. 下面是《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开头一段,阅读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儿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请从小说情节的角度,阐述“骆驼”这一外号的由来;从作者写作意图的 角度,探究“骆驼”这一外号的深层含义。
2023-05-17更新 | 43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4.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声音:溪水潺潺、树叶沙沙是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书声琅琅、笑声阵阵是校园动听的声音;掌声四起、呐喊加油是运动赛场有力的声音……总有一种声音,会留在记忆深处,让我们回味无穷,时时拨弄着我们的心弦。


请以“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3-05-17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部分区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易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2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名著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易误读常见字
20.85词语
3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94标点符号
50.85杜甫(712-770)  诗歌鉴赏  内容理解  表现手法  情感主旨
二、现代文阅读
6-80.94说明文
16-190.85记叙文
三、文言文阅读
9-110.65列子(约前649-前606)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13-150.65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综合性学习
20-210.94图文转换  提炼与概括
六、名著阅读
220.94名著导读
230.85老舍(1899-1966)  《骆驼祥子》
七、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