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北 八年级 期中 2023-05-21 12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书写或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归(xǐng)       (wò)旋        (mò)然          (fú)水
B.家(juàn)       (kàng)奋       (huì)暗        (bàn)
C.(yì)立          (sè)          (qiào)       (róng)杂
D.(méi)子       (cuān)掇       (zhě)皱        (guī)裂
2023-05-2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先生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人的救济粮,这种不受嗟来之食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B.投票的结果一出来,众人都傻眼了,面面厮觑,就连当事人杨林也没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C.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而堪称一绝。
D.家教家风如种子破土,不可见却有千钧之力
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人家庭的温暖。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与辞赋、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对联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
②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③随着对联试题进入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对联文化越来越受到教学界重视。
④它是由汉字音、形、义特性发展出来的独特文体。
A.①④②③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
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桃花源记》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
C.《核舟记》选自唐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D.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023-05-2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6. 古诗文默写。
(1)式微式微,胡不归? 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
(2)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
(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__________。”
(6)《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2023-05-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某校八年级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7.宣传委员准备制作一期海报,下面不适合作为海报栏目的一项是(     
A.拟低碳标语B.提低碳建议C.讲烧碳故事D.过低碳生活
8.作为班长,你向同学们提出哪些建议,以实现“低碳生活”?
2023-05-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游黄溪记(节选)       柳宗元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节)


注解:①黄神祠:黄溪居民为黄神立的祠堂。②丹碧之华叶骈植:丹碧,形容两座山的红花绿叶。骈植,并行种植。③其缺者:指缺花叶之处。④黄神之上:从黄神祠沿溪水溯源而上。⑤其略:指初潭的大概轮廓。⑥黛蓄膏渟: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渟(tíng),水停止不流。
9.给文中的下面一句话断句。(限两处)
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祠之上,两山立。   墙:像墙壁一样
B.水八十步       揭:撩起(衣裳)
C.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   状:形状。
D.溪水积     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划线的字。
(1)潭西南而望,行,明灭可见。
(2)有鱼百尾,来会石下。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作者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B.《小石潭记》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被贬后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C.《游黄溪记》用四幅画面描摹黄溪初潭的美景:写高山如剖瓮,二写潭水似黛膏,三写日影若白虹,四写石下有鱼儿,全用比喻,手法神奇,蔚为壮观。
D.《游黄溪记》作者探幽赏奇,欣然自适,似无发挥,而兴会心得,夷然自信。其艺术老到,浅而深,奇而实,得心应手,触处适源,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写给千里之外的孩子

傅雷

1954年1月30日晚

①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里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②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思想迂腐,知识浅陋),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③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④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3.说说“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一句中“快乐”和“惆怅”的理由。
14.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15.“我们噜里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你有过这种体验吗?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想法?
2023-05-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春到上王家

①春天,也许是世间最美的遇见。

②几年前我在上王家村住过一阵子。记得初次踏进这个村子时,一场铺天盖地的茫茫春雪在前夜悄然降临。翌日雪霁,银装素裹的山野、村庄,在明媚的晨曦中缓缓苏醒,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缕缕青蓝的炊烟在覆盖着白雪的屋顶上袅袅浮动,仿佛整座村庄也在晨曦中上升。群山如波浪起伏,白茫茫的雪地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炫得人睁不开眼睛——心里不由得惊叹:好一座白雪山庄。

③日日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走村穿巷,与这里的村民日渐熟络,被东家拉着手,叫去喝茶;西家拽着衣袖,请去吃一顿家常饭。有一日傍晚,我无意间走进一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位老人守着简陋破败的老屋独居。老人年纪将近七十,儿子出门一去不返,失去了联系。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听到我的脚步声,他抬眼望了半天忽认出了我,赶忙从一只小木墩上起身,喊一声:王干事。双手有些抖抖索索,显然我的突然出现令他感到意外,不知所措。村人对老人的议论我耳闻不少,说老人性格古怪,与村里许多人合不来。老人请我进屋,我环顾左右,他的泥坯房子昏暗逼仄,一扇木格窗户,糊着窗纸,烟熏火燎,犹如涂了沥青,已难透进半缕光线了。屋内只有一张木桌,一盘土炕,一支长条凳上堆码着几只麻袋,四壁漆黑,俨然是一个黑不溜秋的窑洞。回头再环视屋外的院子,去冬的残枝败叶还在院墙根下凌乱地堆积,破败的屋檐下一张簸箕大的蛛网在风中颤抖。我忽觉心里难过,后背发凉,仿佛这个小小的院落成了上王家的一处“孤岛”,这里仿佛堆积着整个春天都无法消融的寒冷。

④今年的春天,冰雪经不住几日暖阳,转眼便融化为一股股春水,冰冻的每一寸泥土变得松软、湿润。地气渐热,冬眠的草根醒了,种子们发芽,张开了翅膀,上王家的每一处山野转眼就绿了。

⑤老人找到我在乡政府的办公室,我起身给他沏了一杯热茶。他问我这里有没有过期的报纸,村里要给他粉刷墙壁,他自己得准备点什么。“有啊,多着哩!”我从椅子上弹跳起来,兴冲冲地将办公桌抽屉的报纸,一股脑儿搜罗出来。我想起自己明日正好要到村上办事儿,便让老人回家等我明天把报纸送上门。老人一听,连连点头,说好好好……

⑥次日上午,我如约而至,几个小伙子已经在老人的小院里忙活着。阳光满满地铺在廊檐下的脚地,小院之前的狼藉景象不见了。我也加入了他们,一边干着活儿,一边随意地拉着家常。不知不觉太阳已移出窗子,可是,屋子里并没有因此昏暗下来,而是一点点地变得亮堂起来。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他欢喜地扶墙瞅视着,或许,好久,好久都没有这样开心过了。

⑦不知何时老人悄悄地拾掇柴火续旺了火炉子,屋内渐渐暖了起来。他在炉盘上烤了几个洋芋,不多时,便散发出浓浓的焦香味儿,弥漫了小屋。我们津津有味地享用这顿洋芋美餐时,红红的火光摇曳着,老人脸上绽开了笑纹说:“这火真好。”他与我聊了许多,说精准扶贫后,比上过去,现在的生活好得多哩……

⑧老人忽然记起了什么,起身走出屋门,不一会儿,只听啁啁啾啾一片,小鸡儿满院子撒欢儿疯跑。老人站在小院中央,手里抛撒着谷粒……小院里欢腾起来。老人沐浴在明晃晃的阳光里,像一棵枯树忽然抽出了满身的绿色枝丫,我觉得属于老人的春天终于来了……

⑨走出老人的家门,一株杏树在不远处哗然绽放,千万朵杏花嫣然笑语,清芬随风流荡……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用“我”的见闻串连起文章的人物和事件。
B.第②段描写村庄的环境,营造了美的意境,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文中老人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导致他性格古怪,境况凄惨,精神颓废。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17.第③段作者写老屋内外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8.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语
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
19.第⑦段中老人为什么说“这火真好”?请简要分析。
20.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春到上王家”的深层含意。
2023-05-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而窗恰是园林空间变换中的点晴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而窗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兰出以下几种途:一最借景;二最框景;三是对景;四是漏景,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四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的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绵、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园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窗中藏有世界的观。

(选文有改动)

21.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
22.第⑦段划线句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2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窗”在园林造景中的多种用途。
C.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第⑧段“窗中藏有世界的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请以“其实我很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50字。
2023-05-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5. 请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50字。
2023-05-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易误读常见字  常见易错字
20.85一般词语  成语和熟语
3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65衔接与排序
50.65文学常识综合  作家作品
二、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7-80.85意见建议  活动设计
四、文言文阅读
9-120.65柳宗元(773-819)  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13-150.65傅雷(1908-1966)  《傅雷家书》
16-200.65记叙文
21-230.65事物说明文
六、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25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