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江西 九年级 一模 2023-06-06 3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任人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强大能力的伟大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更接近、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祀我国、山河无,逝者已矣、生者奋进。我们要铭记所有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卓著贡献的英雄烈士,发挥他们的精神,吸取奋发的力量,为克服前进路上的坚难险阻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的重大考验,努力造出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新的更大的业绩。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人民正、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我们坚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1.下列对加点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割”的“宰”,部首是“六”,总笔画数为10画,读“zǎi”。
B.“国殇”的“殇”读“tāng”,部首是“歹”,不读“shāng”。
C.“无恙”的“恙”,部首是“心”,读“yàng”,指疾病。
D.“创造”的“创”读“chuàng”,是翘舌音,不读“cuàng”。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卓著B.坚难险阻C.不懈奋斗D.谱写
3.在文中①②处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惊涛骇浪   踔厉奋发B.波涛汹涌   生气勃勃
C.波翻浪涌   高歌猛进D.大风大浪   群情激昂
4.文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中国的今天”改为“今天的中国”。
B.把顺序调整为“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
C.“发挥”改为“表现”,“吸取”改为“摄取”。
D.把句子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2023-06-0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就此而言,应当加快拓展应用场景,进行规模化市场探索,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
②随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更多潜在应用场景将会不断涌现。
③加速新技术落地,有助于保持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
④挖掘更多应用场景,着力打通落地环节,推动人工智能与相关行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应用必将发挥更大效用。
⑤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矿山、智能供应链等,为拓展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A.⑤③④②①B.⑤①④③②C.②⑤①③④D.②①③⑤④
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

最近,小丽发现好友小菲情绪激动,询问后得知,小菲崇拜的明星被网友曝料曾整容,她认为这是无中生有,侮辱了自己的偶像,于是与网友展开了网络大战,双方用尽网络暴力语言,骂得昏天黑地,小丽忙劝道:           

A.“网络社交要讲文明,追星要有度,你这样做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生活,不值得!”
B.“你们这些粉丝做的事情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太愚蠢!”
C.“你的偶像到底整没整过容取决于你这场网络大战的输赢吗?你能不能清醒点!”
D.“网络环境都被你们这些不讲文明的人污染了,收手吧!”
2022-05-20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赠别二首(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乙】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号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gǔ)师:渔人:这里指船夫。②临圻(aí)地名,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尾句中的“到天明”点出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B.甲诗用精练流畅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余韵不尽。
C.乙诗首句中的“行客稀”正面衬托出送别之地的凄清,烘托出送别时的伤感气氛。
D.乙诗将抽象无形的感情写得生动具体,使人可见、可触、可感。
8.请说说两首诗的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的相通之处。
2023-06-0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举顺天乡试,为学官⑤。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一人,毋及除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选自朱国桢《藩国名臣》)


【注释】①藁(gǎo)城;今属河北省石家庄市。②惰容:萎靡不振的神情。③埒(liè):同等,相同。④顺天乡试:明清时代科举制省一级(包括京师顺天府)的考试。⑤学官: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⑥矱(yuē):尺度,标准。⑦凛凛:严肃敬畏的样子。⑧朴(pō):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⑨折节: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寝(       )       (2)虽(       )       (3)遗(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
(2)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
11.文中赵准教育弟子有怎样的特点?
2023-06-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巧妙用典,发出世态变迁、恍如隔世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的佳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对应“两字关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沿岸“____________________”,雾凇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延安,我将你追寻

谢雨桐

①一直不敢贸然踏足这片土地。延安的底色红得纯粹,那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们的血,是飘扬的五星红旗,是经年弥漫的战火硝烟。数不清的遗址、沉甸甸的记忆让人心生敬畏,在完全做好接受的准备之前,诚惶诚恐,唯恐亵渎了这方纯净与神圣。终于,我怀揣着崇敬与热情,和同伴一起踏上了开往延安的列车,去亲自感受动荡的年代里,那份厚重底蕴,那段岁月绵长。

②一下车,来自西北的风向我们扑来。连绵山脉,黄土高坡,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踏上了这片广袤的土地。

③在延安新闻纪念馆,我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一张老旧的照片上,毛泽东主席拘谨地坐在椅子上,衣领早已磨毛。讲解员讲道:“毛主席当年并不想拍这张照片。胶卷在当时是很珍贵的东西,他不想把好东西浪费在自己身上,说要给战士们用。”毛主席总说:“多拍拍群众,不要拍我。”照片上,毛主席面容和蔼慈祥。这张照片,穿越战火烽烟,保存至今。

④伟大的人总是相似。杨家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的故居大同小异,一律是冰冷的土墙,简陋的陈设,昏暗的灯光。纱窗上的破洞很大,既挡不住风,也拦不住跳蚤苍蝇。当然,最多的,还是书。据讲解员说,从行军打仗到新中国成立后去外地出差,毛主席总是带着一大堆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也全然不顾,阅读不辍。当年,世界著名记者斯诺曾专程来延安采访毛主席。到了饭点,作为中共领导人的毛主席,花两毛钱请斯诺吃了白菜馒头,清淡无比。有村民看不下去,主动提了一只鸡送给毛主席,这才见着了肉腥。斯诺感慨道:“我去采访蒋介石,蒋介石花五百块大洋请我吃饭。但这顿两毛钱的‘大餐’滋味却更好,更珍贵啊!”讲解员说道:“一代领袖都这么艰苦朴素,身后的千万同志、人民,又怎会不心甘情愿响应共产党的号召?!”

⑤这就是革命家的力量,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

⑥山腰上,随处可见一些学生模样的青年,摆好画架,蘸满油墨,或深或浅地描绘着黄土高坡独特的风景。他们是延安大学的学生,来杨家岭采风作业。在这里,年轻的灵魂和沧桑的历史发生了奇妙的融合碰撞

⑦“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来到宝塔山山脚,已是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宝塔建于唐代,共九层。登上塔顶,可以将全城的风貌尽收眼底。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山下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岸石完整。借着月光,我们艰难地迈上石阶,走向山顶。“现在上山的路已经重修了,可咱仍觉得累。当年山路崎岖,那些中共党员上一趟宝塔山得多不容易啊!”旁边的同伴说道:“看来,革命非得流汗不可!”

⑧爬上宝塔山,我们已经气喘吁吁,两腿发软。此时我们的站位已经很高,基本可以看到整个延安城的全貌。看到宝塔,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塔底层拱门门额上“高超碧落”“俯视红尘”的题字。还没等我细看,就听到一声惊呼:“看啊,宝塔山亮了!”

⑨首先从底座开始,暖色的灯光迅速向上延伸,一层接着一层,一串儿连着一串儿。没过多久,就笼罩了整座宝塔。“快看那边,对面的山也被点亮了!”我的视线跟着声音一转,果然,霓虹璀璨的延安城,彩色的游龙向上攀爬,直冲云霄。顾不得天气严寒,我们都兴奋地拿出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时刻。五星红旗在头顶飒飒作响,脚下的车辆川流不息,黄的光,亮的夜,恍惚间,耳边响起了深情的呼唤:“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⑩延安是革命老区,但并不代表陈旧落后。在去鲁艺的路上,我们还经过了一个特别的地方——延安新区。这里高楼林立,配置齐全,马路宽阔而平整。凛冽西北,黄土高坡,贫瘠的土地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延安这座城市多年来停滞不前。延安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中疏外扩,上山建城,这是骨子里割舍不了的红色基因,更是对延安精神的一脉传承。

(有删改)

13.从第③④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在这里,年轻的灵魂和沧桑的历史发生了奇妙的融合碰撞。
15.本文以《延安,我将你追寻》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6.选文第⑨段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出自《回延安》,试分析这两句诗在本文中与在《回延安》中表达的作者情感有何不同。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潘悦

①对很多人来说,诗歌并不陌生。从语文课堂上的诵读,到综艺节目里的比拼,每个人都可以在凝练的笔触中感受深沉的情怀,在传神的语句里捕捉真挚的情感。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心生“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读古诗”的困惑,提出“古诗鉴赏有没有答案”的疑问。

②诗歌是一门语言表达的艺术。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彰显了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相较于其他文体,古诗的一大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讲求用雅致凝练的语言实现抒情表义,含义深长的同时又追求音韵协调,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看到大雪纷飞,写下“燕山雪花大如席”;目睹银装素襄,感慨“千树万树梨花开”;赞誉瀑布奇观,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会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砥砺自我,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人奋进,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友人,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定内心……这些千古流传的诗歌以其意象、哲理和才思击中人心,精当易晓,韵味悠长,成为现代生活中生机勃勃的文化存在。

③“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也是人的情感意志的表达载体。古人将人生体验、生命思考、事物观察凝聚到诗词之中,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相似的生命经验,促使今人与古人在情感与思想上同频共振;阅读时的片刻感悟存留心间,迸发出激励人心的力量。陶渊明“刑天舞干成,猛志固常在”的坚毅卓绝,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达超然……每读及这些诗句,就更能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一时的挫折便显得不再难以逾越。

④今天,身处现代文明的快节奏中,那些亲近自然、缘事而发的诗句,能让人逸兴遣怀,为人生掬一捧清泉。留心夏季的“映日荷花别样红”,流连秋日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充满趣味的“闲看儿童捉柳花”,体现境界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借助诗歌,人们得以跳出日常的琐碎,凝视自然的神奇,发掘自我的诗心,给生活添一份诗意。

⑤古诗是今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其中的胸襟抱负、温厚美德、日常哲思、闲情逸致。给予我们情感思想的共鸣、人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理解诗歌,不在于答案是否标准,而是从正确的语词训诂和创作背景出发,尽可能地抵达诗心,给出合情合理的解读,这才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旨归。在汉字的搭配组合中探寻多样性和可能性,也是诗歌言约旨丰的独特意蕴之所在。

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正如此诗所言,古诗就像明月一般,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有删改)

1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列举许多人对诗歌并不陌生的事例是为了引出论点并做事实论据,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古人将人生体验、生命思考、事物观察凝聚到诗词之中,相似的生命经验,促使身处现代文明的快节奏中的我们与古人在情感与思想上同频共振。
C.文章从诗歌的语言艺术、情感意志的表达载体、能让人逸兴避怀、给予我们人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等角度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D.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对观点进行论述。
18.下列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引句“长风破浪会有时”,表达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中央党校讲话时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表达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
B.月明风清之夜,吟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幽净绝俗的图画舒展眼前,桂花飘落、山鸟啼鸣的天籁也仿佛穿越时空来赴约。
C.孔老夫子说,诗“可以观,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一语道出了诗歌的真谛,她耐看,她兴业,她能群,她解怨。
D.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成为蜚声中外的学者。
2023-06-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68年,美国航空航天工程师彼得·格拉塞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来自太阳的能量:它的未来》一文,文中提出了“太阳能发电卫星”的概念。格拉塞提出,先在太空建设一个太阳能发电站,将收集到的太阳辐射能转变成电能后再转变成电磁能,然后将电磁能通过无线传输装置传输到地面的接收站,接收站将电磁能转变回电能后,便可提供给供电网。美国科学家在经过10年的论证后,终于在1979年提出了一个名为“1979SPS基准系统”的太空发电站方案,并计划斥资2500亿美元实现这个计划,随后这个计划搁浅。20世纪末,太空发电站的构想再次被美国军政当局提上了议事日程,并计划于2050年前将自己的太空发电站部署在太空轨道上。在美国忙于研究的这20多年里,其他国家也对太空发电站的构想很感兴趣,欧盟及俄罗斯、日本等组织和国家都纷纷启动了自己的太空发电站计划。

(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2013年,中国开始推动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研究工作。2017年,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相关实验室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挂牌成立。2018年,中国正式启动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研究项目,这个项目有一个十分中国化的名字——“逐日工程”。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以及中国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下,到了2021年,中国已经开启了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测试研制工作。

之前美国在建设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时所面临过的困难,中国科学家们一个一个地攻克了。首先是庞大的空间太阳能发电站建设难题。

中国拥有长征系列重型火箭,不仅在运载量上有足够的能力,也有成熟的载人航天技术。近年来,“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发射以及空间站的建设,也使中国积累了大量经验,具备在太空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潜力。其次,太阳能收集技术,这便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的主要研究课题了。实验室承担了为“逐日计划”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研发经久耐用的光板材料的任务,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实现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设计和建设。最后,也是最难的一关,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空间太阳能发电站产生的巨大电能传输回地球。

2022年6月,中国科学家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同时“逐日计划”实验室也正式对外发布消息,中国已经实现了将太阳能收集,转化成电力,电力转化成微波,以及微波在太空中发射和地面接收微波能量全过程的技术突破。

(选自“宇宙观察室”2022年12月5日)


材料三:

太空太阳能发电站与地面太阳能发电站相比,太空太阳能发电站不受昼夜、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更离,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的最佳选择。相比于地面太阳能供电系统,太空太阳能发电站有更高的发电效率,这不仅是因为太阳能发电站在太空中能够24小时持续工作,而且因为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阳光不会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削弱和干扰,从而使每块太阳能电池板都能发挥出数倍于地面同类的能效。

太阳能属于绿色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如果太空太阳能发电站能够成熟使用,便可以解决化石能源带来的各种问题。

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可实现超远距离能量传输和调度。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利用无线能量传物技卡,可以快速将能量聚焦传输到偏远的环境,比如海洋、沙漠等缺乏电网设施的地区。不仅如此,还可以在飞机、卫星、深空探测器甚至在其他星球上搭载接收微波能量的天线设备,让这些移动平台在需要时方便地接收来自太空的微波能量,实现“充电自由”。

既然太空太阳能发电站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至今没有建成呢?这是因为建成它要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选自《百科知识》2022年第18期)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分别从太空发电站的构想、中国“逐日计划”研究、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对说明对象进行了介绍。
B.继美国对太空发电站提出构想后,欧盟及俄罗斯、日本等组织和国家都纷纷启动了自己的太空发电站计划。
C.中国科学家攻克建设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所面临的困难,依靠的是中国长征系列重型火衡和“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的发射以及空间站的建设积累的大量经验。
D.中国“逐日计划”实验室研究实验完全实现了格拉塞提出的关于太阳能发电站的构想。
20.太空太阳能发电站与地面太阳能发电站相比有哪些优势?请根据材料三内容回答。
2023-06-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七、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1.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小时候听保姆长妈妈讲了书中的故事后,就对此书念念不忘。长妈妈告假回家给鲁迅带来的四本绘图《山海经》小书,成为鲁迅“最为心爱的宝书”。
B.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原是穷秀才,为人老实,受人欺侮,中举后能同情百姓,为民请命。
C.《骆驼祥子》中,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同朋友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遇到了老马和小马,他们的悲惨情景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
D.《简·爱》展现的是主人公凭一己之力努力前行,最终得偿所愿的个人奋斗史,而《西游记》更注重表现的是西天取经路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22. 给艾青诗歌《桥》做一个批注。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涉的人类,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九、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3. 白杨树象征了抗日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抗日精神和意志。而《红星照耀中国》中,革命先烈们为民族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请你结合《白杨礼赞》和《红星照耀中国》,说说这两部作品反映的红军群体形象。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易(0.85)
名校
24. 题目

一片薄薄的、浅黄色的槐树叶,承载了挥之不去的多愁;一只小小的、被踏扁了的风筝,触发了鲁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寄托了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下的深情;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撩拨了白居易深爱早春的心弦……不起眼的树叶,寻常的风筝,易被忽略的背影,小小的莺鸟……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却饱含着浓浓的真情。


请以“物微情浓”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按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引用、抄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3
诗歌鉴赏
2
文言文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3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40.65字音  字形  成语和熟语  病句辨析与修改
二、选择题
50.65衔接与排序
60.65劝说词
210.65吴敬梓(1701-1754)  鲁迅(1881-1936)  老舍(1899-1966)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儒林外史》
三、诗歌鉴赏
7-80.65王维(701-761)  杜牧(803-853)  诗歌鉴赏
220.65艾青(1910-1996)  名著导读
四、文言文阅读
9-110.65其他古代作家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五、名句名篇默写
12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13-160.65散文
17-18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议论文
19-20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非连续性文本
七、名著阅读
230.65茅盾(1896-1981)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八、作文
240.8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