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12月教学质检语文试卷
福建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16-03-17 2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一句话,按要求完成试题。
我万万没有料到,这样一件小事, (jìng)像我的那些戏琐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选自《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jìng(     )
(2)给加点字注音:戏(     )
(3)解释“刮目相看”:_______
2016-11-1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12月教学质检语文试卷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 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我记不太清楚了,但是“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这些词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
B.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大自然并不总是对你微笑,给你仁慈。
C.莎莉文老师用手臂温存地围着我的脖子,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海伦”。
D.“不是。”我的老师说。
2016-03-17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12月教学质检语文试卷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4)
3. 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2)________,杨花愁杀渡江人。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
(4)君自故乡来,_______________,寒梅着花未?
(5)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
(6)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7)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____
(8)树叶儿却绿得发亮,_________
2016-11-1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12月教学质检语文试卷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较难(0.4)
4.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勃勃生机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激人奋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2-10更新 | 54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0~2011学年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教研室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4)
5. 综合探究。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许多招牌、广告、路标、标语、板报、宣传橱窗等存在错字、别字、不规范字的现象,某初一年(1)班决定就此开展一次关于社会用字的调查,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此次调查活动拟个宣传标语(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此次调查活动拟两个简要的调查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一例不规范的广告用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12月教学质检语文试卷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阅读以下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顾反①为女杀彘②。”妻适③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⑤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⑥彘也。
注:①反:通“返”。 ②彘(zhì):猪 ③ 适:往 ④特:只不过 ⑤待:依赖 ⑥烹:煮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 待君久不至,已_______________ (2)相而去_______________
(3) 还,顾反为女杀彘_____________ (4)婴儿非与也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陈太丘与友B.尊君在
C.女还,顾为女杀彘D.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
9.9.“友人”出口伤人,元方从哪两方面加以反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两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03-1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12月教学质检语文试卷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空城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斑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日:“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骇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课文的情节发展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A.开端(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发展(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高潮(第③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结局(第⑤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5.阅读课文第①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敢使“空城计”?请摘取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分析第⑤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03-1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12月教学质检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春 风
林斤澜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较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11)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9.第①段文字“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春天的高度B.持续的时间
C.形象的说法D.北京的俗语
20.20.阅读①②段文字,概括出北京春天的两大特点(各三个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第③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段中的“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一句中的“不像”指的是哪些内容:
北京的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的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在第⑤段中说北京的春风不仅仅是刮土,后来“有了别样的体会”。这“别样的体会”在后文中表现为什么?请概括成两点回答。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这个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                       
24.按要求选择填空。
文章开头引用几种说法,说北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春天,采用了的写法,结尾指出江南春天令人不舒服的一面,使人怀念北方的春天,做到了           ②
A·欲扬先抑     B.开门见山       C·前后照应   D.情景交融
①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12月教学质检语文试卷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6. 阅读《西游记》片段,回答问题。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以上片段选自《西游记》第七回)


(1)请运用对联知识将此回目补充完整。
八卦炉中逃大圣 ,                    定心猿。
(2)简要概括上述片段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述小说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12月教学质检语文试卷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7. 作文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哪些事曾经掀起你情感的波澜?这些事是让你感动不已,让你羞愧难当,让你愤怒无比,还是让你感到庄严神圣,感到妙趣横生?选一件你感触最深的事,把它写出来。字数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要求:①所写内容可自由选择,但必须是自己亲历的,要写出真情实感。
②要围绕中心选择、组织素材,中心要明确。
③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2016-03-1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12月教学质检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1
选择题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语言表达
1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填空题
10.64字音  字形
二、选择题
20.64标点符号
三、名句名篇默写
30.64句子默写
四、语言表达
40.4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五、综合性学习
50.64
六、文言文阅读
6-120.64
七、现代文阅读
13-180.65小说
19-250.65散文
八、名著阅读
260.65吴承恩(1507-1582)  《西游记》
九、作文
27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