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朝阳区清华附中望京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 七年级 期中 2023-10-17 3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学校开展“走近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文化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筹备任务。
活动一:拟写前言。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名家长廊”拟写的前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文学是我们精神上长久的陪伴,一部部经典名著,似一盏盏夜里的灯火,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在许多艰难的岁月里,是文学陪伴着人们度过漫漫长夜, (滋养,培养)精神,zhù蓄力量,孕育出人生新的希望:在静寒冷而又荒凉的东北大地,文学是年轻的梁晓声心中跃动的火苗,驱逐饥饿、寒冷与迷茫;在地坛行走的绵长时光里,被囚禁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因为文学而能够在精神的世界里纵横驰骋,那日日与病痛缠磨的生命,如此充沛、饱满,不掩饰痛苦,也从未失却高贵。文学,就是让人变得更好。而反过来说,也正因有了一位位文学名家 (丰厚,丰满)的创作,才使得文学的天空更加星光灿烂。让我们尽情漫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长廊吧,你会获得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洗礼。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zhù(      )                           静mì(      )
2.在文段①②处分别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滋养       ②丰厚B.①滋养       ②丰满
C.①培养       ②丰厚D.①培养       ②丰满

活动二:众说名家。
3.下面是同学们遴选出的作家、作品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等。
B.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C.老舍原名舒庆春,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4.某同学参观了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下面是他抄录的一段文字,你认为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段,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老舍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______。几十年来,所藏作品纵跨古今,尤以20世纪以来中国画作品为佳。此次展览将首次完整呈现老舍、胡挈青所作所藏的书、画、印、砚,展现二位先生的鉴藏眼光和艺坛交游,呈现不同时期美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时代风采,诠释20世纪中国美术的沿革与流变。与此同时,也通过这些珍贵的艺术留存,追慕老舍、胡絜青先生这对艺坛伉俪美好的艺术人生。


①他们的藏画,或为友人馈赠,或为间接求得,或为市场购入。
②胡絜青先生曾拜师齐白石,成为我国20世纪女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③他和夫人胡絮青先生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接触美术。
④两位先生雅好收藏,家藏颇丰。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
5.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应(hé)             (chà)                    (tǎnɡ)                    弄(shì)
B.妹(zǐ)             (guǎng)             (chěng)戒             (duó)咄逼人
C.(lì)临             (kuī)甲                    (záo)                    人迹至(hǎn)
D.告(dǎo)             若(shǎng)             (chàng)然             庇(yīn)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于10月30日去世,为了避免拥堵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的葬礼在香港低调举行。
B.元旦汇演上各具特色的表演,尽情展现了学子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C.汶川地震十周年会上,某时报发文称:“除了纪念,地震带居民是否迁出地震区,也关系到他们后期安定的生活”。
D.在阅读文学名著《水浒传》的过程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7.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六一”儿童节这天,我校表演舞蹈的姑娘们,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在校园里,她们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B.近年来发生多起背包客被困野山的事件,这说明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游玩风险很大。
C.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D.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温故知新
2023-10-17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清华附中望京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8. 古诗文默写。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借明月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
(2)《〈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之间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4)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______。(朱自清《春》)
(5)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______,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23-10-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清华附中望京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______yàn)洛阳边。

9.诗歌的首联叙事,“①______”“行舟”点明诗人离乡远游,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特点,让人感慨时序匆匆交替的同时,也给人以②______的力量。
10.一位同学在默写尾联时,不知横线处应写作“燕”还是“雁”。请你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下面的材料,帮助这位同学判断一下此处应写作哪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韦庄《章台夜思》)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此处应写作“______”字。理由是______
11.在诗人笔下,鸟儿经常化作传情达意的使者。请你写出一句与“鸟”有关的诗句: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2023-10-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清华附中望京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安怜翁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邪?”遂遣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③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俄而雪骤(        )                    (2)未若柳絮风起(        )
(3)欲放(        )                           (4)遂谴(        )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1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谢安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3-10-17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清华附中望京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5.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需要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读书。在散文集《朝花夕拾》里,我们邂逅了小鲁迅和他的童年生活。书中有些场景是否也有你童年的影子?请简述书中一件让你有相似感受的事,并说说这件事勾起了你怎样的回忆。
2023-10-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清华附中望京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秋之声》,完成下面小题。

秋之声

郑亚演

①月色染着秋天的韵味,秋的声音便由远而近地鸣叫起来。

②先是秋雁从碧净的高空掠过,然后在空旷的荒野丢落几声啼鸣;白露裹着霜重的余音,开始在田野,在山间,在天水的交接处弥漫;茂密的森林因鸟鸣显得更加静谧;奔腾的小溪因鸟鸣显得更加和谐。

③在这到处都竞相争鸣的秋天里,耳朵总是充盈着袅袅的余音;即使躺在床上,也会被呜声搅动,叫人睡不安稳。如果你踩着柔软的月光走出去,秋的声音便会冲你而来,撞击你的耳鼓,叫你心动。

④此时,村落的狗叫开始从小巷的深处传来,“汪汪汪”,短促而令人心惊。它们叫累了,便趴在墙角一隅,眼睁睁地听着蟋蟀的鸣叫,当听到主人“唧罗罗”的叫声,就摇着尾巴蹿过篱笆,回到它的狗窝里。

⑤忙完秋种的黄牛,喘着气,啃着主人堆放树头的青草,然后抬起头来,面对它要寻找的另一半,发出震耳欲聋的“哞哞”的叫喊。尽管这是一种没有丝毫美感的声音,但它却流露出一种纯朴、一种粗犷、一种辛勤劳动后淡淡的惆怅。

⑥那些鸣叫了一个夏天的秋蝉,带着沙哑的嗓子,不甘示弱,在霜染微黄叶子的荫蔽下,也加入秋天的鸣唱。它埋怨整天“吱吱喳喳”的雀鸟太无情了。雀鸟临近夜晚,却收起叫声,藏进阴森森的林子里;即使清晨叫了一阵,也只是在装腔作势,无非为肌肠辘辘而叫,为寻觅小虫而叫。而秋蝉的鸣唱直至夜阑人静,毫无倦意地传递着一种秋之信息。

⑦那些懒惰于静夜的蛀虫却藏在门缝里,用贪婪的牙齿与木头摩擦,发出沉闷的“咔咔”声,听起来既不生动,又给人增添几分压抑感;它们仿佛是天籁之音的另一类。

⑧池塘边,刚睡醒的白色的鸭子,摇摇摆摆地从棚子里款款走出,眺望着远方的天水间,然后张开扁扁的嘴巴,对着星星和一钩月亮叫喊,早起的雄鸡也懒洋洋地吐出几声啼鸣。这喧闹的场景,俨然上演了一场鸡与鸭的和谐对唱,萦绕着秋天婉转的晨韵。

⑨两峰相峙的山涧小溪,无忧无虑,奔跑的脚步从未停歇,它们带着山的翠绿,风的啸叫,从曲曲弯弯的石缝绕过,“哧哧淙淙”地响着,向山脚下奔流而去……

⑩拂晓,空谷的鸟鸣,开始在柿子熟透的、殷红的树缝间传出。使空谷显得更加幽静,森林更加寂寥;呼呼的山风驱赶着鸟声,从陡峭的悬崖上扑面而来。此时,风在回旋,山岚在回旋,眼前呈现一个天籁汇聚、声乐齐鸣的秋天。

⑪风声呼呼,雁叫嗄嗄,溪流淙淙……这,不正是秋天的绝唱吗?

16.本文描述了众多秋天声音,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依次写来,由远到近,由傍晚写到了______,繁多却不杂乱。
17.文章第⑥段写秋蝉鸣唱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雀鸟的鸣叫,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8.品味第⑨段的语句,说说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9.结合全文,对文章最后一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风声呼呼,雁叫嘎嗄,溪流淙淙……”构成一组排比,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天籁汇聚、声乐齐鸣的秋天。
B.结尾段汇集的这些声音与开篇的描述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同时借助秋天声音的多样表现出秋天特有的韵味。
C.文章最后一句“这,不正是秋天的绝唱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对秋天即将逝去的无奈。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我在教丁香树开花》,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教丁香树开花

刘继荣

①第一次遇见那少年,是初冬。午后的阳光暖得像春天,小小的蛋糕店里,溢满了糕点刚出炉的香,仿佛每个人都幸福。

②店旁有所小学,放学后,煞是热闹。此时,顾客不多,店主夫妇悠闲地聊着天。谈到门前那棵不开花的丁香树,一个打算挖掉重栽,一个说再等等看。老奶奶的语气里带了气恼:“我六十岁了,又不是六岁,等不了那么久!”老爷爷笑:“明天起我就教它开花。保证到春天就学会了。”

③我不禁莞尔,拎着盛糕点的纸袋,准备离开。身后忽然有人叫道:“阿姨偷走我们的点心啦!”我大惊,转头,那位个子高高面庞稚气的男孩,正是冲我喊叫的。有位中年人边向我点头致歉,边揽住男孩的肩,努力安抚道:“你看,我们的点心在这里呀!”他打开手中纸袋,里面的点心与我的一模一样。少年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偷了阿姨的呀!”大家都笑了,连正在生气的老奶奶也笑得眼睛弯弯。

④那位父亲温和地解释了很久,再加上我的说明,男孩才弄明白大家谁都不是小偷。他用双手蒙住脸,向我道歉,那模样似乎只有三岁。

⑤父亲平静地告诉我,儿子十九岁了。他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说话、购物、坐公交车等技能,希望再有十九年的努力,他能变成一个像大家一样的普通人:工作或失业,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独身。

⑥父亲头发斑白,语气平和。这十九年来,他们一定有一段漫长的故事,有他们共同承担的无数往事,还有点点滴滴积攒起来的勇气与人生经验。可我什么也没问,只是目送这对父子远去,那棵丁香树,默默与我站在一起。我想:老爷爷将会怎样教它开花呢?

⑦天越来越冷,丁香树只余纤纤弱枝。我常常在蛋糕店遇见这对父子,我发现,儿子没有安全感,只要离开父亲几步,就会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爸爸让他买东西,老夫妇每次都会鼓励他,他成功后,父亲会向老夫妇以及后面耐心等待的客人再三道谢。他说,儿子特别喜欢这间店,这是他能记得的最远的地方。出来的时候,男孩喜欢站在丁香树下,与树比一比身高,老奶奶逗他:“谁高呀?”男孩大声回答:“我高!”这时候,他很像很像一个普通人。

⑧爸爸渐渐拉开与儿子的距离,每次似乎只有一步,后来,他退到店外。儿子时不时扭过身子,见父亲就在丁香树下,便长吁一口气,抹抹鼻尖上的汗。

⑨一个春天的周末,男孩居然独自来到蛋糕店,我不禁一喜,见他忐忑。又隐隐担忧,今天顾客特别多,有个小女生过生日,丁香树下的两张桌子被拼到一起,坐满了笑语盈盈的小伙伴。店主一个人忙,他说老妻在楼上,怎么叫都不肯下来,又在为丁香树不开花的事不高兴了,为了给她个惊喜,已经找人来挖树了。男孩神色愈发紧张、嘴唇哆嗦着,欲言又止,只是摇头。最后男孩缓缓张开双臂,蹲下去,再站起来。一句话哽在胸口,如一朵花哽在枝丫,他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

⑩忽然,男孩的目光充满惊喜,他的父亲出现了,也许,他一直都在附近。像魔咒被解除,男孩开口,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我在救丁香树开花,不要挖掉丁香树。”

⑪老奶奶匆匆下来了,她气喘吁吁地向男孩保证:永远不会挖掉这棵丁香树,会一直等着它开花,如果不开,也没有关系。

⑫掌声、欢呼声,让我的鼻子隐隐发酸。在这座小城里,我们陌生又熟悉,有时相遇,有时忘记,有时彼此守护,彼此学习。

⑬我们相互学着开放,学着摇曳,学着在经历过最深的恐惧绝望以及厌倦之后,仍会或羞怯、或放肆地释放出心里最明净的温柔。

(有删改)

20.阅读文章③—⑩段,概括出父亲为了帮助儿子变成“一个像大家一样的普通人”,做了哪些事。
21.阅读文章第⑨段,结合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又喜又忧?
22.文中对人物的描写生动传神,请赏析文中第⑨段画线句。
23.对文章第⑫段中“我的鼻子隐隐发酸”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孩终于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他距离成为普通人又迈进了一步,我为此感到欣喜。
B.小女生在丁香树下过生日,桌旁坐满了笑语盈盈的小伙伴。那热烈、欢快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
C.老奶奶为了男孩心灵不受到伤害,决定不砍丁香树,我为老奶奶的善良感动。
D.一群人为此鼓掌、欢呼,让我感受到小城人彼此守护,彼此帮衬的温暖。
2023-10-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清华附中望京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步入初中以来,我们可能会产生很多不适,面对很多阻碍。当我们不够自信时,当我们不够勇敢时,当我们需要沟通、理解时,我们都需要突破自我,才能获得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请以“突破自我”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23-10-16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清华附中望京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5.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暖,是傍晚时的一片彩霞,是险峰上的一处风景,是峭壁上的一朵小花;暖,是每天桌上热腾腾的饭菜,是出门前母亲的目光与叮咛,是失意时家人温暖的怀抱;暖,是跑道上跌倒时伸出的那只手,是夜晚楼道上的那盏灯……


请以“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70.65词语  成语和熟语  病句辨析与修改  文学常识综合  易误读常见字  根据拼音写汉字  衔接与排序
二、名句名篇默写
8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诗歌鉴赏
9-110.65诗歌鉴赏
四、文言文阅读
12-140.65日常生活类对比阅读
五、名著阅读
150.65《朝花夕拾》
六、现代文阅读
16-190.4散文
20-230.65散文
七、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25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