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2016学年江苏仪征市南京师大二附中八年级5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江苏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16-08-08 3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选出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滋暗长(qiǎn)芥(dì)飞(cuàn)褪(shǎi)
B.不置辩(xuè)释(chǎn) 茫(mèi)奇(jué)
C.不人事(xǐng) 魁(wú)星宿(xiù)飞(méng)
D.强不舍(guō)桑(zǐ)子(pēi )带(qiè)
2016-08-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仪征市南京师大二附中八年级5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明风清的夜晚,静悄悄的,一只小船从芦苇丛中撑出来,在湖里,像一片苇叶,向着东南方向驶去。
B.每遇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平凡生活中,常有一些情感不能自已,令我们微笑着俯下身去,细细清点飞珠溅玉般的回忆,诉说对生命的感激。
D.如果我们失去了至尊至贵的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会保持距离,保持谨慎的交往,小心翼翼地躲避伤害。
2019-01-30更新 | 226次组卷 | 5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A卷)语文
选择题 | 容易(0.94)
真题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
C.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营造健康有序的规范体系,积极向善的网络文化。
D.国际足联确实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无论在哪里,反腐倡廉都是必要而且急迫的。
4. 提取下列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是以明确的思想和简洁的语言文字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消息是一种文体。
B.为人十分高调的查理竟是“无名英雄”这个讯息很快传遍了校园。——查理传遍了校园。
C.遵义如画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给初来乍到的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遵义留下深刻的印象。
D.他绞尽脑汁也想不起面前这个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对他的承诺。——他想不起同学。
2016-11-18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仪征市南京师大二附中八年级5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5. 下列文学作品内容和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是鲁迅第二篇白话小说,收入小说集《彷徨》。它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
B.《范进中举》 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明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C.《口技》 选自清代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代人。课文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篇,按时间推移展现“惊醒”——“入睡”——“一场大火”三个场面,既井井有条,而又曲折有变化。
D.小说《窗》以窗为焦点,以两位重病人相互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体现了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作者是美国的泰格特。
2016-11-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仪征市南京师大二附中八年级5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二、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较易(0.85)
6. 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人生如茶,茶似人生。茶有三味,甘苦自知。世事纷扰中,用心品(míng)(     ) ,不仅能够冲淡急功近利的浮(zào)(     )心理,还能荡(dí)(     )灵魂,修养性情。因此,喧(xiāo)(     )繁杂的尘世,我们不仅需要一本好书,也需要一杯好茶。
2016-11-1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仪征市南京师大二附中八年级5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7.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
(4)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
(6)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8)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2016-11-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仪征市南京师大二附中八年级5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著阅读。
8.《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段,其中挑酒的汉子便是下图中的        (填人名),整个计策都是吴用(绰号             )主张。




(A)白胜
(B)柴进
(C)阮小七
(D)阮小二

9.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下面的诗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可写出回目,也可概述故事情节)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将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10.当时鲁智深轮两条桌脚,打将出来。众多僧行见他来得凶了,都拖了棒,退到廊下。智深两条桌脚,着地卷将来。众僧早两下合拢来。智深大怒,指东打西,指南打北,只饶了两头的。当时智深直打到法堂下,只见长老喝道:“智深不得无礼,众僧也休动手。”两边众人被打伤了十数个。见长老来,各自退去。
请写出与鲁智深有关的主要情节。
2016-08-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仪征市南京师大二附中八年级5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1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范文正公用士,多取气节而略细故,如孙威敏、滕达道,皆所素重。其为帅日,辟置僚幕客①,多取谪籍②未牵复③人。或疑之。公曰:“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于吏议,不因事起之,遂为废人矣。”故公所举多得士。
注释:
①幕客:幕友,原指将帅幕府中的参谋。
②谪籍:属于因罪被降职或被流放的官吏。
③牵复:平反复制。
1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多取气节而细故( )
(2)若其实有可用之( )
(3)中力拉崩倒之声 ( )
(4)惟楼一座 ( )
14.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疑之一食尽粟一石
B.为帅日真无马耶
C.其实有可用之材 听茶声然
D.皆所重有奇字无备者
15.15.翻译句子。
(1)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16.本文和《马说》写的是对待人才的问题,请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马说》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                                                   
(2)本文作者选拔人才的标准:                                                       
2016-08-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仪征市南京师大二附中八年级5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18.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19.请就第③段的论证方法或论证过程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答。
20.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孔林二月兰
(1)兰花,多有贵族。二月兰,却是世界上海两万多种兰花里的平民平民,当然易被忽视,常遭践踏,只是愈抑愈扬,再大的强力也按捺不住,蓬勃的生命就在七八千年里生生不息着。
(2)如北大燕园中曾经伴着季羡林度过风雨的二月兰,南京理工大学冷杉园里常与市民耳鬓厮磨的二月兰,都是那样的气象独具,名传于世。可是,最能动我心魄又让我惊诧不已继而深爱不止的,还是中国曲阜孔林的二月兰。
(3)清明前后,当你在夹道而列的千年桧柏里,走过一千多米长的林前神道,再穿过高大的红墙与森严的古侧柏相夹的长长的甬道,当你终于停在孔林门下,仰面注视着林门上古韵滞重的 “至圣林”三个篆体大字,正让胸间充溢着肃穆与沧桑之感的时候——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迈过这个短促而又高大的门洞,竟是一个如初生婴儿般清新娇嫩、又如新娘样羞怯热烈的紫蓝色的世界!二百多万平方米的二月兰,正怒放着扑怀而来,让你一下子投入在梦幻般的世界里,庄严的孔林陡然亲切生动。
(4)人们也许会先入为主地直奔孔林的孔子墓园,而对这花的海洋视若无睹。但是二月兰自在地开放着,不求闻达,不谋地位,无欲则静地在天地之间释放着也享受着自己生命的美丽与快乐。
(5)紫里泛着蔚蓝,蓝里透出着雪白,白里又浸染着淡红,全沐在春日嫩黄的阳光里,人就仿佛远离了尘世,神游于这彩色雾岚般的梦幻之中。这时,隐约着却是早已沁入在空气里与心脾间的爽冽和畅的清香, 让人忍不住一次次深长地呼吸吐纳。这可是天上地下难以寻找的气息啊,草香,泥土香,树木香,去秋落入在草丛中的黄叶的香,全被二月兰的清雅之气酿成了一种非凡而又家常的圣洁之香。就连鸟的啼叫与太阳金色的光羽,都熏染着二月兰的味道。
(6)二月兰每一株单一的茎上,都诞生着长幼有序的十七八个花的兄弟姊妹——最幼的米粒大小地绿着,有白苍的绒毛隐约在初绿间;稍大一点的花蕾,刚咧开星点的唇,闪烁着粉白的笑意;将开未开的,则将四片花瓣两两相叠卷成马蹄型的筒状,露着几分调皮与待放的急切。一旦开放,就如纵情展翅,那恣意伸展的四片花瓣,会让人以为是翩然的双蝶在飞,六枚微颤的金蕊则 俨然是蝴蝶的须了。时有真蝶飞临,又恍若兰的开放,竟惹得蜜蜂绕追,缠绵不去。
(7)次第的开放,犹如前赴后继,也就能在一两个月里,不管晨昏,只见精神抖擞的二月兰,而不见它们的委顿。
(8)其实,二月兰也是脆弱的、容易受到伤害。为了春日的绽放,其茎的底端几乎耗干了水分,而接近花序的上部,则又嫩又脆,饱满着血液般的汁水,一碰就断的。只是看似柔弱的,比石头更有着坚忍与柔韧的力量。
(9)二月兰没有柏树的四季常青,却能让一个一个活泼崭新的生命组成谁也无法扑灭的浩大的阵势。而林墙再高大威武,也无法挡住全部的阳光,跳出墙之阴影的二月兰当然尽着性子开放,就是处在墙的阴影之下从而晚开的二月兰,也是毫不退让,一直逼到墙的根部,不顾一切地生叶萌蕾。那种支支棱棱不怯不退的气度,那种迟早也要绽放的倔强,倒直白地捅开了墙之虚弱的老底。
(10)今年大旱,又冷的时间久长,连松柏都现着些锈色。只有一株一株的二月兰,努力地生与长,在这死别之地生聚成蓬勃的紫蓝色的海洋,就连从林中穿过却早已干死了的洙水,也澎湃起紫蓝色的潮汛。
⑾林的冬之静雪、秋之红叶、夏之浓绿当然各有着非常的美妙,但是惟有这春天里的二月兰,已然成为一种“现象”,既能与乡亲百姓亲密无间,又可以感动润泽八方学人的心灵。改用唐人一句话,正可谓“生不用有 名与钱,但愿一识二月兰”。
21.简要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
22.阅读第(3)至(7)段,简要概括孔林二月兰的特点。
23.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稍大一点的花蕾,刚咧开星点的唇,闪烁着粉白的笑意;将开未开的,则将四片花瓣两两相叠卷成马蹄型的筒状,露着几分调皮与待放的急切。
②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跳出墙之阴影的二月兰当然尽着性子开放,就是处在墙的阴影之下从而晚开的二月兰,也是毫不退让,一直逼到墙的根部,不顾一切地生叶萌蕾。
24.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发出“生不用有名与钱,但愿一识二月兰”的感慨呢?
2016-11-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仪征市南京师大二附中八年级5月阶段测语文试卷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满树的花朵,满枝的果实,最初只源于那粒小小的种子。好书是一粒种子,使人智慧地成长;梦想是一粒种子,使人奋斗和坚强;善念是一粒种子,使人阳光和高尚。种下一粒种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请以“种下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2018-01-25更新 | 56次组卷 | 8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字词书写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20.65成语和熟语
3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40.65单句的成分
50.85文学常识综合
二、字词书写
60.85字形
三、名句名篇默写
70.85句子默写
四、名著阅读
8-100.65施耐庵(不详)  名著导读  《水浒传》
五、诗歌鉴赏
11-120.65岑参(715-770)  诗
六、文言文阅读
13-170.64
七、现代文阅读
18-200.4议论文
21-240.65散文
八、作文
250.4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