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17-06-06 43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公(bǐnɡ)       格局       未干(xiù)       勃然大怒
B.嗦(duō)       气慨       脉脉含情(mò)       全力以赴
C.仃(línɡ)       惋惜       百折不(ráo)       枯燥无味
D.(ɡé)       服辨       日持久(kuànɡ)        暗无光泽
2017-06-0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为人处世要光明磊落,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总找借口,把失败的原因都
于别人。
B.你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性格执拗的人,在团队工作中往往难以与人合
作共事。
C.初三(1)班能在全校首当其冲地获得这次篮球比赛的冠军,证明了他们班的整体实力很强。
D.关于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是否合理,教育部广泛征求意见,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使校园在安全方面不再出现问题,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个别网站存在着传播不良信息、提供不文明声讯等服务。
C.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的一生创作了多部小说。
D.不管条件十分艰苦,我们奋斗的决心仍十分坚定。
2015-12-14更新 | 2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四川省安岳县永清责任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4. 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A.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2019-07-14更新 | 8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浙江省金华地区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5.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与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的季节景象不相同
一项是(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2017-06-0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6. 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长处的地方去,这样难道不是使自己贫穷吗?”
2017-06-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真题
综合性学习。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7.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8.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9.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0. 古诗文默写填空。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蕴含着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困难吓倒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6-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1.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当了“羚羊号”的船长,第三次外出航海,他的部下图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在船舱里,后来又把他抛弃在了小人国。
B.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夫,他后来参加了红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C.祥子从农村来到军阀混战的上海,省吃俭用,终于买了第三辆车,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然后主动追求并娶了虎妞。
D.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连忙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经成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他是梁山好汉中真正的名门之后、将门虎子。他自己是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17位。”
此人为《水浒传》中的__________(人名)。下列故事情节:①汴京卖刀;②三打祝家庄;③大闹飞云浦;④江州劫法场;⑤遗失生辰纲,其中与材料中的人物相关的有: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2017-06-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春游南亭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注释】①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12.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3.颈联中“柳重”用得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2017-06-06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骆统传记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骆统传》)


【注释】①改适:改嫁。②适母:古代称父之正妻。③黄武: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的第一个年号。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陈便宜 / 珠可历历也(《核舟记》)
B.数问其/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C.而自苦此 / 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D.夫人在也 / 然志未已(《隆中对》)
15.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母泣涕
A.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B.曹操比袁绍,则名微而众寡(诸葛亮《隆中对》)
C.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使人之所欲莫甚生(孟子《鱼我所欲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骆统有何特点?结合原文,评价一下骆统的为人。
2017-06-0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紫檀的特性

马未都

①紫檀是一种名贵的木料。假如你去故宫参观,会发现宫殿里的紫檀家具比比皆是。在雍正、乾隆年间,皇家对紫檀的使用十分频繁。清宫用了100年的时间把家具都替换成了紫檀木的。

②那么,紫檀有哪些特性呢?

③紫檀颜色沉静,有光泽。当紫檀被开启、打光以后,颜色非常沉静。闪着一种如同金属、绸缎一样的光泽。这种光泽可不是一种单纯的木头的光泽,这种光泽只有当你见到最优良的紫檀时才能感受到。

④紫檀出料少,特名贵。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过去有非常大的紫檀料,绝大部分的料都比较小,偶尔才有大一些的。紫檀长大了以后,90%以上的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紫檀因出料少,而显得更加名贵。据说,乾隆时期,工匠们造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大发雷霆。可见,皇上在用紫檀的时候也是非常心疼的。

⑤紫檀应力小,不易变形。应力小俗称“性小”,就是脾气小,不怎么变形。普通的木材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遇冷收、遇潮胀,非常容易变形。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打不开,关不上,这都是变形造成的,但紫檀的变形率却非常低。一般来说,紫檀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外形。

⑥紫檀纤维细,易雕刻。紫檀材质的优点在雕刻它的时候最容易体现。紫檀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它的横断面雕刻时运刀特别流畅,与竖着运刀的感觉差不多。用雕工们的行话来说,就是“横向走刀刀不阻”。它不像竹子,横向不能走刀,因为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竖着运刀时还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会“势如破竹[1]”。紫檀没有这些毛病。横向、竖向,任何一个角度去雕刻,感觉都是一样的。另外,当紫檀被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花纹就像是冲压出来的。有些上乘的紫檀雕刻,甚至给人的感觉不像是雕刻出来的,像机器在高压下压出来的。正是由于它的这些材质好处,所以紫檀备受众多雕刻家的青睐。

⑦几百年来,紫檀在家具行业中长盛不衰,牢牢地坐稳了中国古典家具材质的第一把交椅。

(选文有删改)


注:[1]势如破竹:形容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
18.下列关于“紫檀”的解说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紫檀的特性之一是颜色沉静有光泽,而且是一种如同金属、绸缎一样的光泽,这种光泽只有当你见到最优良的紫檀时才能感受到。
B.乾隆时期,工匠们造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大发雷霆是因为紫檀出料少,十分名贵。建造一个两层楼高的大钟,会耗费很多紫檀。这让乾隆很心疼,所以他大发雷霆。
C.一般来说,紫檀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外形。
D.紫檀有一个好处就是雕刻时竖着运刀特别流畅,与在它的横断面雕刻的感觉差不多。
1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介绍皇家对紫檀的使用频繁,既体现了紫檀的名贵,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对紫檀的介绍。
B.文章的第③段至第⑥段,每一段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紫檀与普通木头的比较,紫檀与竹子的比较等。
C.“紫檀长大了以后,90%以上的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一句中,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紫檀名贵,再分说紫檀特性,最后写紫檀备受青睐。
20.请结合下列材料和文章内容,概述紫檀的特性。
【链接材料】作为最早认识和开发利用紫檀的国度之一,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紫檀。据史料记载,紫檀之名,最早出现于1500多年前的晋朝。崔豹《古今注》云: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2017-06-0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21.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22.请就第③段的论证方法或论证过程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答。
23.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记叙文阅读

一棵树的正常死亡

①没错,老槐是一棵树,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树。它从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连院子里年纪最大、阅历最广的老张也不知道。但老张却记得那些年老槐给那个小院带来的欢乐。

②小院是四合院,临街,门前就是小镇最繁华的人民路。老槐站在院门口右侧,庞大的根系盘根错节,一半在院子底下,一半在路面底下。熟悉槐树脾气的人都知道,它的根扎到哪儿树冠就会延伸到哪儿。

③在每一个炎热的夏天,老槐就是天然的巨伞,挡住了灼人的热浪,树下就成了小镇人的乐园。老人们摇着蒲扇下棋,姑娘媳妇们边做活计边聊家常。孩子们最是快乐,撅着屁股趴在树底下逗蚂蚁。老张就喜欢这份热闹气儿,南来北往,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来了,给拿张小凳倒杯茶水,三言两语,就聊成老友。

④过日子,要有人气。老张家的日子,在这份热闹的人气中越过越红火。儿女们一个个长大出息了。老张熬成了家里的爷,有事无事拿把宜兴紫砂小壶,坐在老槐下不紧不慢地啜。看人民路上车来人往,听老槐树上鸟鸣啾啾,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⑤老张挺感激那棵老槐树,待它也好。春天里,他在老槐周围挖上一圈深沟,将发酵好的土肥填上,再浇足水,老槐就像吃了灵丹妙药,一下子返老还童。夏天叶子长疯了,油绿发亮,密不透风,老槐将整个小院笼在一片清凉里。可老槐身上出现几个莫名的洞,害虫钻的。那洞就像咬在老张的身上,老张就找来针筒,找来药,忙给老槐打针。过路的人,看到老张给树打针的样子,忍不住就打趣他两句:“老张,啥时改当树医生了?哈哈!变啄木鸟了。”老张也不介意,呵呵笑两声,回:“这树可比人要强。你能活过一棵树吗?”

⑥“是啊是啊,但也要看那棵树它活在哪里。”来人搭讪着走远了,老张却被他那一句定在那里。因为老槐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树不知道,老张知道。

⑦之前,儿子回来,把他的生意触角伸到了他家的小院。他要将院子全部扒倒重建,搞农家乐。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火起来,可餐饮住宿服务还远远跟不上。小镇人像老张一样慵懒迟钝,老张的儿子却嗅觉灵敏。盖楼,老槐是第一个要挪开的绊脚石。挪,只有死。不挪,也是死,得锯掉。与其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挪一棵终究要死的树,不如干脆锯掉。儿子说得唾沫星子乱飞,老张听得脸红脖子粗,又惊又怒。

⑧老张和儿子的较量就从那天开始。老张拼命护树,儿子拼命要砍树。老槐树是当地林业部门注册上号的,要砍掉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这是唯一让老张心安的一点。

⑨过些天,儿子似乎消停了些,不再提砍树的事。天天开着黑色奔驰,“呜”一下来了,停在树下,时不时还会对老槐关心一下,提桶水浇浇……

⑩老张不晓得老槐是怎么了,一树油绿发亮的叶子失去了光泽,慢慢打卷泛白,夏天还没走,一树叶子就开始簌簌地落,像老人的头发,止也止不住。看着那一地惨绿的枯叶,老张心疼得掉泪,却没有任何办法。那棵老槐,正在慢慢死去。

⑪镇上的人,也很少再来老槐树下。往日的好时光,也像那一树飘落的叶子,一点一点地飘逝了。

⑫老张对儿子说:“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

⑬儿子不服:“那是你们仇富!”

⑭老槐倒下,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场大风席卷小镇,老槐没能躲过那一劫。其实,与往年相比,那场风不算猛。人老了,不抗病;树老了,不抗风。老张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⑮倒下的老槐,树根都变黑变烂了。

⑯如果不是儿子的眼泪,如果不是儿子浑身被绑得白粽子一样躺在医院里,关于老槐树的秘密,也许就永远地随着老槐树去了。可儿子没能忍住,还是跟老张说了。原来儿子去找老同学商量,老同学不急不徐地告诉他:“看这情形,这个采伐证咱们肯定开不出来。但恐怕谁也无权阻止一棵树的正常死亡吧……”这让老张的儿子豁然开朗,他不再跟倔驴一样的父亲争,只买回一种药,掺到水里,时不时给老槐树喂一点……

⑰“爸,您说得对,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老槐这次没把我砸死,只把车砸烂了,是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我,我对不起老槐呀!”

⑱看着儿子满脸的愧与悔,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

24.伴随着老槐的生与死,老张也品尝到了不同的滋味。依据你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请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当老槐成为小镇人的乐园,为老张家带来热闹的人气时,老张品尝到了_______的滋味;_______,老张品尝到了震惊、愤怒的滋味;当看到老槐一天天枯萎,慢慢死去时,老张品尝到了_______的滋味;当老张得知老槐死去的真相,看到满脸愧与悔的儿子时,老张品尝到了_______的滋味。
25.在小说中,作者往往借助人物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体验。请结合所给示例,从选文中找出这样的一个语句并加以分析。
【示例】语句:是啊是啊,但也要看那棵树它活在哪里。
分析:树寿命的长短,在于它本身,也在于它所处的环境。人的成长与发展,在于自身努力,也在于环境的影响。
2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标题是“一棵树的正常死亡”,实际上老槐树死得不正常,作者是想通过老槐树的死,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思考。
B.文章详细描写老槐树给大家带来的方便,更能衬托出它死亡的可惜。
C.文章以“老槐树的死亡”为线索,串联起了老张和儿子之间的矛盾,从而表现主题。
D.老张和儿子对待老槐树持不同态度,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对老槐树的情感不同。
E.文章第⑱段写道“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体现出他毕竟后悔了,因为儿子受了重伤,他心疼了。
27.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老张与儿子、老王与村民发生矛盾,其实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请谈谈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搞得如火如荼,平山、修路、建厂,老房子一栋栋地倒下,新房子一排排地竖起。只有村里的老祠堂还没有毁掉,因为守祠堂的老王日夜住在这里,不准拆祠堂,甚至说:“人在祠堂在,人亡祠堂亡。”所以大家也不敢去动祠堂了,但是心里都不高兴,嘀咕着:“老王你这不是挡村里的致富之路吗?”

2017-06-06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微作文。
吴起,战国军事家、政治家,与孙武齐名。《吴子》一书含《图国》《料敌》《制兵》《论将》等六篇,反映了他的军事思想。书中道,简募良才,以备不虞;还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又云,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在这寥寥数语里,他指出在军事中人才的重要作用;讲求将领带军需要文武兼备、刚柔相济;强调“慎战”,反对穷兵黩武。这些思想观点都是很宝贵的,于现代仍有思考价值。
读后,就吴起某一个最有辩证哲理的观点,写一小段文字,谈谈你的认识或领悟,200字左右。
2017-06-06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综合性学习
2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字形
20.85成语和熟语
30.64病句辨析与修改
40.94简明、连贯、得体
50.85
二、综合性学习
60.85简明、连贯、得体
7-90.65图文转换  劝说词  活动设计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名著阅读
110.65文学常识综合
五、诗歌鉴赏
12-130.65韦应物(约737-791)  诗
六、文言文阅读
14-170.65陈寿(233-297)  人物传记类
七、现代文阅读
18-20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事物说明文
21-230.4议论文
24-27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小说
八、作文
280.4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