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宜兴市屺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8-03-03 1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②欲将轻骑逐,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__________________》)
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018-03-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屺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二、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适中(0.65)
2.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不过 _________       一chóu莫展 ______________        急不xiá择______________
2018-03-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屺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北大,胡适与钱穆的讲座因精彩而风靡校园,他们在学生中也留下了“北胡南钱”的美誉。
B.纵使骗术再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再干净,也总会有证据让骗子在事实面前显露出原形
C.世贸大厦废址已成为纽约新的旅游景点,游人看了后无不神色黯然,叹为观止
D.两年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在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中上演了一部青春序曲。
2018-03-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屺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4. 下面文言语段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君将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夫不幸之也,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
A.哀:哀怜B.甚:厉害C.向:从前D.病:生病
5.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先后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B.利立普特国人的写字方法很特别,从纸的一角斜着写到另一角。
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利立普特国是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的,他最后一次出游到了慧骃国。
D.作者笔下的“慧驷国”展示了人神颠倒的怪诞景象。
2018-03-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屺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6. 格列佛在小人国为什么失宠乃至要被杀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9-14更新 | 5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与赏析

①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

②天圣初,德明部落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寨,美请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懈。美率众使人持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

③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④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及死,家无余资。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二》)

7.下列句中的“于”与“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B.汉阴
C.万钟我何加焉
D.余将告莅事者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赵保吉反叛时,周美离开亲族,秘密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与任用。
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
C.在元昊进攻大宋,种世衡不听周美的意见因而劳而无功,衬托了周美用兵如神。
D.周美将所得赏赐多分给了部下,在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充分显示了其不贪图钱财的品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德明部落平凉方渠(        )
之于九井原(        )
③其众数万金明(        )
④诸将兵议攻讨(        )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美率众使人持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3-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屺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诗歌赏析。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作许多情。

[注释]霁:雨停,云雾散,天放晴。

11.“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12.词的下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018-03-03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屺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13.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14.请就第③段的论证方法或论证过程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答。
15.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蒙娜丽莎的微笑

【俄罗斯】诺里·斯塔夫

(1)女孩说,我叫蒙娜丽莎。凯莉便笑了,有种想要接近女孩的冲动。

(2)凯莉是一名画家,去拉马拉本是看望男友,却没想到刚踏上这片土地便遇到这样一个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显然与真正的“蒙娜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

(3)“蒙娜丽莎,你家住在哪呀?”凯莉蹲下身子问道。可女孩却不说话了,一双眼大概是被大风刮久了,红通通浸着泪水,勉强才吐出三个字:“杜米斯。”

(4)杜米斯经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刊上,那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难民营。凯莉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一幅图画,眼前的女孩躺在一堵烂墙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一只苍蝇停在她的脸上,但她却一动不动。

(5)女孩一定饿了,凯莉把包里所有的压缩饼干都拿出来,塞在对方手里,想了想,又把脖子上的围巾取下,紧紧地裹在女孩身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女孩幸福的样子,忍不住当场拿出画架,刷刷几笔,一幅凯莉版《蒙娜丽莎的微笑》便完成了。

(6)“这是我来拉马拉的第一幅作品。”凯莉在男友面前炫耀,但男友却不置可否,不断叮嘱她要小心,拉马拉城的小孩比大人更危险。凯莉认真地点点头,毕竟男友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但第二天,凯莉便改变了看法,因为在比瑞德街头,她再次看到了蒙娜丽莎,她捧着那条围巾,就像捧着圣物一样,看到凯莉便奔过来说:“真主保佑你。”接着便把围巾交还给凯莉。

(7)蒙娜丽莎很丑,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望着前面飞奔的背影,凯莉再次陷入沉思,第二幅图瞬间在脑海里成形。这就是收获,一个画家最想要的便是这种灵感。她就地创作,完成以后,随手把围巾套在脖子上,却突然觉得脖颈一阵刺痛。

(8)被一滴鲜血染红了的围巾里,竟然包裹着一个尖利的铜钉。太可恶了,早就在报纸上看过报道,艾滋病患者为了报复这个世界,常常把沾满自己血液的钉子放在路边的凳子上,很多行人都平白无辜受害。没想到这样的悲剧竟然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对方还以怨报德,太可恨了。

(9)这世界疯了,连小孩都干这种勾当。凯莉气愤地说:“不就杜米斯吗?我偏偏就是要过去把她找出来,蒙娜丽莎,没想到连微笑都是假的。”

(10)杜米斯的管理者是个英国人,名叫普雷第,听了凯莉的投诉后,先是一阵惊愕,接着便对身边的人说,把蒙娜丽莎叫过来,太不像话了。

(11)可是,蒙娜丽莎没有来,有人向普雷第报告,蒙娜丽莎宁愿不吃饭,死死抓着宿营广场的栏杆不肯过来,手都快打断了。凯莉彻底被激怒了,她对普雷第说,既然她不愿来,我就过去,倒要看看,小小年纪到底是受谁指使干这种丧心病狂的事。

(12)在广场,当凯莉站在蒙娜丽莎面前,结果却并没有按着原来的计划走下去。蒙娜丽莎显然刚刚垂死地挣扎过,脸上毫无血色,但看到凯莉,却一下子兴奋起来,“求你,以真主的名义,请您亲手把那颗铜钉交给我吧!”到了这个时候,她还在提要求,凯莉带着愤慨与不屑,问:“凭什么?”

(13)接下来,凯莉简直无法理解,蒙娜丽莎竟然弱弱地说:“我想有个妈妈。”还好普雷第,这位谙熟拉马拉文化的慈善服务者解释,在这个地区,铜钉代表母爱,你把铜钉交到她手里,就代表着你对她女儿一般的爱。接着,普雷第还指着铜钉上面的字母“M”说,看,这就是证明。

(14)蒙娜丽莎所做的一切,当然不是为了真的要凯莉做母亲,而是想让杜米斯难民营的其他孩子看到凯莉送她铜钉的情景,哪怕这一切都是假的,因为这些年来,大多数孩子都被远方来的白人资助甚至收养了,但蒙娜丽莎却因太丑而变得愈发孤单。

(15)她太需要我们的爱了,凯莉拿着手里的第三幅画对男友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抵不过她的真情,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

(本文有删改)

16.凯莉对蒙娜丽莎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 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17.第2段划线句关于小女孩的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显然与真正的“蒙娜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
18.文章第(8)段为什么要插入报纸报道的内容?
19.赏析文章第(12)段划线句。
蒙娜丽莎显然刚刚垂死地挣扎过,脸上毫无血色,但看到凯莉,却一下子兴奋起来。
20.小说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题含蓄蕴藉,请分析其作用。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王小波说:“我希望自己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让自己美好,就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让自己美好,也能带来彼此的美好。


请以“让自己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字词书写
1
选择题
3
名著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5,6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字词书写
20.65字形
三、选择题
30.65成语和熟语
40.85文言实词
50.65文学常识综合
四、名著阅读
60.65乔纳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五、文言文阅读
7-100.65人物传记类
六、诗歌鉴赏
11-120.65
七、现代文阅读
13-150.4议论文
16-200.4小说
八、作文
210.4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