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74 题号:3763878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1.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2.请就第③段的论证方法或论证过程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答。
3.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知识点】 议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的幸福啥样?迎“福”到家

又到年关,到处都见福字,这些贴在墙上,写在门上,正着站立的,倒着头朝下的,也是的,谁想出来的?把福字倒贴,让人说:“哎呀,福倒了!”于是真的就福到家门了。人啊,真会拿自己开心,幸福这个词,也是人一辈子想得最多,说得最多,用得最多的一个词了。什么是幸福?哲学说它,心理学讲它,道德论它,革命也为它。我这里其实没有什么新说法,只是把一些可能是人们忘掉和忽略的关于幸福的话说出来。主要是记下自己此刻的思绪,如果你读到这短文,也请您掂量一下,是这么回事吗?

有人说“幸福”这词说得多了也就贬值了,落伍,不吸引眼球。其实,幸福这词,不同的地方出来,分量也不一样。比方说,祝您幸福,这话吉祥,但没分量,算是便宜的馈赠,手机上可以群发,每条一角钱。当然,千万不要嫌它不实惠,这个世界上有人记住你,也是福啊。如果把祝你幸福,变成给你幸福,这就不一样了。祝愿变成承诺,必须付诸行动,不易,也别轻易说出来,别人说出来,也不要轻信。这时的幸福就有分量了。再进一步,造福一方,这话都是官员常说的,有的官员以为这就是给一方老百姓的祝福词、过年话,错了!这是多重的承诺呀,给一方百姓造福,让一方百姓都分享你带来的幸福,太难了。当官别轻易这么说,想好了再出口,百姓也别轻信,看到了行动再鼓掌!

幸福是什么?现在有人搞幸福指数,我就想,幸福指数真是难把握。幸福常常是一种心理氛围,一种人对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认可度。教室之于教师,如果这个教师热爱授业解惑;洞房之于恋人,当彼此相爱而不论草舍寒窑;大礼堂之于长官,如果不仅仅是喜欢坐主席台;手术室之于医生,当生命在无影灯下获得拯救……对于不同经历的人,也许同一个环境会产生幸福与不幸的相反感受。记得有部电影《牧马人》根据张贤亮小说改编,说是一个大城市的右派到了马场变成牧马人的悲情故事。我与张贤亮同游三峡时,我告诉他,我第一份工作就是马场的牧工,但由于境遇不同,我从插队的农村到了军马场,在深山沟里放马种地,也就是个现代苏武牧马人,却没丝毫悲凉心境,反倒有幸福降临的兴奋。为啥呢?在陕北农村插队吃不饱,在马场白面大米;插队挣工分基本没钱花,到马场每月发27元算挣工资了;插队早起晚归没有准点,现在八小时下班还发工作服……就这么点幸福感,让我白当了一回牧马人,只好让张贤亮写出了《牧马人》。我也明白了,当年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就幸福而言,共产党是为穷人“谋幸福”的党,穷人对得之不易的温饱最能产生幸福感,呼儿嗨哟,翻身做主人的感觉,最直接的结果就把“三座大山”掀翻下海了。

幸福也是最容易被误读的词,读成金钱,读成权力,读成地位,也读成名誉、声望、美女、豪宅……追求幸福变成角逐财富和权力的比赛。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就被策动“追求幸福”。每个人确实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无论为自己还是为他人,只怕误读幸福的本意,追求就走上歧途,不幸就往往在迈出了第一步开始。

幸福是什么?有各种答案也有各种生活。只是许多人不明白,幸福最真实的存在往往是人们最没有感觉到的存在,也就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痛,无冤无仇,无债无欠,还有个最当紧的,无私无畏。

幸福是个什么样子,都在说,各人都有各人的样子,你的幸福啥样?

(作者:叶延滨)

1.文章开头说“只是把一些可能是人们忘掉和忽略的关于幸福的话说出来”,这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忘掉和忽略关于幸福的一些看法,下面不属于这类看法的一项是(       
A.祝你幸福,是一种美好的祝愿;给你幸福,祝愿变成承诺,必须付诸行动。
B.幸福最真实的存在往往是人们最没有感觉到的存在,也就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痛,无冤无仇,无债无欠,还有个最当紧的,无私无畏。
C.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即使将追求幸福变成角逐财富和权力的比赛。
D.幸福常常是一种心理氛围,一种人对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认可度。对于不同经历的人,也许同一个环境会产生幸福与不幸的相反感受。
2.下面的幸福观不属于本文所提及的幸福观的一项是(       
A.幸福需要在失去后懂得珍惜才能获得。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B.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作家毕淑敏还说幸福需要提醒。
C.丛飞是一百多个小孩的“爸爸”,在病魔缠身时他关注的依然是千里之外的那些孩子,虽然自己的家境并不宽裕,但他认为能够看到孩子们上学的身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D.幸福是何其简单的一件事情!有的时候,幸福是一杯茶水的问候;有的时候,幸福是一个眼神的温暖;有的时候,幸福是一双肩膀的关怀。
3.关于追求幸福,下面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追求幸福不等于追求财富和权力。
B.追求幸福就是要珍惜当前的幸福。
C.是否追求到了幸福,主要取决于人对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认可度。
D.误读幸福的本意,就追求不到真正的幸福。
2018-06-27更新 | 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患”(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扬雄《法方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法轮功”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是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汪精卫充当汉奸;李洪志邪教害人。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本,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1.仔细阅读全文后概括出全文的中心。
2.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选出引号内加点的词语在感情色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A.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B.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
C.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
D.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
2017-12-19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①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种相反的体验是“信. 息.收.缩.”。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应 该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与甄别,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首先,我们应该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作深入 思考。我们不能只当信息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还应该有愿做“思想瞭望者”的志趣;其次, 思考也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我们 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 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正如西方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所说,“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像自己天生 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最后,我们还要学会有效整合信息。我们要尝试 把握住大量信息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我们更需要系统地梳理信 息,通过理解分析形成知识的网络。

③“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 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联系语境解释第①自然段中加点词信息收缩”在文中的意思
2.第节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18-05-04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