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北 七年级 期末 2024-02-22 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抬眼,一轮月,很圆、很大,好久未见过这么(chéng)A____清的月色。星光,不疏不密,不惊不乍,格外清晰……我们就在月光与星光交汇的夜色里,披星戴月地走着,走着……


ㅤㅤ暗影里,青草①_____过来的气息,源源不绝地涌过来,一霎那就②____我们内里,再由内而外,将我们身上(zhān)B____染的污浊之气,清理了出去,心就更加静(C____)了。
ㅤㅤ拥有静谧之心,即便身在喧闹,也无大碍。就像闹市区的一座音乐殿堂,③_____学府,一本好书,一杯清茶,置身其中,都可以让人(D____)得④_____静谧时光,体味静谧所给予我们的满足、愉悦,甚至幸福……
ㅤㅤ那时的我们,即便孤身一人,心里的喜乐却满溢了。
(1)给上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A.澄B.拈C.mìD.mì
(2)将词语依次填入上文①②③④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摇曳       沁透       一方       一段
B.摇曳       沁透       一段       一方
C.沁透       摇曳       一段       一方
D.沁透       摇曳       一方       一段
2024-02-2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
B.每棵树和每株草都有生命、有灵性,不屈不挠绽放光彩。
C.“发现大自然的奥秘令人快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更让人快乐。”武大勇说。
D.数百年过去了,大方的古井依然汩汩流淌,流淌成一首岁月的长歌,守望着古城悠悠。
2024-02-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ㅤㅤ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ㅤㅤ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____。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①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②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③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2024-02-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4. 联系学过的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ㅤㅤ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多姿,如朱自清笔下“看,①________________,密密地斜织着……”它典雅,如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②__________”;它联想新奇,如郭沫若笔下“不信,请看那朵流星,③______________”;它气势如虹,如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④_________,⑤_________”。它可化实为虚,让李商隐在巴蜀羁旅中,想象到回家团聚,共话今宵情景,“⑥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它可让陆游在风雨梦境之中,依然燃烧着满腔报国之志“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
2024-02-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5. 语文实践活动。

材料一:利川红,分布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主要生产于毛坝镇、忠路镇、柏杨坝镇、文斗乡、沙溪乡。

材料二:“天在梦地在梦/梦里出了个利川红;山朦胧水朦胧/妹娃采茶情朦胧……由谈焱焱作词,杨军作曲的利川市本土歌曲《利川红》MTV正式首发!

材料三:湖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开幕。开幕式上,利川代表团带来了1分钟的驻停表演,一舞《利川红》惊艳全场。曼妙的舞姿、优美的旋律,让人宛若置身芳香四溢的茶园,观众把盏品茗,连声称妙。在短时间内生动展现了利川作为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的风韵。


(1)请你结合材料分析利川代表团选用《利川红》舞蹈作为驻停表演的原因。
(2)学校要排练《利川红》校园舞参加全市比赛,但小宇认为排练耽误学习时间,不愿参加。请你以她好朋友的身份劝说她参加排练。
2024-02-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6. 阅读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①[龙标]指王昌龄。②[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③[平羌]青衣江。④[清溪]青溪驿,地名。⑤[渝州]今重庆一带。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乙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明远游时令。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B.乙诗第二句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影映入江水,影随江水流动的动态之景。
C.甲诗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D.甲诗后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怀,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2)七〇一班的同学对两首诗进行了讨论,请你将讨论内容补充完整。
刘老师:甲乙两诗都写了月,但月在诗中的意蕴不同。
小宇:甲诗将月比着信使,传递诗人的“愁心”,表达了①__________之情;乙诗中月则与诗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与②_____________,强化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刘老师:甲、乙两诗都写到了地点变化,但处理方式不同。
小文:甲诗写刘禹锡左迁途经地点比较概括,如“过五溪”用数量词突出空间之遥远。乙诗则详写了行舟途经地点,五个地名连用,突出③_________
2024-02-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7.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乙: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吕氏春秋》


注: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负]用背驮东西。④[椎]槌子或棒子。⑤[况然]形容钟声。⑥[遽]急速。⑦[恶]害怕。⑧[悖]荒谬。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家穿井(待,等到)
B.恶人之(用鼻子嗅)
C.人闻之而夺己也(害怕)
D.国人之(讲述)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B.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C.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D.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4)七〇一班讨论“吕氏春秋”的风格特点,请你将讨论内容补充完整。
刘老师:《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所著的巨著,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小宇:甲、乙两文均是《吕氏春秋》中的寓言故事,甲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谣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乙文给我们的启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从甲、乙两文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吕氏春秋》的寓言特点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8. 名著阅读。

西游记(节选)

ㅤㅤ①三藏道:徒弟息怒,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个礼罢,何苦这般抵赖?

ㅤㅤ②行者见师父说得有理,他就实说道:师父,不干我事,是八戒隔壁听见那两个道童吃甚么人参果,他想一个儿尝新,着老孙去打了三个,我兄弟各人吃了一个。如今吃也吃了,待要怎么?明月道:偷了我四个,这和尚还说不是贼哩!

ㅤㅤ③八戒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那呆子倒转胡嚷。

ㅤㅤ④二仙童问得是实,越加毁骂。就恨得个大圣钢牙咬响,火眼睁圆,把条金箍棒揝了又揝,忍了又忍道:这童子这样可恶,只说当面打人也罢,受他些气儿,等我送他一个绝后计,教他大家都吃不成!好行者,把脑后的毫毛拔了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个假行者,跟定唐僧,陪着悟能、悟净,忍受着道童嚷骂。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可怜叶落枥开根出土,道人断绝草还丹!


(1)以上选文出自《西游记》第25回,请回顾《西游记》回目,仿照其回目名的方式,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不超过16个字)。
(2)读第③段划线句,联系原著,说说为什么会出现数字不对的误会。
(3)结合选文分析悟空的性格特点。
2024-02-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9.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江南的菱角

黄海

①江南的原野是水的世界,遍地湖塘,处处沟港。菱角这种草本水生植物便在这浅水里、池沼中顺水而生,逐水而长。

细雨纷纷的清明过后,菱苗欣欣然浮出水面,那淡绿的四方叶子,一片片、一轮轮,环绕着菱蕊。几场风雨过后,菱苗快速生长,织成翠毯,将湖塘沟港的整个水面盖得满满的,挤挤挨挨不留一丝缝儿。

③夏天来临后,菱角开花了。朵朵淡白色的小花,开在浅浅的水中,形态万千,风姿各异。有的打个盹,有的伸个腰,有的斜露半个头、神色怯怯。清晨的湖面,浮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微风吹来,点点白花在水上轻轻摇曳,好像白色的轻纱。

9月是菱角最成熟的季节。只要你到湖区岸边走一走,随处可见的是忙碌的采菱人。乡村里家家户户的姑娘小嫂们,都头戴围巾,穿红着绿,趁着早晨的清凉,趁着露水未干去采菱。她们拨开那些绿色的菱叶,就看见一颗颗青绿色或紫红色的菱角,像一个个小元宝似的呈现在眼前了。这时,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在藤蔓间上下翻飞,一颗颗菱角便很快跳进菱船里堆了起来。

⑤她们把菱角采回家后,放进大盆里,然后往盆里倒水。这时,大多数菱角都沉在水底,但有一些就浮在水面上。这样做既可以清洗菱角,又可以区分菱角的成熟程度。浮在水面上的是嫩菱角,壳皮松脆,容易剥开,适合生食。剥开后,白色的菱肉鲜嫩欲滴,非常可爱。咬上一口放在嘴里细细品味,一股甜香就从嘴角飘出来。沉在水底的自然是老菱,外壳坚硬,更适合煮着吃。放在锅里煮上一段时间,菱角就熟了。煮熟的菱角闻起来有一股清香的味道,用牙齿咬开坚硬的黑色外壳,白中透黄的果仁会让你口舌生津。挤出果仁吃上一口,便有清透甘润、香醇细腻、唇齿留香的感觉。无论生的或熟的菱角,吃过之后,若细细品味,则不难发现,生长在水里的菱角,那丝丝甘甜中无不浸润着水的灵气和清香。

9月也是菱角集中上市的季节,每天一大早,大筐小篓的菱角就在市场上一溜摆开了。卖家的菱角有嫩生生的生菱,也有刚刚煮熟还冒着热气的熟菱。缕缕清香扑鼻而来,弥漫了整个集市,谁又经受得住这菱香的诱惑呢?

⑦美味的菱角让人们对种菱采菱充满了向往。幼时求学时读到古诗词里有很多描写采菱和菱香的佳作。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菱的动人情景令人神往。船摆、水荡、采菱女子清脆的歌声飘悠,这是多美的画面,多好的诗情!

⑧菱角,栖身于湖塘沟港,叶片儿紧贴水面。水涨,它平展舒放,随之而高;水落,它缩茎卷叶,随之而降,只通过一根长长的茎,始终把根系扎在泥土里。菱角总是低调地把果实藏在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到了深秋,菱角老熟了,要是主人忘了收割,它便默默地脱离茎叶,沉入水底,没入泥土之中,来年再化作一汪新绿。


(1)根据文章内容按题目要求将下列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菱苗长
江南菱角,顺水而生,逐水而长——⑤         采回家后吃菱角扎根顺势,⑥         
夏天来临②         
九月清晨③         
九月集市④         
采菱菱香好诗情
①请将图中①②③④空补充完整,由此,我们可分析出文章大致按什么顺序行文?
②读第①段,将菱角的生活特点补充在导图中第⑤空;结合全文和最后一段分析,将菱角的品质特征补充在导图第⑥空。
(2)文章有朱自清《春》的行文风格,如第②③段划线句,请你任选一句品析。
①细雨纷纷的清明过后,菱苗欣欣然浮出水面。
②有的打个盹,有的伸个腰,有的斜露半个头、神色怯怯。
(3)有人建议将第⑦段画波浪线的诗句换为以下诗句,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转叶任香风,舒花影流日。戏鸟波中荡,游鱼菱下出。”
2024-02-2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10.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老舍的脚步声

徐立新

①在他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平日以乞讨、卖艺为生的盲人,一共近40名。当时全国刚解放不久,人们的生活都不富余,连正常人养家糊口都很不易,也就难得有能力去接济盲人们,因此盲人们的生活非常艰难,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情。

②每次一经过盲人庙,他的心便感到隐隐地作痛,想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帮这些可怜的人。但他也深知授人以()甲_____不如授人以()乙_____的道理,简单的几次接济根本解决不了盲人们的根本生存问题,必须得给他们做到一份足以谋生的活计。

③于是,他不顾外人的反对,暂时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开始每天往返于家中与盲人庙之间,把盲人们都组织了起来,并自掏腰包,买了多件乐器,将其中那些会拉唱弹奏的,组成了一个乐团,进行集中培训,给予合奏配合上的种种指导。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里,他还要熬夜为乐团写歌,编排适合他们演奏表演的曲目。

④等这一切完成后,他又忙着联系演出单位和场所,并说服对方给予一定的演出报酬……而对于那些没有任何才艺和特长的盲人,他则通过各种关系,不惜低下身份到处求爹爹拜奶奶,最终靠着自己的面子和关系,把他们一个个安排进周边的橡胶厂、皮革厂、印刷厂和服装厂里。为此,他都跑烂了好几双布鞋。

⑤好在,他的努力和奔走有了成效,盲人庙里几乎每个盲人都有了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了。因为有了稳定收入,很多盲人的生活状况都有了巨变,都先后搬出了原先那破旧的庙宇,住进街上条件更好的房子里,盲人庙也从此被废弃。他的心情欣慰了许多。

⑥这之后,每天,当他很晚下班从街上路过时,住在街上的盲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活,点亮屋内的灯,然后站到各自的大门口前,只为跟他打招呼,问声好,为他照亮门前的那段路,如同迎接自己的亲人归来一般,而这几乎成了那条街道上的一道不变的温馨风景线,一直持续到他终老的那一天,从未错过一次,盲人们都说,那是因为他们能听出他的脚步声。

⑦他便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盲人们听出的那一声脚步声名叫大善


(1)阅读第②段,按拼音将甲乙两处汉字补充完整,并区分这两个词义。
(2)理清全文脉络,将①﹣④补充完整。并分析写作特点,将⑤⑥两空补充完整。

(3)可否用“老舍的脚步”为题,代替“老舍的脚步声”,为什么?
2024-03-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1. 命题作文:“犟”读作“jiàng”,指脾气固执,强硬不屈;顽强的意志,劲头。
请以“犟人”为题作文。
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02-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2. 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半命题作文: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
请以“他_____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024-02-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2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
2
阅读与鉴赏
6,7,8,9,10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字音  字形  词义辨析
二、选择题
2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30.85衔接与排序
三、名句名篇默写
4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四、综合性学习
50.65劝说词  提炼与概括
五、诗歌鉴赏
60.65诗歌鉴赏
六、文言文阅读
70.4寓言神话类对比阅读
七、名著阅读
80.65《西游记》
八、现代文阅读
90.4散文
100.4记叙文
九、作文
110.4全命题作文
120.4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