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甘肃 九年级 一模 2024-03-23 16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词语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颁(bān)发        悄(qiǎo)然     牛犊(dú)        燥热(cào)          锐不可挡
B.浩翰(hàn)     诘(jié)责       暮(mù)年       篡(cuàn)改        眼花瞭乱
C.镌(juàn)刻   崎(qí)岖        濒(pīn)临       彰(zhāng)显   藏污纳垢
D.颓(tuí)唐       吹嘘(xū)     不逊(xùn)   黝(yǒu)黑       杳无消息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干部的铁肩膀不是与日俱增的,而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砥砺磨炼出来的。
B.中学生应多读文质兼美、底蕴深厚的文章,要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C.在电影《满江红》中,众将士们精忠报国,前仆后继,感动和激励着大众。
D.重阳节这天,无数游客涌上泰山,山上人潮涌动,真是间不容发啊!
2024-03-18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是对于个体而言,“自强不息”指的是追求强大的主观意愿和行为;对于国家来讲,就需要我们全民族有追求强大的主观意志和行为。
②在中国革命的历程当中,类似长征的壮举并不唯一。无数中华儿女,以无畏的革命精神,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③“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全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④孔子就是中国古代“自强不息”精神的践行者。他孜孜不倦,学而不厌,学思结合,诲人不倦;他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从不气馁,从不懈怠。
⑤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下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军长征的一组数字:5000英里的长征路,平均114英里才能休息一次。翻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
⑥这句话意为天道运行不息,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休无止。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一直奋进。
A.④①③⑥⑤②B.④①⑤②③⑥C.③⑥④①⑤②D.③⑥⑤②④①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顺序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C.“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指家乡,“居庙堂之高”中的“庙堂”指朝廷。
D.谥号是古时帝王、有功之臣等死后,朝廷赐予的称号。如范仲淹谥号文忠,欧阳修谥号文正。
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科技工作者要在基层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就要对基层群众有真感情,要设身处地为基层群众的利益着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如此。他对农民始终保持着真诚、平等的尊重,他的身上永远散发着农民特有的淳朴,他常说,我国农民有很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应该向他们学习。广大扎根基层的科技工作者也是如此,他们对百姓的冷暖温饱真心牵挂,所以他们在工作上勤恳、严谨、执着,这正是当今中国科技界需要承载和弘扬的优秀品格

A.语段中的“始终”“真诚”“淳朴”分别是副词、动词和名词。
B.“水稻种植”“冷暖温饱”“优秀品格”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他的身上永远散发着农民特有的淳朴”中“他”作主语,“散发”是谓语。
D.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是病句,应将“承载”改为“承接”。
2024-03-18更新 | 28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6. 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无不     着家风传承的魅力。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公民       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以当代优良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家风的       中获得心灵的支撑和行为的引领。
④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        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A.彰显 权利 滋养 虽然
B.彰显 权力 养育 即使
C.显露 权利 滋养 虽然
D.显露 权力 养育 即使
2024-03-18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匾额是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朵经久不凋的奇葩之一。美的匾额既起到了弘扬正气的作用,同时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林则徐在书斋里悬有“剑怒”的匾额,自警处世要冷静慎重。郑板桥的悬匾则有两块,一是“难得糊涂”,一是“吃亏是福”,他自警的含义有独到之处,可见机智的品质。______,反而弄巧成拙,令百姓贻笑大方。依仗慈禧权势、大发横财的李鸿章居然也在大堂上悬挂“清正廉明”大匾。李鸿章悬匾不过几天,就有爱国群众在李氏祠堂大门写下对联相配(       )“市屋千幢皆姓李,良田万顷属中堂”,与那被奉若神明的金字匾额构成强烈反差。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匾额是民族文化经久不凋的宝库中一朵奇葩之一。
B.匾额是一朵经久不凋的民族文化宝库中奇葩之一。
C.匾额是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朵经久不凋的奇葩。
D.匾额是一朵经久不凋的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葩。
8.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B.,C.;D.。
9.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因此名不符实的匾额不仅不能增辉生色。
B.因为不符实的匾额不仅不能增辉生色。
C.但名不符实的匾额不仅不能增辉生色。
D.总之名不符实的匾额不仅不能增辉生色。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10. 下面是某学校分别对500 名小学生、初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学生、初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类别主动回答被动回答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小学生42184.2%255%
初中生34669.2%12424.8%
(1)从上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为了调动初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5个字以内)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1. 古诗默写。
情义诗中有情。李商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流露出对妻子的思念。杜甫在“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回忆中追怀过往岁月的美好。
志向诗中有志。谭嗣同借“_____________________”《潼关》传达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的少年锐气。曹操在《观沧海》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的博大胸怀。
理思诗中有理。《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2024-03-18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2.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李明同学对他们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下面是其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基本信息,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主要人物绰号典型事件突出性格最终命运
鲁智深________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___________________在杭州六合寺圆寂
武松行者____________________有勇有谋、有仇必报、侠肝义胆在杭州六合寺出家,病逝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13.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桌

冯骥才

①我有张小小的书桌。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在外人眼里简直不成样子。上边的漆成片地剥落下来,残余的漆色变得晦黯发黑,连我自己都认不准它最新是什么颜色。桌面又满是划痕、硬伤,还有热水杯烫成的一个个套起来的深深浅浅的白圈儿。别看它这副模样,三十年来,却一直放在我的窗前,我房间透进光来的地方。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

②记忆里,幼时的事,都是穿不成串儿的珠子。这珠子却在记忆的深井的底儿滴溜溜、闪闪发光地打转,很难抓住它们——

③我把字总误写成字,就在这桌上吧!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

④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

⑤只有一次例外。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她年龄与我一般大,个子却比我矮一头。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辫子拴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头痛得大叫。我的语文老师姓李,瘦削的脸满是黑胡茬,连脸颊上都是。一副黑边的近视镜混淆了他的眼神,使我头次见到他时以为他挺凶,其实他温和极了。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高。但不知为什么,那天他好厉害,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真生气呢!气呼呼地直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快走!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我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几个字。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似的。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⑥在表的滴答声中,在上下课的铃声中,在雨和雪轮番交替地敲打窗子声中,我长大起来。事也懂得多了。桌上那几个字却不那么神气了。反而怕被人瞧见,似乎成了一种不光彩、甚至是耻辱的污迹,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的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心情,用手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⑦真奇怪!字儿抹掉了,好像心里干净了一些。

⑧我上了中学,毕业了,参加了工作。它一直伴随着我。

⑨有一天我画画。画幅大,桌面小。不得不把一半画纸垂到桌下,先画铺在桌面上的一半;待画得差不多时,再拉上纸来画另一半。这样就很难照顾到画面的整体感,我画得那么别扭,真急了,止不住愤愤地骂道:

真该死,这破桌子!

⑪……就这样,我过去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快乐和幸福的,还是忧愁和不快的,都留在这书桌上了,哪怕我忘了,他会无声地提醒我。

⑫它就摆在我窗前。从窗子透进的光笼罩着它。我窗外是一棵大槐树的树冠。这树冠摇曳婆娑的影子总是和阳光一起投照在我这小小的桌面上。

⑬每当这树冠的枝影间满是小小的黑点点时,那是春天;黑点点儿则是大槐树初发的芽豆豆。这期间,偶尔还有一种俗名叫做绿叶儿的候鸟,在枝间伶俐地蹦跳的影子出现在桌面上。夏天来了,树影日浓,渐渐变成一块阴凉,密密实实地遮盖住我的小桌。等到这块厚厚的阴凉破碎了,透现出一些晃动着的阳光的斑点儿时,秋风还会把一两片变黄的叶子吹进窗,像几只金色的小船,落在我这如同无风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随后该关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气。那片叶无存、光秃秃、只剩下枝丫的树影,便像一张朦胧模糊的大网,把我的小桌罩住……

⑭我终于失去了它。

⑮在地震中,塌落下来的屋顶把它压垮。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保住了生命。它才是真正地为我献出了一切呢!等我从废墟中把它找出来,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条和木块了。我请来一位能干的木匠,想把它复原。木匠师傅瞅着它,抽着烟,最后摇了摇头。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

⑯它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没了。

⑰我因此感到隐隐的忧伤。不由得想起几句话,却想不起是谁说的了:

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

(取材于冯骥才同名散文,有删改)


(1)本文作者回忆了与书桌朝夕相处的岁月,梳理⑤﹣⑱段与书桌有关的往事和“我”的感受,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时间与书桌有关的往事“我”的感受
小学四年级时愤恨
长大后我用手巾把书桌上写的那几个字抹下去。
工作后愤愤
地震时忧伤

(2)文章在写“我”与书桌的关系时饱含深情,请你赏析第③段中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
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
(3)文章用词准确生动,在朴实的叙述中恰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结合文章内容,解说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
(4)文章第⑬段对四季景色描写似乎与书桌关系不大,但仔细想来却很有韵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024-03-18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各题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

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

③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餐桌食物浪费量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④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

⑤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⑥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⑦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250万亿升的淡水、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9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⑧如果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固于厨房和餐桌。

15.从选文说明内容看,“舌尖上的浪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6.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的“仅”“就”有什么表达效果?
17.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八、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孺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著。

(选自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谥文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慕圣贤之道   而文恭知人之名
B.不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使初不
C.衾拥覆   语使
D.腰白玉   师惊异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②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孺之作。
(3)甲、乙两文的主人公在读书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024-03-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9. 2023,你的年度关键词是           ?时光的扉页已划写出全新的篇章,回望2023年,这一年有太多的坚韧、曲折、不凡,努力、奋斗、幸福等关键词组成了我们珍贵的记忆。回顾这一年,你的年度关键词是什么呢?请以你填写的关键词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提纲能帮助理清思路,布局谋篇,请先拟写作文提纲。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基础知识综合
1
综合性学习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字形
20.65成语和熟语
30.65衔接与排序
40.85文化常识综合
50.85短语的结构  单句的成分  病句辨析与修改  词类(词性)
60.85词义辨析
二、基础知识综合
7-9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衔接与排序
三、综合性学习
100.65图文转换  宣传标语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名著阅读
120.65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六、诗歌鉴赏
130.65诗歌鉴赏
七、现代文阅读
140.65散文
15-170.65说明文
八、文言文阅读
180.4宋濂(1310-1381)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九、作文
190.65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