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 七年级 期末 2024-02-23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阅读与鉴赏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横线字词字注音。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赞扬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_____,批评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 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郑振铎在《猫》中,描写三妹怂恿_____二妹去拿只猫。这只猫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ān xiáng _____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2024-02-2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殉职       狭隘       漠不关心       见异思迁
B.干涸       遛达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C.灼伤       畏惧       惊惶失措       参差不齐
D.虐待       懒惰       畏罪潜逃       大相迳庭
2024-02-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错误一项是(  )
A.面对骇人听闻的醉驾、超速行驶导致的严重交通事故,许多人建议加重交通肇事罪的 量刑。
B.说到孩子未来上高中,许多父母便会杞人忧天
C.他的建议太好了,大家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成。
D.孩子染上了不良习气,并非不可救药,家长学校应该耐心教育,使其改正。
2024-02-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B.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察力度。
5. 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文章围绕“新装”展开,让各色人物尽情表演,丑态百出。
B.《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全集》,诗人运用绮丽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天上街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之情。
C.《女娲造天》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达了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探索,极富想象力。
D.《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拿些固执己见、主观臆断的人。
2024-02-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6. 古诗默写。
情义诗中有情。李商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流露出对妻子的思念。杜甫在“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回忆中追怀过往岁月的美好。
志向诗中有志。谭嗣同借“_____________________”《潼关》传达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的少年锐气。曹操在《观沧海》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的博大胸怀。
理思诗中有理。《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2024-03-18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7. 清北初中七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我读我推荐。下面一段话介绍了两种读书方法,对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很有帮助。请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或书籍,谈谈你是怎样运用这两种方法来进行阅读的。

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2)我读我感悟。学校公众号准备推送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文稿。下面文稿中的一段文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承。_____……无不体现了中国对阅读炽热的情感。书籍能描绘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书籍能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让干渴的心沸腾起来……人生几十年,让我们以满腔热忱投入到阅读之中,做一名能与伟大时代相称的中华儿女。


①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②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③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孔子的“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A.③①②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3)我读我实践。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请你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春天 天空 田野 煦日
2024-02-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8. 阅读《槐花》完成问题。

槐花

季羡林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人像,为了夸大印度人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印度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

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什么奇迹呀?

你们这样的花树。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什么神奇?

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氰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1986年6月3日


(1)本文三次写槐花,由于看花的情形不同,作者对花的感受也不相同。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
次数看花的情形对花的主要感受
第一次在开花的季节看到了常见的槐花
第二次
第三次亲切而充满生气

(2)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①段和第⑰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
2024-02-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长的山路

沈念

①村与寨之间,山路相连,弯曲环绕,通往外面只有一条路,旧貌陈颜在浑然不觉间起着变化。父亲带着村民修这条路,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②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泥泞的路,坑坑洼洼,湿滑难行。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要随时小心掉进泥坑,出来一身脏泥衣。我每天上学必经此路,想躲也躲不了,想逃也逃不掉。在校门前的三岔路口,我曾发誓,将来要逃离闭塞的村子,要去山外的地方。

③寨子里的祖训是,穷也要有穷担当,不求人,凡事靠自己。那时候,很多条件好的村子早就把路修成了水泥路,但山寨家底子薄,修不起一条路。刚换的村支书是父亲,村民难以忍受这条破路的时候,就望着他们的新支书……

④父亲也不是没找过乡长。乡里的书记调任新的岗位,暂时由田乡长代理书记。那天父亲守在外面,瞅乡长办公室没人的一个空档,进了门,又要讲烂路的状况,但刚起了头,田乡长就叹了口气说,乡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父亲本是脸薄之人,听了这话,心里涩涩的不是滋味。后来有乡干部说县长要来,他当时心一硬,决定豁出去了。他想好了,万一县长发脾气,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必须要修条路对村民有个交代。

⑤那天,乡干部集中在礼堂开会。龙县长坐在台上讲话,字正腔圆,听得到声音在墙壁上碰撞。父亲站在外面,龙县长的讲话碎片似的飘进耳中:“农村广阔天地,不能死脑筋搞农业,我们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镇企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⑥县长一行人走出礼堂,看到父亲站在空阔的院子里,独独的一个人,站得笔直,一动不动,风吹动着他那条军绿色裤子的下摆,上面沾了很多湿漉漉的泥巴印子。

⑦“县长,帮我们修路。”父亲说完这句话,就一声不吭了。车从乡政府大院出发了,车厢内空气沉滞,县长的表情凝重。

⑧那条路,雨后泥泞,泥浆乱翻,像是一群不懂耕作的人踩过的水田。几个干部无从下脚,落在后面。龙县长刚迈了几步,鞋和裤子都沾满了泥巴,问走在前面的父亲,你们平时一直走这条路?

⑨父亲说,祖祖辈辈。

⑩有个干部嘟囔了一声,这条路走不进去吧?

⑪龙县长扭头说,车开不到的地方,脚可以走,村民能走出来,我们就能走进去,我们走一次是一次,但山寨的老百姓,是要年年走、月月走、天天走的。

⑫父亲回村,召开村民大会,第一句话就是,到修路的时候了。村民掂量着父亲的话,热情高涨,交头接耳,说龙县长讲得真好,又说父亲有胆识,没米下锅的人才敢破釜沉舟,还说,我们山寨人走好路、过好日子的时候也快要到了。

⑬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用钢钎凿碎山石,手锤打得叮叮响,火花四溅。大家吃在工地上,饭菜从家里带,坚持了三个月,拉出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新路。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

⑭修路接近尾声,那条儿时长长的山路,很快变了模样,变成了一条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

⑮山寨的变迁,如同一本厚厚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而今山路两旁是农家乐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是幽美的峡谷和明亮的旷野。那么多从路上经过的人,帮父亲和这座古老的山寨铭记着一条山间长路的故事。

(节选自《长路与短句》,有删改)

9.为了修路,父亲采取了哪些行动?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行动过程

行动结果

找乡长申请修路
拦住县长请求修路县长实地调查路况
召开村民大会
修成柏油新路
10.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1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
12.“路”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本文“长长的山路”象征什么?请结合山路的前后变化简要分析。
2023-06-26更新 | 148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语文真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史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哨,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暂;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韩婴《周公诫子》)

1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画两处)
(2)子无以鲁国骄士。(画一处)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
(2)犹失天下之士
(3)以修身
(4)又天子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16.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请分别概括出来。
(1)《诫子书》       (2)《周公诫子》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18.诗歌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9. 古典名著中常有真假之辨,如《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请简述其故事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4-02-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个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工整、规范。
2024-02-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1
选择题
4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写作
3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填空题
10.65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选择题
20.65常见易错字
30.94成语和熟语
4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三、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综合性学习
70.65衔接与排序  小作文  拓展与运用
五、现代文阅读
80.65散文
9-120.4记叙文
六、文言文阅读
13-160.65其他古代作家  诸葛亮(181-234)  议论说理类  读书学习类对比阅读
七、诗歌鉴赏
17-180.65诗  王湾(693-751)
八、名著阅读
190.65《西游记》
九、作文
20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