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山东省莱西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一模 2024-04-01 4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学校发布一篇征集投稿的公众号推文,请你仔细阅读并积极参与。

在东方,龙一直被看做是神秘莫测的神异生物,更是佑一方的吉祥象征。它,叱风云,是中华民族的吉祥图腾;它,富丽堂皇,是帝王化身、皇室专利;它,气宇轩昂,在传统节日里呈现千姿百态的神韵。在北京故宫,就有一面大名鼎鼎的九龙壁,墙壁上九条龙栩栩如生、威风凛凛,仿佛马上就会腾空而飞。岁月更迭,龙的意义与形象早就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一代代中国人徉在璀灿夺目的龙文化中,用热的民族情不断创造中华民族的辉煌。

请你做有心人,用笔描绘你寻觅到的身边的“龙影”,积极投稿到学校公众号。

1.上面推文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
A.(bì)佑B.叱(zhà)C.(cháng)徉D.(zhì)热
2.推文评论区有人指出推文内容有书写错误,请找出文中画线词语不正确的一项(       )
A.富丽堂皇B.岁月更迭C.栩栩如生D.璀灿夺目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下面是学校收到的部分投稿,请你参与审稿工作。

当舞龙队伍穿梭在街道上,只见那彩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舞动得矫健有力。龙头引领着龙身在众人的配合下翻滚腾跃,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现场观众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舞龙表演不仅是一场淋漓尽致的视觉盛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舞龙习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人们的祈愿,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智慧。通过开展舞龙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这种独属中华民族的龙文化活泼地融入当代,舞龙演员费尽心机地传承发展,使龙文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3.稿件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起彼伏B.淋漓尽致C.费尽心机D.经久不衰
4.稿件中的表述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舞龙表演不仅是一场淋漓尽致的视觉盛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B.龙头引领着龙身在众人的配合下翻滚腾跃,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
C.通过开展舞龙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D.舞龙习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人们的祈愿,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智慧。

二、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

【材料一】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材料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乘坐的车子叫“龙辇”,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材料三】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舞,赛龙舟,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材料四】龙具百兽之形态,汇天地之灵气。古人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

示例:我选材料三,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吉祥平安。
我选_______,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我选_______,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6. 杜甫,面对伟岸的泰山,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的登临决心和雄心壮志;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解友人“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时表现的豁达乐观;白居易,看到百姓疾苦,为他们发出“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卖炭翁》) 的同情之音。读《过零丁洋》,我们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文天祥宁死不屈的爱国忠心;读《行路难》,我们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体会出李白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伟大的精神之光,他们就是“龙文化”最好的传承者。
2024-04-0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莱西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真题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鲁智深提着铁禅杖,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

林冲道:“……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7.选文中林冲与高衙内冲突之后,因          (情节)被捕入狱。后来,陆虞候又设计陷害林冲,林冲被逼雪夜上梁山。
8.选文反映出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整本书概括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回首往事,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点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B.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尾联中“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2024-04-01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莱西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0.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望岳》),胸前生起层层白云,瞪大眼睛看着鸟儿从远处飞到身边。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郡赦免魏尚呢?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2023-04-22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注】①司谏:官职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尤美       山谷B.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居高面下
C.修书责之   送给D.咨所                      事宜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至荻画地学书
A.属予作文记之          (《岳阳楼记》)
B.刀劈狼首                 (《狼》)
C.不物喜                    (《岳阳楼记》)
D.卷石底                 (《小石潭记》)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描绘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周围景色,表现欧阳修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B.乙文中,欧阳修幼年丧父,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学习,后来,欧阳修考中进士。
C.乙文中,欧阳修与尹洙一起作古文,又与梅尧臣吟诗作歌,以文章名扬天下。
D.乙文中,欧阳修写信指责范仲淹,范仲淹把信交给皇上,欧阳修因此被贬。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2024-04-0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莱西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包括衣裳、苔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千百年来礼服严格遵循礼制,并未有太大变化,而百姓常服则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

央视推出的节目《衣尚中国》,以服饰为题,聚焦服饰之美,力图通过艺术创意、年轻态的视觉营造中国服饰的审美意境。

传统审美需要我们发掘、理解、驾驭和弘扬。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衣尚中国》不是简单的提倡复古,而是引领大家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新的审美表达。

【材料二】

当下,“汉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但有一些设计重其表而轻其里。汉服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只有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推进其创造性转化。

中国服饰文化昭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传达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唐宋为例,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再加上金银杂之。其装饰图案,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生趣盎然。“上襦下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后来,朴素和理性就成为了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中国服饰文化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也被反映和表达出来。小说中人物的服饰,是人物生活层面的写照,是人物外观形态的表露,也是人物内心猜感世界、性格特征的体现,更是作家感情的曲折反映。

【材料三】

近几年,穿汉服从一种行为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达500多万人,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时尚。下面是有关部门对汉服市场做出的部分调研数据。

16.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传承了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B.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所以千百年来礼服并未有太大变化。
C.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宋朝服饰以朴素和理性为主要特征。
D.只要把文字、瑞兽等中国元素绣在服装上,就是继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17.阅读【材料三】,写出你从调查表中得到的两条有意义的结论。(不能出现具体的数据)
18.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请你结合以上材料提两条合理建议。
2024-03-3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莱西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传家宝

凌鼎年

①有一档家有传家宝电视节目,开播几期,就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兴趣与好评,说是比有些鉴宝类节目有品位,收视率很快火飙升。这节日之所以火,原因不外有二:其一,是传家宝极少有赝品,有假货,其二,传家宝往往有故事,有真实的故事,与煽情无关,与编造无关。

②这不,上一期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八零后,他说:他要借这个平台,晒晒他爷爷传给他爹,他爹传给他的一件宝贝。

③什么宝贝呢?

④一块银圆。

观众席上顿时发出嘘声一片,类似喝倒彩。你想想,上几期,人家亮出的都是压箱底的宝贝,有的传了好几代人,有的价值连城。你一块小小的银圆,有什么资格到这个大舞台来显摆。大家都不以为然。

⑥这位八零后,不亢不卑地说:“刚才有人可能认为我小题大做了,一块银圆也能算宝贝?是的,一块银圆值不了几个钱,但在我家,确实被当作传家宝,因为没有这块银圆,我爷爷早不在人世,也就没有我父亲,没有父亲就没有我。好,不扯远,我来说说我家这块银圆的来历。”

⑦“那是1943年冬天,一场与日本鬼子的恶战马上要拉开了。开战前两天,我爷爷石国栋心里琢磨着当兵这么多年来攒下的三块银圆,该怎么办。他上过战场,知道打仗的残酷,一交火,就是你死我活,也许过不了几天自己就为国捐躯了,银圆如果寄到家里,多少能给家里些许帮衬,也算自己为家里尽了最后一点力。想到这儿,他一刻不敢耽误,赶到邮局,寄了两块银圆到家里。”

⑧“我爷爷留下了一块银圆,在盘算着怎么花。他走过小酒馆,想一醉方休,可银圆都攥出了汗,终究没舍得花。”

⑨“就在我爷爷在街上漫无目标转悠的时候,看到前面有几个人围着在看什么,挤过去一看,有位老妇人在伤心地哭诉,说:自己被人骗了,给了她一块假银圆……”

⑩石国栋感觉那老妇人有点像自己的娘,感觉就像自己的娘被人骗了。他上前对老妇人说:“大娘,不要哭了。你把银圆给我看看,到底是真是假?”

石石国栋把老妇人递给他的一枚银圆放到嘴前,用力吹了一口气,又放到耳边听回音,吹了两回,听了两回后,他把银圆还给老妇人,说:“这银圆是真的,你赶快拿着回家吧。”

⑫老妇人开始不肯相信,她反反复复看了手里的银圆,也吹了一下,听了一下,破涕为笑。难道刚才自己眼花?疑疑惑惑的她,对着石国栋千恩万谢而去。

⑬石国栋把换下的假银圆放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回到了兵营。

⑭第三天,石国栋就在城外与小鬼子午止了。那仗啊,打得天昏地暗,眼看自己的弟兄一个接一个倒下,石国栋知道,也许下一刻就轮到自己了。突然,一颗子弹击中胸口,他倒吓了,但竟然没有死,一摸胸口,那一颗子弹打在了假银圆上,假银圆被打出了一个瘪囊,差点就穿了。谢天谢地,这假银圆什么材质,挡住了子弹,救了他一命。石国栋怀疑那老妇人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来度化他的。从此,这块银圆再没有离身,他一直妥妥地保存着。

⑮新中国成立后,石国栋把这故事讲给了他儿子听,把银圆当作传家宝传给了儿子。告诫他:多做善事自有福报。

⑯八零后小伙子说:“前不久,我爸把这枚银圆交到了我手里。他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我懂他的意思。我今天来这个节目,不是来炫耀我家的宝贝,更不是来拍卖宝贝。我只是想告诉各位,我愿意做义工回报社会。另外,如果有哪家博物馆想收藏我爷爷留下的这枚银圆,我也愿意捐赠。毕竟,与70多年前的抗战有关,这枚假银圆是一个小小的见证……”

突然,观众席上爆发了长久的掌声。

(选自《永远的箫声》,西苑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

19.阅读全文,简述“传家宝”的来历。
20.下面文字中关于“攥”的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他走过小酒馆,想一醉方休,可银圆都攥出了汗,终究没舍得花。
21.文章首尾两次写观众的反应,有哪些作用?
观众席上顿时发出嘘声一片,类似喝倒彩。
突然,观众席上爆发了长久的掌声。
22.文中多处悬念使小说引人人胜,请写出其中的一处。
23.假如你是《2024中国年度小小说》一书的责任编辑,拟按主题分设专辑。你准备把本文收录进下面哪个专辑?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述理由。
A.似水流年       B.良善家风       C.大师风采
2024-04-0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莱西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一位半身小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叫加尼姆·阿尔·穆夫塔,是卡塔尔世界杯大使,患有先天性尾椎退化综合征,出生时便没有下半身。但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他认为应该利用一切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不是执拗于自己没有的。在父母的帮助下,他学会了用手行走,参加各项运动,目前正在大学主修政治学,目标是成为一名外交官。

请你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需在材料包含范围内;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2
语言表达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选择题
2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20.85字音  字形  成语和熟语
3-40.65成语和熟语  病句辨析与修改
二、语言表达
50.65提炼与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名著阅读
7-80.4《水浒传》
五、选择题
90.65诗歌鉴赏
100.65
六、文言文阅读
11-150.65人物传记类  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16-180.65非连续性文本
19-230.4小说
八、作文
24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