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吉林 九年级 一模 2024-04-10 7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难(0.4)
1. 文化传承,滋养生命!让我们在魅力古诗中漫溯畅游吧!

辛弃疾梦回沙场,“1.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激昂悲壮,渴望功名;苏轼打猎,“2.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报效朝廷,壮心不已;岑参戍边,“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畏严寒,恪尽职守;文天祥兵败被俘,“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诸葛亮临危受命,“5.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心系社稷,忠贞不二。他们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经典不衰,成就永恒!让我们在文化清流中潜滋暗长吧!

2024-04-1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2. 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浓缩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请机灵的你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神话故事名称,使每个问的这行文字前后四个字各为一个成语。
示例:横七竖八仙过海市蜃楼。
①庖丁解________________中豪杰             ②精益求________________阔天空
2024-04-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3. 小语想借用去山区度假见到的一幅写景对联,但上、下联均忘记了一个字,小语只记得上、下联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聪明的你帮她将其补充完整。
上联:绿水本无忧,因[____]皱面
下联:青山原不老,为[____]白头
2024-04-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较难(0.4)
4. 小文说:“今年春晚毛不易的歌曲《如果要写年》给了我们写作的启示——要学会着眼于小处,从人物、环境反映春节的特点,不落俗套!”请睿智的你仿照歌词形式,写出两条写“春”的思路。
示例:
如果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要写一场瑞雪落满通明的老街,写孩子的新装、老人的笑脸……
如果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要写站台上那一双双期盼的眼,写母亲的眺望、游子的情切……
写作思路:
如果要写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写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选自《成侯邹忌为齐相》)

【注释】①公孙闬(hàn):齐国人,邹忌的门客。②曲挠: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③为大事:这里指谋反夺权的事。
5.【积累意识】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划线的字。
文言词句方法示例解释划线的字
(1)臣知不如徐公美查阅字典法①诚实;②诚心;③确实________(填序号)
(2)能面刺寡人之参考成语法闻过则喜________
(3)公孙闬邹忌日说文解字形声字,从“言”,表意________
(4)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课内迁移法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________

6.【阐释意识】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7.【分析意识】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做类比,劝谏齐王要广开言路。
B.【乙】文中田忌听从邹忌的建议,出兵伐魏,大胜,功成名就。
C.【甲】【乙】两文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让故事情节完整,人物特色鲜明。
D.【甲】【乙】两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对话让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8.【比较意识】【甲】【乙】两文中邹忌形象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哪篇文章里的邹忌呢?说说你的理由。
9.【收集意识】【甲】文中,邹忌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事设喻,将国事和家事联系起来,达到讽谏说理的目的,请举出一个初中学过的文言文中通过类比来说理的例子,并做简要分析。
2024-04-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答题。

青龙偃月刀(韩少功)

①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②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③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发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⑦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

⑧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⑨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⑩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动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⑪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个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

⑫一套古典绝活儿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⑬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叫花子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⑭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⑮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儿。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啊。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⑯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⑰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⑱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的眼皮轻轻跳了一下,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0.【读段落】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①段的作用。
11.【读效果】请分析文中第⑮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2.【读标题】请说说本文为什么以“青龙偃月刀”为题?
13.【读哲思】现代化的浪潮逐渐抽空了乡村,你如何看待本文何爹对传统的固守?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
2024-04-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答题。

古人如何吃豆腐?(邱俊霖)

一碟豆腐干,一碟豆腐皮,一碟酱豆腐,一碟糟豆……这样的用餐场景出现在了清代神魔传奇小说《镜花缘》中,小说中的主人公林之洋、唐敖、多九公等游历到了一个叫做淑士国的国度,并在这个国度的酒馆里吃到了各式各样的豆腐菜。

②一方豆腐,竟然能做出这么多花样,无怪乎有人将豆腐称作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国粹。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美食之一,豆腐表面如同白雪般的柔软细滑,入口香甜可口,甘之如饴。因此,豆腐自古以来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

③相传,西汉的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然而,从汉代至隋唐的史书典籍或是美食指南中,都没有出现过豆腐的身影。学者考证,宋朝初年的大臣陶谷所作的笔记小说《清异录》中才第一次出现了豆腐一词:话说当时有一个叫作时戢的廉吏因为不能时常吃得起肉,便到市场上买豆腐吃。豆腐便宜、美味且营养丰富,被当时人誉为小宰羊

④那么,古人如何吃豆腐呢?实际上,古人用豆腐制作出来的花样美食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宋朝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就提到当时南宋都城临安的酒店有豆腐羹和煎豆腐出售,同样生活在南宋的大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还记载过一道甜味的蜜清豆腐

⑤除了清淡和偏甜口味的豆腐外,古人也爱吃麻辣豆腐。《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就写道戴宗去东京太师府送信,途经朱贵的酒店,吃了一道加料麻辣爊豆腐,戴宗胃口大好,就着豆腐连喝了三大碗酒。不过,戴宗却被朱贵的这道豆腐给迷倒了!当然了,古代的麻辣豆腐和现在的不太一样。现在的麻辣豆腐多用辣椒调味,但辣椒原产于美洲,无论是《水浒传》故事发生的北宋还是作者施耐庵生活的明初,辣椒都还没有传入中国,那时辛辣味的调味品主要是花椒、姜和茱萸。但无论如何,我们却从中看到了老祖宗们对于辣味美食的喜爱。

⑥除了在味道上做文章,古人们还会为豆腐做出不同的外形花样。明末清初的科学家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就记载过彩色豆腐的做法:用仙人苹取汁做成的绿豆腐;用薜荔果取汁制成的红豆腐;用蕨粉制成的黑豆腐

⑦同时,古人还会对豆腐进行深加工,同样在《物理小识》中还记载过红腐乳的做法,就是将细豆腐压实、切块、熬煮后风干,拭去毛后将豆腐放进瓮里,用盐、香莳萝、川椒、陈皮等香料一层层覆盖豆腐,最后浇上红曲酒浸上百日便成了红腐乳。

⑧此外,古代没有冰箱,可古人也会制作冻豆腐。比如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李化楠在自己的美食指南《醒园录》里就记录了冻豆腐的做法,冬天将豆腐冻起来放在背阴房内,等冰水化尽后将豆腐放入大磁瓮里埋到背阴的土中,要吃的时候再取出来烩食,真是美食中的佳品!

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豆腐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清末至民国初年的文学家徐珂在《清稗类钞·饮食类》就讲到豆类富有蛋白质,但豆类的皮膜硬,不易消化,做成豆腐后不仅是滋养中的佳品,而且好消化。的确,豆腐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在古代便被当成一味中药,比如《本草纲目》就记载豆腐有清热散血的功效。

⑩古人不仅喜欢豆腐的味道,而且很看重豆腐清白、亲民的属性,明末清初的戏曲家尤侗便写了一部《豆腐戒》,他认为常吃豆腐的人,生活才能俭朴,而生活俭朴才能戒除恶习。清代还有一位叫作胡济苍的诗人,他写过一首《豆腐》诗,诗中写道: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以此来歌颂豆腐所代表的清廉、高尚品质。

⑪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很难细数豆腐到底有多少种吃法。作为一种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滋补美食,豆腐可谓是中国美食中的精华代表。一方小小的豆腐,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包容、智慧、朴素的传统美德,也彰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执着与热爱。

14.【读结构】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图,请你选出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     )

15.【读语言】比较下面句中划线词的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美食之一,豆腐表面如同白雪般的柔软细滑,入口香甜可口,甘之如饴。
16.【读方法】小语认为文章第⑩段的内容与本文说明对象无关,但小文读完之后看出了其中深意,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理解第⑩段有何用意。
2024-04-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