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08 119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捧读第一单元文本,就如同打开一轴民俗风情画卷,多彩的民俗文化迎面而来。赵庄的社戏在月夜中上演,戏台()立在临河的空地上,朦胧在水汽和夜色中;踏上陕北黄土地,听一曲信天游,听老一辈唱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热爱与思();观一场安塞腰鼓,看后生们挣脱了羁绊,冲破了闭塞,舞出让人【甲】______(瞠目结舌   叹为观止)的光影变幻;那【乙】______(点缀   点亮)节日、代表喜庆的灯笼,曾在暗夜里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园,慰藉了游子孤寂落寞的心灵。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yì______       ②思mù______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
绊(A.jī       B.jí)             ②慰(A.jiè       B.jí)
(3)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2024-04-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2. 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

读古诗文,不仅要读语言,更要读意蕴。读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①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我们读懂了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读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②____________”,我们读懂了战火之中家书的珍贵;读陶渊明的《③____________》中“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我们读懂了作者运用借代描绘出老人和小孩安闲快乐的生活情景。读《诗经·式微》中的“⑥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读出劳役者在水中劳作的苦不堪言。

2024-04-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安塞腰鼓》通过描写西北汉子擂腰鼓的场面,表现了西北汉子身上具备的那种挣脱、冲破、撞开一切的那么一股劲,歌颂了生命奔腾的力量。
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回延安》的作者是贺敬之,诗歌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文学家,文中作者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
2024-04-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小文在“我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班级论坛中,摘录了一段话。为加深同学们印象,特意将一些语句抽离出来,若将抽离出的语句重新排序填在横线上,构成一段连贯的话,你认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类人持否定态度,认为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只能从西方文化里嫁接。
①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一点都不矛盾,几乎可以说是直通车——逻辑直达。
②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甚至韩非的思想里,都包含着非常显著的现代性。
③他们的文化期待是,从西方文化走向现代。
④比如,孔子、孟子的民本思想,礼 (规则、权利和责任) 对权力的约束思想,庄子的个体自由,墨子的尚贤思想等,都与现代社会理念毫无违拗。
A.③②①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④③②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5. 江南多古村,古村多亭台。亭子是人们休息、游乐、观景的重要场所。
(1)研学小组拍摄了三个亭子的照片,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可以从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100字左右。
A.方亭     B.六角亭       C.伞亭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参考示例,用古诗文名句给你介绍的亭子拟一个雅称。
示例:爱晚亭——源自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024-04-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易(0.85)
6. 某公园内草木繁盛,鲜花遍地,树干上悬挂着写有花草诗句的标牌。阅读下面标牌上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庭中有奇树乱花渐欲迷人眼迟日江山丽
绿叶发华滋浅草才能没马蹄春风花草香

(1)解释甲标牌上的诗句中“华”一词的意思。
(2)乙标牌上的“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了春草怎样的特点?
(3)请简要赏析丙标牌上“春风花草香”一句的表达效果。
2023-12-03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哉?

(欧阳修《诲学》)

【丙】后生才者,最易坏。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节选自《陆游家训》)

【注释】①庸:功劳。②节目:“节”,是指树的枝干交接处;“目”,是指纹理不顺处,泛指节疤。③说:同“脱”,脱落。④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常,固定。⑤因物则迁: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迁,变化。⑥简束:约束。⑦经学: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
7.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从而怨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不琢以为器       乘奔御风(《三峡》)
C.可不       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D.有之       柳絮因风起(《咏雪》)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善问者反此。
(2)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9.概括【甲】文画波浪线句中的学习方法。
10.游给予年轻人的良药是什么?请阅读【丙】文,用自己的话做出回答。
2024-04-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地图为何具有艺术气质?

宋协伟

①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其实用功能。然而,地图的内涵与外延绝非止于。地图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地图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中国古代地图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气质,这种气质从何而来?

②中国古代地图的艺术气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绘制技法独特。在中国式的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指导下,古人以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绘制出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中国式地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地图,特别是长卷、大场景的画。如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图。如果将其扁平化,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地图;若再将其浓缩化,就是当今的网络地图。

③中国古代地图的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地图的绘制常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进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以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与审美意识。许多中国古代地图多弥漫着绘画的气息,一幅幅精美的地图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艺术气质令人震撼。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图和山水画绘制的初衷、手法和目的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今,地图和山水画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与领域。地图成为一种理性的测绘科学成果,山水画则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作品。

④古代地图作为测绘技术和绘画的结合体,古人在绘制时,不会像现代这样,用缜密的思维从视觉习惯上考虑地图的符号、色彩标准、字体等方面,古地图所体现出来的是制图者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表达客观的事物,如何来提炼要表达的地理要素。所以,古代地图主要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其次用来显示权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还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因此,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充满生活的艺术。

⑤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制图者往往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因此,在不同的地图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符号,这是一场艺术审美与技艺的传承。同时,由于绘本地图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地图又不由自主地表现出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这一风格在中国古代地图的色调、设色手法和地图符号的表达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⑥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为追求信息表达的精确性与严谨性,地图之外的艺术性、文化性逐渐被抛弃。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求不停地改变着地图的形态,使地图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选自《京城雅集话地图》,有删改)

(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地图为何具有艺术气质”进行说明的?
(2)请阐述文章中第②段划线语句的作用。
(3)将以下文字放入文章的②③段之间是否合适?请给出判断并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中国地图绘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就广泛运用于军事、农牧业生产、城市建设。到汉代,中国的制图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魏晋时期,裴秀提出了系统的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制图六体,唐代绘制的《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制图史上的重要作品。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陇原年曲

许锋

①腊月到正月,离年越近,风越紧,雪越飘。千里戈壁,白茫茫一片,玻璃上,露结琼花,灵巧工致。

②鼓声隐隐传来,密集而深沉。是练习的鼓声,为迎接年,欢庆年。这样的声音,城里有,乡里有,村里也有。鼓手青壮年居多,也有上了岁数的人,年龄不是坎儿,只要举得起鼓、甩得动鼓、击得了鼓。新鼓手亦步亦趋,向老鼓手学习,一时间,陇原大地,由东而西,鼓声连缀。沉寂的古道生动起来,黄河的水激荡起来,心里的歌儿欢唱起来,和着几十面、几百面鼓的声,演绎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

③击的是赫赫有名的太平鼓。在人们翘首以盼中,百名鼓手高举红漆彩鼓,列阵待发。号令既出,鼓手宽肩挂鼓,左手紧中鼓环,右手麻条击鼓,忽跃忽骑,忽闪忽展,忽挪腾跌宕,忽鹞子翻身,声如滚滚春雷、奔腾万马。

④陇原的年,被红红的剪纸映衬着。村子里的妇女们,从抽屉里取出趁手的剪刀,上油,擦亮。偏头看窗,听雪,构思要剪的图案。

⑤卯兔迎春。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哼着儿歌,心里谋划布局。一手捏红纸,一手上下穿梭。脑袋鼓一点,眼睛瞪一点,身子弓一点,尾巴弯一点。不一会儿,好了。两手轻轻一提,红纸屑像雪花一样散落。贴上玻璃窗,掩住霜花,小兔子活了,红红的身,笑笑的脸,好奇地看着窗外白茫茫的山梁,白茫茫的天空。

⑥剪纸,代代传承。平素喜上必用,春节时,更是家家户户要贴剪纸窗花。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故事传说,或剪,或刻,或凿,或三者并用。一张薄薄红纸,一双纤细巧手,阳剪、阴剪、阴阳剪、对称剪,图案或古拙质朴,或粗犷奔放,或简单明快,或线条洗练,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摸索实践中,民间艺人还推陈出新,创造新技法,用于窗花、门花、顶棚花……黄土高原千姿百态的民俗民风得以展示,新时代生活的情趣与诗意得以传递。

⑦每当年来的时候,乡下红彤彤一片,人们要跨火堆——来到户外开阔地带,拢起一堆又一堆麦秸秆,点燃,一时火光明亮。男人一个箭步,女人一道弧线,跨过去,喝彩声起。小孩子也勇敢地一跃,发出快乐的呼喊。要送火把——各家扎一个草把,放在大门口,从屋里引火,点着草把,送出门,送得越远越好。要烧石头——碗口大小的石头洗净,放在灶火内烧得红亮。取出置于盆中,浇上半碗黑醋,立时醋酸弥漫。再端着盆,沿各房间四角转个圈儿。出门,往门槛上淋点醋,关门,圈醋……陇原东西蜿蜒,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人们走向年,走进年,都想年年如意,如意年年。

⑧年饭,传统美食纷纷归来。主妇烧了馍馍,捞了油果,蒸了枣卷。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窝窝子顶上天。饺子是韭黄肉馅儿,兰州榆中、七里河、西固的韭黄,根根健劲娇艳金黄,远近驰名。面是臊子面,肉、黄花、木耳、蛋花、豆腐、蒜苗、土豆、胡萝卜,百味杂陈,汤香面长。还有拉条子、窝窝子、天水扣碗子、陇南九碗三行子、武威爆炒羊羔……陇上行,丝路无处不飘香。

⑨过年,又过年。陇原的年,连天灯火,古道月照,满地琼瑶。黄河两岸,风搅长空,素雪飞花,爆竹声、璀璨的烟花,于人们的盈盈笑语中此起彼伏。隐隐,绵亘的驼铃声又传来,依稀望见,春风已度玉门关……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1月25日,有改动)

12.活动一:理习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你在本文中读到了陇原的哪些过年的习俗?请简要概括。
13.活动二:感歌谣。第⑤⑧段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用了儿歌和民谣,以下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歌和民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语言活泼,节奏鲜明,让人感到愉悦和欢快。
B.儿歌和民谣能增强文章趣味性,吸引读者,同时也由于语言低幼化,降低了文学品位。
C.妇女们哼着“小兔子”儿歌,剪着“小兔子”窗花迎接新兔年,幸福的状态溢于言表。
D.表现传统美食的民谣写出了陇原民众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也体现了过年的幸福快乐。
14.活动三:赏佳句。小文觉得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鲜活,请你说说该句的表达效果。
15.活动四:悟内涵。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而文章的结尾却说“隐隐,绵亘的驼铃声又传来,依稀望见,春风已度玉门关……”。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2024-04-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八、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16. 根据《经典常谈》所属内容,下面表述错误的是(     
甲图
乙图
A.甲图中的文字“火”和“下”分别是象形字和指事字。
B.乙图中三幅字的字体分别是“篆书”“楷书”和“行书”。
C.“四书五经”到现在还是我们口头的熟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分别是《易》《书》《诗》《礼》和《春秋》。
D.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抗秦,即“合纵”,有的主张秦与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即“连横”。

九、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7. 阅读《经典常谈》选段,回答问题。

歌谣可分为______和______。徒歌是随口唱。徒歌新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感表达到家就成,用不着说多余的话。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1)根据上下文,在开头第一句话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2)请结合文段简要概括“歌谣”与“最初的写的诗”的不同之处。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湖水对青山说:“我给你照了一张相,不知你是否满意?”

“满意,很满意——”青山说,“谢谢你!还得谢谢白云,我从不知道,和白云在一起,我是如此的美丽。我很喜欢这张合影。”

记忆中,你一定也有喜欢的合影,你的合影是否也如青山白云的合影一般美丽?是否还藏着难忘的故事?

请以《合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3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16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字音  字形  词义辨析  成语和熟语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选择题
30.85文学常识综合
40.65衔接与排序
160.94朱自清(1898-1948)  《经典常谈》
四、综合性学习
50.65图文转换  拟写标题
五、诗歌鉴赏
60.85诗歌鉴赏
六、文言文阅读
7-100.65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110.65说明文
12-150.65散文
八、名著阅读
170.65《经典常谈》
九、作文
180.4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