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11 9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班级举行“亲近诗文”创意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公告栏”撰写。

同学们:人生的某个阶段,如果有恰如其(A.   B.份)的古诗文跨越时空打动我们,那是幸福的。这种打动的背后,不是古诗文鉴赏书[]中总结出的主题思想,不是专家学者[huì]涩的专著论述中流露出的高级感,而是某种情境下自然散发出的与生命相关的劝[jiè]

为此,我们特意举办亲近诗文创意大赛活动。望大家积极参加。


(1)根据语境,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序号)。
(2)根据拼音,为②③④处写出相应的汉字。
2024-04-1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2. 补全诗句。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3)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等都有益。正如范仲淹“人不寐,__________。”的忧乡思国。
2024-04-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阅读丰子恺漫画《跌一跤,且坐坐》,下列诗句与漫画寓意最接近的一项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C.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2-05-24更新 | 29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4. 小语坐定后读起了《简·爱》,不久他在班级QQ群留言,探讨书中人物,请你回复。假如简·爱建一个“女性联盟”的微信群。
(1)下列人物中,你认为她会拉谁进群或者不加谁为好友呢(选其一作答)?请结合人物的具体事例和品质,说说你的理由。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冬妮娅             B《镜花缘》的唐小山
C《儒林外史》的沈琼枝                           D《朝花夕拾》的衍太太
答:我选择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留言后,小文刚读到舒婷的《致橡树》,你们觉得简·爱会拉舒婷进群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理由。

致橡树(节选)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2023-04-21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新桐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班级开展“古典中的和文化”主题研讨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且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三】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①郭子仪、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澹然:恬静的样子。⑤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竭力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创作此诗。客中,旅居他乡做客。⑥南山当户:正对门的南山。
5.小华在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时,有几个字词不理解,请你帮他解惑。
(1)但乞妻子   ___________   (2)子仪堂下   _____________
(3)旦年八十   ___________       (4)语未尝     未尝____________
6.小夏对材料二中画线句的朗读存在困难,请你用“/”断句。(限三处)
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7.材料一、材料二中分别有个句子小文不太明白意思,请你帮她翻译。
(1)因涕泣勉以忠义。
(2)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材料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的画面。
9.小明觉得材料三中“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一句另有他意,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看法。
10.“和文化”包含了和平、和睦、和合(和睦同心)、和谐、和气、和善、和美(家庭幸福)等内涵,请你对以上三则材料中体现的“和文化”依次进行挖掘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冰雪健儿驰骋赛场,取得了骄人成绩。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人民军队迎来95岁生日,广大官兵在强军伟业征程上昂扬奋进。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主席发表“2023年新年贺词”节选)

【材料二】

“天宫课堂”上新了!10月12日下午,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化身“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太空授课。自“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三名航天员在轨展示介绍了问天实验舱的基本情况以及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设施设备,演示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等物理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科幻作家刘慈欣这样描述过太空课堂,“这堂课最伟大的地方不在于简单展示了几个知识点,而是像一支画笔一样,为孩子们描述了一个与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世界。”相比地面课堂,太空课堂演示的内容,与青少年日常的经验和感知有着显著差异,这是太空课堂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会给通过现场直播听课的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2年10月12日《中国青年报》节选)

【材料三】

古人仰望苍穹,发出“天问”;今人漫步太空,开启“问天”。

中国的探月工程,月球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玉兔着陆区域叫“广寒宫”。中国的行星探测任务名为“天问系列”,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分别是“羲和”“夸父”。

“悟空”是中国第一个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经过全球征名活动,最终命名为(甲)“悟空”寓意用《西游记》中火眼金睛的“悟空”,寻找难以察觉的暗物质存在的证据,体现了研究者不惧困难、坚定执着的信念。

(《“问天苍穹”,航天名字背后的传统文化》改编)

11.下列对三则材料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贺词,引用名言、化用名言,证明了“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催人奋进。
B.材料二新闻,导语部分重点介绍了本次“天空课堂”的授课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C.材料三文段,开篇点题,突出了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都有探索太空的梦想,引发读者思考。
D.三则材料均都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其说明对象的特点。
12.参照材料三(甲)句内容,从下面探测器中任选一个,介绍其出处并解释命名的寓意。
“嫦娥”   “天问”   “祝融”   “羲和”   “夸父”
13.班级推荐你参加“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为主题的毕业演讲活动,你可以选择材料一、二中的哪些事例,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小题。

蛙鼓惊心

田瑛

①窗外的这片菜地,水渠纵横。这是青蛙的乐园。夜来,起码有上千面蛙鼓同时敲打,其中有几面大鼓,用的是重锤,声音特别响亮;也不乏一些破鼓,声音低沉而沙哑。我的目光试图穿越夜幕,找到隐藏在暗中的鼓手,想弄明白它们何以如此不知疲倦地彻夜鼓噪。这是否和人走夜路怕见鬼一样,需要弄出些声响给自己壮胆吧。

②最初入住湾里,就听到一阵蛙鸣,想以后要与蛙为邻,枕鼓声而眠,好不惬意。

③我对青蛙并不陌生。老家有田,有田的地方就有青蛙。田是旱田,春插秧苗冬种麦,所以真正作为田的存在也就半年光景。每年收割完稻谷后水就干了,连同消失的还有与水共存的小鱼和青蛙。山田里的鱼类和蛙类不同于山外,是有季节性的。在这里,我不能不多用一些笔墨,详细描写一下老家的山田,这样外人才能够得知,连小鱼青蛙这样低贱的生命,何以来之不易又如此短命。

④湘西北老家是有名的旱区,常年为水所困,所谓滴水贵如油绝非虚言。全寨仅一处水源,在数里地外的坡上,饮用水全靠木桶去背。干旱季节,泉水细若游丝,各家便派一孩童去排队等水,于是水井边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背桶,那是山寨一道焦虑的风景。春天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山顶上有几坵靠天水吃饭的巴掌田,又叫雷公田,一到打雷下雨,农人就要连夜牵牛扛犁赶到田里耙田抢水,否则阵雨一过就留不住水了。半夜抢水是我童年的惊梦,松明灯罩子挂在牛角上,后面是心急如焚的犁耙手。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战争,为了捉住雨水的翘膀,紧张得形同虎口夺粮。但我们必须如此,这便是山里人的宿命。

⑤卖鱼苗的人来了。这是个很有经验的鱼贩子,来得不早也不迟,正当田水蓄满时。挑两个罩以纱布的木桶,各装了半桶水,一路翻山越岭晃荡到了寨上。鱼苗酷似青蛙蝌蚪,其实一部分就是蝌蚪,鬼知道山外人何以将它们鱼目混珠掺杂在了一起。

⑥山里人是善良的,他们明白,鱼苗中必然有蝌蚪,好比秧苗中必然夹着稗草一样天经地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青蛙自然不甘落后,身胚长得比鱼还快,仿佛一夜之间,就完成了从蝌蚪到青蛙的转型,并且四肢异常发达,不经意就从水里爬到岸上,歇凉或晒太阳。更加疯长的是它们的声音。这些迅速成长起来的声音,于某一个夏夜如约而至,波浪般此起彼伏,这对于缺少娱乐的山里人来说,无异于戏台班子进山,给寂静的寨子平添了热闹,又能够催人入眠。

⑦这便是我早年经历中关于水和鱼蛙的故事。

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出大山进入都市,和城里人同等享受用水的权利,只是更爱水更珍惜水而已。由此,我很想写一部家乡水的历史,背景是暴雨后的几丘山田和一片顽强生长的绿色秧苗,当然,游弋其间的鱼蛙是必不可少的。画面甚至还要夸张,让鲤鱼跳龙门和巨如磨盘的青蛙定格在同一时空。

⑨居所阳台与菜地一墙之隔,对于我,既居高临下,又可望不可及。夜幕拉开,青一色的蛙鼓队如期登场,一时间蛙声四起。鼓点急促而密集,每一个鼓手都不敢懈怠,负责敲打属于自己的鼓。这是日复一日的例行演出,难免单调和乏味,但因了萤火虫的加入,情形大为改观。习惯趋黑而行的萤火虫,一到晚上,就纷纷提着灯笼出门,开始在夜幕下招摇过市。作为原野的一角,窗外的菜地从来都不缺少萤火虫的身影。它们是来给青蛙伴舞的,点点荧光闪烁,是它们在翩翩舞蹈,一如我们熟悉的狐步。一次,仿佛某一点萤火骤然放大,形成强烈光柱,探照灯般扫来扫去。我陡然心生敬意,想种菜谋生真不容易,深夜都要来操持菜地。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原来这是捕蛙者在夜猎。菜地主人身兼两种身份,白天是菜农,晚上是杀手。那手电光专寻蛙声而去,一旦定格不动,一只青蛙就大祸临头了。夜幕太深,看不清捕蛙的具体过程,但手电筒的出现足以说明一切,意味着一场杀戮正在进行。可以想象,手持电光和猎具的两只手在各施其职,扮演的却是同一个刽子手的角色,光明的使者降临的是黑暗,类似屠刀的猎具了却的是一只只青蛙的性命。我无奈,更无以劝阻。实话说,假如我能够劝阻也不会去劝阻,这正是人类的虚伪之处。在我们就餐的桌上,不时地点上一道叫田鸡的菜名,不就充分证明我们是刽子手的同谋吗?

⑩此刻正蛙声如潮,同时也血沫横飞。

⑪青蛙也有偃旗息鼓的时候,那便是冬季来临。好像一夜之间,它们就将鼓藏了起来,藏在了水底或者季节深处。没有蛙鸣的日子,对于我,耳根是完全清静了,但又若有所失。这些躁动于春夏的生命,难道和蛇一样也进入冬眠了吗?

⑫又一个冬去春来,万物都苏醒了,青蛙自然也不例外。我想,总会有一只青蛙率先擂响春鼓,继而一呼百应,这样菜地又该热闹如常了。但是事与愿违,除了一些不知名的虫鸣,我期待的蛙鸣一直没有出现。因了蛙声绝迹,整个世界显得残缺不全。

⑬我决定深入菜地探访,一察究竟。我蹲在水渠边,望着渠水若有所思。置身青蛙的天堂同是地狱,熟悉的血腥画面在眼前重现。满目杂草丛生,它掩盖的仿佛不是沟渠,而更像是某种真相。陌生者的无端闯入是不受欢迎的,不远处,一个正在浇菜的老农停止了手中活计,警惕地盯着我。我走过去,指着旁边的高楼表明来意,说我们是邻居,就住在某层楼上。当我问及青蛙时,对方坚定地摇了摇头。摇头是拒绝回答还是另有隐情?再三追问之后,我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青蛙一年前就已经被捕杀殆尽,沟渠四横的菜地曾经是它的乐园,现在却成了无形的墓地。在这里,蛙的王国不再,鼓噪一时只是它的历史,而销声匿迹才是现实。A.我久久地伫立地头,任烈日暴晒也不觉得炎热,反而感到背脊阵阵发凉,脑子里一片空白。

⑭回到家或回到窠穴,重新开始既定的日子。从此,我一改以往凭栏凝望或谛听的习惯,偶尔来到阳台,夜幕下的菜地也视而不见,就当一切都不曾发生。B。我试图抹去记忆中的某些片断,但不能够,你越想忘记它越加清晰,仿佛无处不在,无论如何摆脱不了它的追踪。窗外的任何一点响动,随时都可能演变成如潮蛙鸣,C。时而隐隐约约,时而铺天盖地,即便在睡梦中,也一样犹如在耳。

⑮蛙鼓惊心,失而静心,这于我,是幸,还是哀,天知道。

(《青年作家》2020年第3期有删减)

【读变化】
14.文章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完成下题。
与蛙为邻,惬意——__——见蛙被猎,无奈——②__——③____
【读比较】
15.文中第段写到了哪两种光,有什么作用?
【读闲笔】
16.作者为什么要宕开一笔,花笔墨写自己早年经历中关于水和鱼蛙的故事?
【读矛盾】
17.文中的三处划线句都是看似矛盾的语言表达,请选择一处分析这样的表达有何深意?
【读链接】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郑振铎《猫》

18.郑振铎经历了家中三只猫的亡失,做出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决定。而本文的作者,面对蛙鼓消失,却不知道是幸还是哀,你知道吗?
2021-05-31更新 | 25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9. 巴尔扎克说:“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心若向阳,才有一路芬芳。

请根据以上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可以叙写经历和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和看法。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字迹工整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1
名著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85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选择题
30.65漫画类  文学常识综合
四、名著阅读
40.65吴敬梓(1701-1754)  鲁迅(1881-1936)  奥斯特洛夫斯基  李汝珍(1763-约1830)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儒林外史》  《简·爱》
五、文言文阅读
5-100.65司马光(1019-1086)  人物传记类  日常生活类  诗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1-130.4非连续性文本
14-180.4散文
七、作文
190.4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