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5 题号:18875684
班级开展“古典中的和文化”主题研讨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且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三】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①郭子仪、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澹然:恬静的样子。⑤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竭力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创作此诗。客中,旅居他乡做客。⑥南山当户:正对门的南山。
1.小华在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时,有几个字词不理解,请你帮他解惑。
(1)但乞妻子   ___________   (2)子仪堂下   _____________
(3)旦年八十   ___________       (4)语未尝     未尝____________
2.小夏对材料二中画线句的朗读存在困难,请你用“/”断句。(限三处)
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3.材料一、材料二中分别有个句子小文不太明白意思,请你帮她翻译。
(1)因涕泣勉以忠义。
(2)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材料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的画面。
5.小明觉得材料三中“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一句另有他意,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看法。
6.“和文化”包含了和平、和睦、和合(和睦同心)、和谐、和气、和善、和美(家庭幸福)等内涵,请你对以上三则材料中体现的“和文化”依次进行挖掘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 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胶鬲举于鱼盐B.已而军细柳   (《周亚夫军细柳》)
C.故知创业D.春冬   (《三峡》)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1)行乱其所为
(2)则无敌国外患者
(3)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
(4)征与吾共天下
4.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5.从乙文中找出能表达甲文观点的语句,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2019-12-02更新 | 2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董遇宇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 “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蒙以军中多务   辞:_______
(2)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_
(3)即刮目相待   更:_______
(4)人有学者   从: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两文主要都是通过__________(表现手法)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甲】文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突出了吕蒙的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2023-05-03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注释】①腠(có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②还(xuán):通“旋”,转身。③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④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即刮目相待___________            若孤___________             十日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桓 侯 体 痛 使 人 索 扁 鹊 已 逃 秦 矣。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蔡桓公最终不治身亡,行伍出身的吕蒙最终让鲁肃“刮目相待”。请结合选文内容,对这两个人物进行评价。
2021-05-17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