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吉林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15 4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请在下面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一幅“”的生动画卷,表现自己完全沉浸在这一派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色中。

2024-04-1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北京冬奥会不仅展现出运动员精彩zhuó越的竞技水平,更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五环破冰而出,中国的古老历法饱含人们寄寓欣欣向荣的祝福;赛场上,着一袭青绿□一身水蓝,中国的国画色彩传达运动员驰骋青山绿水的感觉□闭幕式上,杨柳依依,折柳寄情,中国的传统礼仪演绎中国人传承惜别怀远的情谊。北京冬奥会折射出的文化自信,(     )诠释着新时代中国的从容姿态,(     )传递出中华儿女与世界人民“一起向未来”的共同心声。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①zhuó(     )                           ②驰(     )
(2)按短语类型划分,语段中“青山绿水”属于(     
A.偏正短语B.并列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3)文段中两处方框内依次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A.句号   分号B.顿号   分号C.分号   分号D.顿号   问号

(4)文中括号处应填写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A.虽然……但是……B.因为……所以……C.即使……也……D.不仅……而且……
2024-04-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本文选自《______》,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______(人名)。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不见(     )                           (2)沿阻绝(     )
(3)虽乘御风(     )                           (4)清峻茂(     )
5.第一段中主要写三峡的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两句运用了哪种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6.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三峡水流速度之快。
C.选文的第四段描写了春季三峡的凄清悲凉。
D.文字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7.大自然的美景既可以给人疗伤,也可以让人陶醉。作者在这篇描写大自然的名篇佳作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4-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辽阳妇拒贼

辽阳东山,虏人剽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惟三四妇人耳。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於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数矢,贼犹不退。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贼惊曰:“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

【注释】①剽掠:抢夺。②诡:欺骗;欺诈。
8.“矢竭矣”中“竭”的意思是:______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室 中 两 妇 引 绳 一 妇 安 矢 于 绳 自 窗 绷 而 射 之。
10.贼为什么会认为“彼矢多如是”?
2024-04-1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槐树下,槐花飘

①“槐树下,槐花飘,老歪就要回来喽……

②每到棉花飘飞时节,在村口的槐树下,爷爷总会叫我哼这首在村里流传了很久的儿歌。爷爷告诉我,老歪总在槐花飘飞时来我们村,最后一次是十几年前了。老歪说槐花飘的时候再回来,可他一直没回来。

③爷爷和村里的老人在槐花飘飞时节,眼窝总是蓄满了期待。

④那年我9岁,不知道老歪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是从爷爷和老人们的叙述中,隐约知道,老歪是个走街串巷的补铁匠。

⑤爷爷和老人们谈论老歪的时候,我很怅然,要么和小伙伴去槐树下荡秋千,要么就伏在爷爷的腿上打瞌睡,谁愿意去听他们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说什么王家奶奶的铁锅坏了,几天无法生火做饭,病中的老歪硬撑着身子为她补好了锅;说什么瘸子老万无儿无女,穷得叮当响,老歪每次都免费为他补锅……

⑥那都是啥时候的事了,还没完没了地说。再说,现在谁还用容易生锈的铁锅?一个铁锅值多少钱?破了再买呗。我每说到这儿,爷爷总会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我的头,叹息一声,孩子,那个年代的艰难,你不懂啊!

⑦时不时地,老歪的故事就会从老槐树下传出来。真的,我都听腻了,听得槐花都几开几落了。我忽然讨厌起那个老歪了,他是何方神圣?要不是叨叨他的那些旧事儿,爷爷他们肯定会讲更多更好听的故事。

⑧没想到,老歪还真的回来了。

⑨一个雪意欲滴的午后,老歪在村口出现了。在槐树下玩耍的我瞥见他的时候,并不知道他是老歪,以为是个叫花子。他穿着黑乎乎的破棉袄,挑着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⑩爷爷一看见他,赶紧走过去,紧紧握着他的双手不放,兴奋地嚷着:老伙计,你可回来了!你可回来了!爷爷转身冲着村里大声地喊:老歪回来啦!老歪回来啦!我纳闷,这就是我们儿歌里唱的那个人?

⑪村里的老人们都颠儿颠儿地赶过来了。他们摇着老歪的手,拍着老歪的肩,问寒问暖。孩子们也围了过来,对老歪担子里的东西发生了兴趣,风箱、铁炉、碎木炭、小铝片……

⑫老人们问东问西,我断断续续听到,什么去了山西,什么老伴走了,什么无依无靠,什么想念老伙计……

⑬老人们争相拉老歪去家里,只听爷爷说,现在日子好了,年轻人都外出了,留下做个伴儿吧。老歪连连说,不用了,不用了,手艺还在,能养活自己。一边说着一边从担子里搬出各种物件。

⑭老人们渐渐安静下来,他们交换着眼神,若有所悟地离开了。

⑮不久,他们就挤满了爷爷的房间,我也凑拢了过去,却被赶了出来。我才不稀罕他们又说老歪呢!不过,我还是隐约听到了,什么管饭啊,什么给钱啊,什么他那脾气不行啊……

⑯过了一会儿,他们一个个叹息着离开了。爷爷坐在大门槛上,铜头烟管敲得石阶嘣嘣响。

⑰“槐树下,槐花飘,老歪就要回来喽……小伙伴在老槐树下奔跑着,又唱起了儿歌。

⑱老歪支起小铁炉,点燃了烟火。一缕烟冉冉升起,氤氲在老槐树上。

⑲不知什么时候,呆坐在门口的爷爷也不见了,我家尘封已久的阁楼却亮了灯。

⑳不到半个时辰,村里的老人们不约而同地朝槐树底下走来,看到对方拎着抱着的东西时,先是露出吃惊的神情,继而会心地笑了。

㉑老槐树底下,一圈破破烂烂的铁锅很快把老歪围在了中央。

㉒最后一个朝老槐树走来的是瘸子老万。他捧着一口铁锅,一瘸一拐地,着急但又缓慢地走着。铁锅上有一道崭新的豁口。

㉓雪花从槐树的枝丫间飘落下来,像春天的槐花,纷纷扬扬……

11.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村里的老人们和老歪之间的故事。
12.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3.文中的老歪是一个怎样的人?
14.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4-04-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千年智慧的气候密码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广为人知,二十四节气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千年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为什么发源于这里?其中又蕴含了哪些气候密码?

②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影响。黄河流域下游为平原,中游为黄土高原,上游则为地形复杂的高原。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北方西伯利亚冷空气双重影响,黄河中下游气候特点表现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与现今相比,史前中期的黄河流域温暖、潮湿,是人类所遇的最佳生态环境,适宜人类生存繁衍和农作物生长。温暖的气候,加上大河流域的优势,使得早期农耕文明在黄河流域开枝散叶。

③“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农耕文明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环境特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时序变化为基准,最初用于指导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

④作为人们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节气的划分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天文学标准。

⑤《夏小正》一书记载了大量农事活动,是我国最早记录节气以及物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文字,所观察和记载的内容是后来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基础。日本天文学史家能田忠亮在《夏小正星象论》中,研究指出《夏小正》星象记录的是公元前2000年(为夏朝初期)的实际天象。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气候的实质是地球与太阳的相互运动,以及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物候与气象的有机组合。

⑥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备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战国末期《吕氏春秋》已明确提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西汉刘安组织写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耕时代的几千年里,黄河流域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它的影响由黄河流域扩展到整个华夏大地,又远播海外。但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来说,同一节气所描绘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天气气候和物候也会有差别,二十四节气在地域上有一定的适用性。

⑧近些年,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二十四节气的适用性也发生了变化。桃花常常在惊蛰节气到来前就红了;清明节后时常出现气温飙升,一日入夏;鹅毛大雪成了大雪节气的稀客。从人们的感知和科学数据都反映出,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天气气候发生了变化。

⑨尽管如此,二十四节气一直深受认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百姓的生产生活不再完全依赖于二十四节气,但这一流传了千年的智慧依然照耀现代生活,作为人们安排农事和民俗活动的重要参考,也是黄河文化的精华、中华文明的象征。

15.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6.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7.请赏析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一直”的表达效果。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农谚“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最初可以指导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
B.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的影响由黄河流域扩展到整个华夏大地,又远播海外。
C.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不同地区的天气气候和物候没有差别,适用于任何地域。
D.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百姓的生产生活虽然不再完全依赖于二十四节气,但二十四节气仍是黄河文化的精华、中华文明的象征。
2024-04-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容易(0.94)
名校
19.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
2017-11-17更新 | 2406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六、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难(0.4)
20. 根据表格中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填写相应对应的动物名称(《昆虫记》)。
生活习性善建巢穴
管理家务
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地下潜伏四年,阳光下唱歌五个多星期
动物名称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21. 为了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我省先后命名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四平战役纪念馆、其塔木烈士陵园……为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如下任务。
(1)【拟写对联】你所在的小组以对联的形式为此次活动拟写一个主题,请你根据小强同学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走进教育基地;
下联:____________
(2)【赞美人物】请根据你对下面人物的了解,任选其一,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人物的赞美之情。
鲁迅             闻一多             花木兰
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3)【表达心声】小红同学认为作为八年级学生就应该以学业为重,至于爱国一事离自己太遥远了,暂不考虑。对小红的看法,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2024-04-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题目:师恩难忘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学校名。
2024-04-1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二中学校、镇赉县第四中学校、镇赉蒙古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在比赛的决胜时刻,面对与第一名的微弱差距,谷爱凌坚定地向冠军发起挑战。释放所有力量,突破身体的局限,完成偏轴空翻转体1620的高难度一跳,成功摘得金牌。

材料二:环境的不公、伤病的折磨让武大靖备受煎熬,虽久经风雨历遍挫折,但他无惧低谷、永不言弃,在北京冬奥的赛场王者归来,武大靖用顽强的坚持攀登着属于自己的崭新的巅峰。

材料三:努力拼搏,圆梦赛道。“我必须把百分之百精力,投入到我想要做的事中”,这样“自己的梦想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如今,苏翊鸣的梦想第一步已经实现。而这耀眼的天赋与成绩离不开刻苦与勤奋,他一周的训练量能滑坏四块雪板。努力不会欺骗任何人,拼搏是单板精神的苏式定义。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填空题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65字音  字形  短语的结构  关联词语  标点符号
三、文言文阅读
3-70.65山水游记类课内阅读
8-100.65小说类课外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11-140.65小说
15-180.65说明文
五、名著阅读
190.94《红星照耀中国》
六、填空题
200.4法布尔  《昆虫记》
七、综合性学习
21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对联  劝说词
八、作文
220.65全命题作文
23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