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5-22 49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1.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2)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子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主人公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4)假如你收到了朋友赠送的“友谊长久”的书签,请你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选择两句诗回赠,以表达不管相隔多远,友情常在的情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龙年春节年味浓,传承之中见古意。洛阳街头汉服衣袂飘飘,西安城墙宫灯红彤彤,山东孔府乐舞翩翩,各地的庙会精彩纷呈、xī xī        攘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个春节的年味更浓厚、更持久。过年,①是辞旧迎新的岁月更替,②是意蕴丰富的文化生活。从包饺子□贴春联,到祭祖先□拜大年,春节的各种传统仪式里,包含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年味从历史深处传承而来,弦歌不绝,生生不息,熏染着每一个中国人。这正是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所在。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今天战胜风风雨雨的自信之基,也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之源。

(选自《新华网》2024 年 2 月 20 日,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 xī ________攘攘
(2)语段方框内应填入标点符号,下列选项全部正确的是(       
A.逗号   逗号B.逗号   顿号
C.顿号   顿号D.顿号   逗号

(3)“辞旧迎新”的短语类型是:__________
(4)请提取语段中画线句的宾语:_________.,
(5)在语段①②处填写关联词语,下列恰当的选项是(       
A.既……更……B.因为……所以……
C.如果……就……D.无论……还……
2024-05-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是     (朝代)诗人陶渊明。
4.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便关联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_______
来问讯查词典义项:①普遍;②全,都;③像盐那样的味道(与“淡”相对)(2)__________
阡陌交通古今异义现象(3)_______

5.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文言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7.“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如今,我们的生活祥和安宁,已初具“世外桃源”样貌。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从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两方面谈谈,我们怎样做才能完善我们的现代“世外桃源”。
2024-05-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注释】①瘦削:直立陡峭。②琚:蹲坐。③锦耀:锦绣织成的帐幕。④弥:更加。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明日桃源县(         )
9.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泊 水 溪 与 诸 人 步入 桃 花 源 至 桃 花 洞 口。
10.选文和《桃花源记》都描绘了桃源美景,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简要分析
2024-05-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大青衣

   

①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②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③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④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翘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⑤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⑥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青莲紧盯柳月,紧闭双唇不语。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最后,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⑦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柳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⑧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的满腔激,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⑨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说完,男人离开了。

⑩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她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以做歌星。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了。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大门。

⑪青莲果然火了,唱歌、商演、走穴,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月如。

⑫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点了杯咖啡喝起来。青莲去得早,不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看,那是歌星青莲吗?她唱歌挺好听的。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⑬老板来了。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⑭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青莲从中惊醒。

⑮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⑯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老太太说道: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昨晚,她走了。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⑱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11.请把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青莲迷上青衣→青莲拜师学艺→            →青莲重演青衣
12.请赏析下面语句的妙处。

柳月如眼波流转,一翘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

13.请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14.文章题目为“大青衣”,请你分析一下以此为题的妙处。
15.请谈谈如何才能让戏曲文化得以传承,答出两点建议。
2024-05-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我国漆艺传承兴盛的秘诀

余闻荣

①漆树是植物,其树液,就是我们传统上所说的漆,或曰生漆,经加工提炼,即为熟漆,又称大漆。到了现代,各种化学合成涂料也被混称为漆,大漆反而被加以土漆之名。事实上,通过考古,中国乃至世界用漆的历史一直在提前。考古工作者在余姚井头山遗址的两件木器表面上发现了人工漆的涂层,而位于浙江杭州的跨湖桥遗址发现了世界上较早的漆器——漆弓。约8000年前的跨湖桥先民,已懂得利用漆树汁液所具有的自然固化结膜特性,通过髹涂弓身表面,使其质地光洁又防水,色泽关观而持久。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也出土了约7000年前的朱漆木碗,足见漆与古人生活之密切。

②史料有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传说舜禅让天下于禹,禹所做的祭器外面梨黑漆,里面以红漆描绘。这些传说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陆续出土的漆器中得到了印证。漆鼓、漆瓤的发现,显示出漆器在早期礼乐文明中的地位。

③随着历史的发展,漆器工艺屡有创新。工匠们用竹、木、金属、陶乃至皮革、麻布、纸等材料制作成漆器的胎体,在胎体上聚漆,并用各种珍贵的材料和巧妙的手法加以装饰,汉代拓土开边,国力强盛.之后.漆艺亦达到高峰。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漆绘巨棺到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的漆画列女屏风,这些文物展现了漆艺的辉煌成就。

④唐宋之际,漆艺风格发生变化.追求素以为绚。素聚是宋代漆艺的时尚.是宋代人文精神的一种象征,单纯但不单调,高分子结构的天然漆经过人工无效次的裂饰和推光,产生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及触感。厚重、幽深、静谧、古朴、含蓄、蕴润、毫光、内敛……文人的审美情趣,通过这些修辞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

⑤明至清初,民风尚巧,此时,漆艺中的雕镂镶嵌达到高峰。乾隆初期,国力强盛,为宫廷工艺美术的空前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在众多工艺门类中,宫廷所用漆器制作呈现繁荣景象。

明代黄成所著《聚饰录》是中国最早的漆艺专著,记载的漆工艺表现技法多达497种。杨明在序言中用坚牢其质、光彩其文形容漆的品格,让人想起孔子所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漆善于和任何材质相结合:竹、木、麻、棉、丝、纸、皮、石、陶瓷、金属、琉璃……不择精粗,不拣荣枯,所谓有梨无类。而且凡经大漆裂饰之器,无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大漆固化后,愈磨愈亮,耐热耐湿、耐酸耐碱,透出由内而外的温润光泽,仿佛新一轮生命的开始。 于是,我们明白,为何我们的祖先会如此爱漆。

⑦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的文脉华滋——中国工艺美术基本陈列展中,作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中富有特色、重要的构成部分,历代的中国漆艺都有充分的展示。近代以来,因其取材方便、技艺丰富、装饰性和实用性强,漆艺更成为人们美化生活、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手艺人一直在继承传统工艺时存长去短、推陈出新,开拓出漆艺新的领域,如雕漆、脱胎漆器、点螺镶嵌技法、漆画等。材料、观念、生产等方面的更新,求实用与审美的和谐,这正是中国漆艺传承、兴盛的秘诀。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4月01日第07版)

【注释】①髹(xiū):把漆涂在器物上。
16.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漆与古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约8000年前的朱漆木碗印证了这一点。
B.漆器在早期礼乐文明中的地位随着漆弓、漆鼓、漆的发现而凸显出来。
C.素采单纯但不单调,是唐代漆艺的时尚,也是唐代人文精神的一种象征。
D.雕漆、脱胎漆器、点螺镶嵌技法、漆画等是手艺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进行存长去短、推陈出新而开拓出的漆艺新领域。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并回答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18.本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概括我国传统漆艺的特点。

【链接材料】

中国古代所用漆,是漆树分泌的一种汁液,经日晒脱水后,即成为可作涂料的熟漆。同时常在漆中加入桐油一类干性植物油。作漆器时,以木、竹篾、麻布等为胎骨,然后以漆涂其外表,干燥后即可使用。也可在漆中调色,以便涂饰花纹,绘制图案。涂漆既可保护器物,经久耐用,又可使其美观。

2024-05-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0. 学校正在举行“阅读经典,濡染书香”读书实践活动,八年级(1)班的同学选读的名著选段如下,请你结合名著内容,回答问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1)上述文段出自_______所著《经典常谈》,本文段选自其______(填篇目名)。
(2)文段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3)《经典常谈》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章?请把它推荐给全班同学。
2024-05-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21.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以“节能降碳,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活动,通过熄灯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引领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该活动在全球128个国家的4600多座城市同步进行。

(1)【任务一】我国古代就有了环境保护意识,请在下列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句,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管仲在《管子》中说:“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2)【任务二】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低碳生活”。
(3)【任务三】请你为此次主题活动,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务四】活动中,校学生会准备向全校师生发出“低碳校园”的倡议,请你完善倡议提纲。
倡议背景:全球变暖,污染加剧,校园浪费等。

倡议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出号召: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作文:被温暖照亮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2024-05-2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有句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中愚公心无杂念,决心以自己的劳动改变现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带领全家,挖山不止,精诚所至,终于帝感其诚,帮他搬走了这两座山。爱迪生曾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研制新型蓄电池,经过了5万次左右的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2024-05-2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联合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85字形  短语的结构  关联词语  单句的成分  标点符号
三、文言文阅读
3-70.65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8-100.85山水游记类课外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11-150.65小说
16-190.65说明文
五、名著阅读
200.65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六、综合性学习
210.65宣传标语  汉字临摹  倡议书  提炼与概括  活动设计
七、作文
220.65全命题作文
23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