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2017学年安徽安庆市二十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安徽 七年级 期中 2016-12-28 37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_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⑦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⑧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 。”公大笑乐。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2)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
2017-03-14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安庆市二十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名校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①     (A.伏B.停)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A.窜B.飞)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       轻jié(         )       (         )
②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③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④根据文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次填在①②处横线上。(只填字母)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其中父亲要求我“背诵《______》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2)在这本文集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如纯朴善良,但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______;令人尊敬的私塾先生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名校
4. 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1)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诗词)警句,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
(2)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请举出两个交友的典故。
(3)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讨论之中,请就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0-10-21更新 | 44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安庆市二十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5.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6.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7.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8.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赏析的角度给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作批注。
9.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2016-11-18更新 | 3140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5届广东广州高山文化培训学校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 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 “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 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 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 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10.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 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2) 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B.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2.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
13.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614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上海卷)语文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4.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 意思。
(1)不亦             说:_____
(2)人不知而不       愠:______
(3)不习乎             传:_____
(4)必有我师          焉:______
(5)博学而          笃: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有些谈学习 态度,有些谈品德修养,请各找出一例。
学习方法: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     品德修养:_____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名校
17.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  曲句子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65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  修辞手法
三、名著阅读
30.65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四、综合性学习
40.65文段综合
五、现代文阅读
5-90.65散文  丁立梅
10-130.65散文
六、文言文阅读
14-160.4
七、作文
170.4道德与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