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17-09-29 2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A、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          )。
B、鸟儿将kē(       )巢安在繁花(          )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缭亮地响着。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kē(          )巢                 (          )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3)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呼朋引伴:                                                     
(4)文段中有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请找出并解释。
                                                               
2017-09-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难(0.4)
2. 名句默写。
(1)《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古诗中有许多写“雨”的诗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名校
3. 综合性学习:
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论语》《孟子》均列入古时“四书”,“四书”中另两书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任选一句谈谈你的感悟。
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4.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其中父亲要求我“背诵《______》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2)在这本文集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如纯朴善良,但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______;令人尊敬的私塾先生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5.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6.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7.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8.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赏析的角度给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作批注。
9.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2016-11-18更新 | 3136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5届广东广州高山文化培训学校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季节十二帖》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季节十二帖(节选)

林清玄

二月 立春

春气始至,立春是在四日的七时一分。

“日光开始温柔照耀的时候,请告诉我。”地上的青虫对荷叶上的绿蛙说。

“我忙得很呢!我还要告诉茄子、白芋、西瓜、肉豆、荇菜,它们发芽的时间到了。”蛙说。“那么谁来告诉我春天到来了呢?”青虫说。

“你可以静听远方的雷声或者仕女们踏青的脚步声呀!”蛙说。

青虫遂伏耳静听,先听见的竟是抽芽的青草血液流动的声音。

六月 芒种

“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曰芒种。”

坐火车越过田野,偶尔会见到农夫正在田中插秧,点点的嫩绿在风中显得特别温柔,甚至让人忘记了那每一株都有一串汗水。

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

六月的明亮里,我们能感受到四处流动的光芒。

芒种,是为光芒植根。在某些特别的时候,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就仿佛把光芒种植。

七月 小暑

院里的玫瑰花,从去年落了以后就没有再开,叶子倒仍然十分青翠,枝干也非常刚强。只是在落雨的黄昏,窗子结满雾气,从雾里看出去,就见到了去年那个孤寂的自己。

这一次从海岸回来,意外看到玫瑰花结成的苞,惊喜地感觉自己又寻回了年轻时那温婉的心情,这小小的花,小小的暑气,使我感觉到真实的自我。

泡一杯碧螺春,看玫瑰花在暑气里挣扎开放,突然听见从遥远海边传过来的涛声,一波又一波清洗着我心灵的岬(jiǎ)角。

九月 白露

“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

几棵苍郁的树,被云雾和时间洗过,流露出一种沧桑的神色。我站在这山最高的地方向下望,云一波波地从脚下流过,鸟声从背后传来,我好像也懂了站在这里的树的心情——站在最高的地方可以望远,但也要承担高处的冷,还有那第一波来的白露。

候鸟大概很快就要从这里飞过,到南方的海边去了吧?

这时站在云雾封弥的山上,我闭上眼睛,就像看见南方那明媚的海岸。

十一月 立冬

“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

如果要认识青春,就要先知道青春有终结的时候。

为花的开放而欢喜,为花的凋落而感伤。这样,我们永远不能认识流过的时间是一种自然的呈现。

在园子里紫丁香花开的时候,让我们喝春天的乌龙吧!

在群花散尽,木棉独自开放的冬日,让我们烘着暖炉,听维伐尔第,喝咖啡吧!

冬天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的!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描绘夏秋两季的自然风光图。
_________               _________
11.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中加点的词语。
12.“冬天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的!”发挥你的想象,写出最后一朵木棉落下的心情。
13.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从修辞与情感角度进行赏析。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认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4.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季节的杭州?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1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与友行(          )(2)去后至(            
(3)相而去(          )(4)元方入门不        
17.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8.“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017-09-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9.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 以:用B.教以书字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D.及其稍长 及:等到
20.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21.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论语·里仁》)浙江省教育厅最新拟制的《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写进了这样一条:记住父母的生日,并在父母生日时,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
请以“父母的生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600字以上。
2017-09-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综合性学习
2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综合性学习
10.85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  成语和熟语
30.65文段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4名句名篇默写  诗  词句子默写
三、名著阅读
40.65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四、现代文阅读
5-90.65散文  丁立梅
10-130.65散文
五、诗歌鉴赏
14-150.65白居易(772-846)  词
六、文言文阅读
16-180.65中国古代作者  人物传记类
19-210.4
七、作文
220.4成长与人生  道德与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