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二模 2017-06-12 2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斯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极而悲者矣。
(5)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写面对美味佳肴难以下咽,表达内心极度苦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6-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罚(chěng)   使(chāi)   眼花乱(liáo)       锋芒毕(lù)
B.徉(cháng)   (shì)     呕心血(lì)          目染(rú)
C.白(piǎo)     (jù)       谈笑风(shēng)     因地宜(zhì)
D.分(qí)        (què)     尽职守(kè)          微不足(dào)
2017-06-1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3.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北风在空旷(      )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这时候,腊梅,你却清醒着,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一任 _______________,没有(      )!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而且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1) 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寂寥       寥落                           遮挡          抵挡
(2) 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根据文意,为文中横线处写一段话。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粗中有细的鲁智深,直爽率真的李逵,有仇必报的武松等。
B.《观沧海》作者是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为宋代郭茂倩所编,《长歌行》《木兰诗》也出自本书。
C.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残忍霸道的二强子和他的女儿虎妞,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小马祖孙俩等。
D.《峨眉山月歌》《行路难》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号青莲居士,著有《李太白集》;《江南逢李龟年》《春望》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作,杜甫字子美,著有《杜工部集》,二人并称“李杜”。
2017-06-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乙】 衣甲①最恶
田赞②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赞对曰:“衣又有恶此者。”荆王曰:“可得而闻邪?”       对曰:“甲恶于此。”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热,衣无恶于甲矣。赞贫,故衣恶也。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厚无敌,而好衣人以甲,臣窃为大王不取也。……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其实人甚不安,之二者,臣为大王无取焉。”荆王无以应。
【注释】①衣甲:穿盔甲。②田赞:据说是墨家人物,齐国的游说之士。

(选自《吕氏春秋》)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C.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D.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6.解释加点的词语。                                          
(1)子墨子之守有余(         )                 (2)待楚(           )
(3)臣为大王不取也(         )                 (4)虑害人(           )
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先生之衣何其               ②所有甚于死者
B.①楚王问其                         ②扶苏以数谏
C.①不能                            𪩘多生怪柏
D.①其实人甚不                      ②燕雀知鸿鹄之志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其实人甚不安,之二者,臣为大王无取焉。
9.(1)【甲】文表现了墨子的_________________和公输盘的________________
(2)原文填空:田赞以“____________”的行为巧妙劝谏,使荆王“__________”。
2017-06-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10. 古诗词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针对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所作的回赠诗,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愤慨不平心境和无限心酸。
B.诗歌用典贴切,抒发归来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饱含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诗歌情感发生了转变,由愤懑悲伤转变为豁达乐观,并且诗歌蕴涵深刻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017-06-1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那天晚上我绝没有想到要睡,但我一躺到床上便睡着了。我在想象中又回到了孩提时代。我梦见自己躺在盖茨黑德的红房子里,夜很黑,我的脑子里印着奇奇怪怪的恐惧。很久以前弄得我昏厥的光,又出现在这情境中,似乎溜上了墙,抖动着停在模糊的天花板中间。我抬头去看,只见屋顶已化解成了云彩,又高又暗。随后碧空中出现了一个白色的人影,而不是月亮了,那人光芒四射的额头倾向东方,盯着我看了又看,并对我的灵魂说起话来,声音既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在我耳朵里悄声说:

“我的女儿,逃离诱惑吧!”

“母亲,我会的。”

从恍恍惚惚的睡梦中醒来我做出了回答。时候依然还是在夜间。我从床上爬起来,身上穿着衣服,因为除了鞋子我什么也没脱。我知道该在抽屉的哪个角落找到内衣、挂件和一只戒指。在寻找这些东西时,我碰到了他几天前硬要我收下的一串珍珠项链。我把它留在那儿,这不是我的。我系好草帽,别上披肩,拿了包裹和那双不想穿上的拖鞋,悄悄地出了房间。

我本打算停也不停就走过他的房间,但到了他门口,我的心便暂时停止了跳动,我的脚也被迫止步了。那里没有睡意,房中人不安地在墙内打转,我听见他一次又一次叹息着。要是我愿意,房间里有一个我的天堂,暂时的天堂……

11.写出选文中的“我”和“他”是谁?并概括选文内容。
12.从整部作品看,“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
2017-06-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 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1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⑸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 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3.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14.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15.推敲词句,回答问题。
第⑶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16.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百度百科

2016-11-18更新 | 21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江苏江阴市长寿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

一碗情深

李光彪

(1)在那个肠胃生锈的年代,我和二姐如母亲饲养的两头猪崽儿,肚子像条大麻袋,再装多少吃食进去都感到饥饿。因此,二姐和我常为吃饱肚子而争执打闹。

(2)家里吃饭盛菜用的全是土陶碗,由于没有丰盛的菜上桌,一家人的碗七大八小也没几个,除了装菜的钵头汤碗碴儿、大碗外,每人只有一个碗。有一次,我麻利地帮母亲拿碗、端菜、收碗,慌忙中,手里的碗“咣当”一声落地。碗摔烂一个少一个。

(3)不知是母亲有意惩罚我,还是家里困窘,无钱买新碗。吃饭时,母亲总是让二姐定量先吃,等二姐吃完后,再把碗洗干净,用同一个碗舀饭给我吃。我守望在二姐的旁边,看着“吧嗒、吧嗒”细嚼慢咽吃饭的二姐,总是催促二姐赶快吃,巴不得叫二姐直接倒进肚子。常常是二姐才刚端起碗,没吃几口,我就迫不及待对母亲大声喊:“二姐的饭吃完了,快点儿、快点儿,轮到我吃了。”二姐毫不示弱,反驳说:“饭还有半碗呢,催工不催吃。”母亲转过身来一看,便劝我耐心等待。那时的我多么仇恨二姐啊!

(4)后来,省吃俭用的母亲不知从哪儿买回一个小花洋碗,继续采取二姐和我共同使用的办法,早饭二姐先吃,我后吃,晚饭我先吃,二姐后吃,让我和二姐轮流用那个小花洋碗吃饭。轮到我吃饭时,我总是故意拖延时间,让等在一旁的二姐垂涎欲滴,迟迟不让她吃饭。有时,我明知饭快吃光了,可偏要留下一小撮儿在碗底,慢条斯理地一粒一粒数着吃。直到母亲看不过意朝我发火,催我迅速吃完饭,二姐才可以接过我手里的小花洋碗,自己洗刷,交由母亲分舀饭菜吃饭。肚饱眼不饱的我仍不愿走开,站在二姐身边,既监督母亲,也监督二姐,生怕母亲偏心,让二姐多吃多占。

(5)那天,未嫁进家的二嫂的父亲来“踩家”,母亲在灶房里忙前忙后,不仅杀鸡,还做了好几个香喷喷的菜,碗自然就不够用。爱面子的母亲怕我不懂规矩,就舀一碗饭,夹了三块鸡肉,让我先吃,吃饭时,不准我上桌。我“稀里哗啦”吃完后,就被母亲特意安排在屋外的院子里喂猪食,闷闷不乐的我总觉得母亲对自己不公平,为什么让二姐上桌,不准我上桌,便对那几头猪又打又骂,发无名火。母亲知道我的心思,只好又叫二姐来替我喂猪。像只馋猫的我跑到饭桌旁,看着“老亲爹”酒杯旁摆着我那个小花洋碗,专门盛肉下酒。我缠着母亲磨磨蹭蹭啃鸡脚,母亲说小娃娃不能吃,吃了手摇写不好字;我吃鸡肠子,母亲说小孩子吃了鸡肠子,连横竖都画不直;我啃鸡头,母亲又说那是敬长老的;我吃鸡冠,“老亲爹”却给了二姐,说姑娘吃了长大后才会绣花;我吃鸡脑髓……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把她碗里的一块鸡翅分给了我,说我吃了长大以后会远走高飞。拿着那块鸡翅,我一下子就飞奔出家门,满村子边跑边啃。

(6)直到我九岁那年,我和二姐头上的三个哥哥,还有大姐,娶的娶、嫁的嫁。我和母亲与大哥一家,二姐和二哥一家,另立门户分家过日子。分家时,二姐和我都想要那个小花洋碗,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在母亲的“裁判”下,那个小花洋碗归我所有。从此,我和二姐成了两头分槽的猪崽儿,不再共用那个小花洋碗轮流吃饭了。那个不知多少次被我端掉在地上的小花洋碗,搪瓷已经东一块、西一块掉了很多,乌黑的铁皮斑斑点点露了出来,虽然没有从前漂亮,却成了我吃饭的专用碗。可小花洋碗再好,吃不饱肚子仍是家常便饭的事。而二姐却比我懂事,二哥家有什么好吃的,总会悄悄留一点儿埋在饭下面,端着离开饭桌,跑到我面前私分一点儿给我尝个味道。

(7)就这样,我和二姐如母亲菜园里栽种的番茄、辣椒、南瓜、虹豆,朝夕相处,并肩长大。不知不觉二姐就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我十六岁正读初中时,二姐就嫁到猫街去了,第二年,二姐生下孩子,当了妈妈。母亲带着我去二姐家“送祝米”,我忍痛割爱,把那个小花洋碗当礼物送给了二姐,让孩子用它吃饭。

(8)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家的孩子满月时,二姐来“送祝米”,又把那个多年未见的小花洋碗,用红油漆涂抹过,有些旧,送给了我“掌上明珠”的姑娘。

(9)如今,二姐和我都过上了吃不愁、穿不愁,端着“金饭碗、银饭碗”的富足生活。遗憾的是,我和二姐几乎一年半载都难以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了。

17.文章围绕一个小花洋碗,写了我和家人,尤其是和二姐吃饭的情形,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第(4)和第(6)段的内容。
18.结合上下文说说第(3)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19.联系前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6)段画线句的妙处。
20.第(5)段一连用了五个“想”来描绘“我”上桌后的馋样,这对表现母亲的形象有何作用?
21.标题为“一碗深情”,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一碗”中蕴含哪些“深情”。
2017-06-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2. 题目:你是我的一扇窗
要求:①以“你是我的一扇窗”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2017-06-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2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选择题
20.65字音  字形
40.65文学常识综合
三、综合性学习
30.4文段综合
四、文言文阅读
5-90.4墨子(约前468-前376)  历史事件类
五、诗歌鉴赏
100.4刘禹锡(772-842)  诗
六、现代文阅读
11-120.4夏洛蒂·勃朗特  小说
13-160.65事物说明文
17-21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散文
七、作文
220.4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