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 七年级 开学考试 2018-03-18 4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默写。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述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3-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山lǎng rùn(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她qiáo cuì(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3)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             ),美不胜收。
(4)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bù máo zhī dì(             )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2018-03-1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2017-05-07更新 | 917次组卷 | 20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平时没有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删除“因为”)
B.这次受检的十余种教辅资料合格率不足10%左右。(“不足”和“左右”删除其中一个)
C.同学们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激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把“学习用品”改成“文具”)
D.既然你能够认真地读完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名著,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既然”改成“如果”)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5. 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                                 
2019-01-30更新 | 131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海南卷)语文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 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

6.翻译字词
(1)陈太丘与友(           )
(2)太丘(           )
(3)元方入门不 (           )
7.翻译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8.关于《陈太丘与友期》一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从这则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
B.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C.“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对友人不守信,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D.文章用语言和行为刻画主要人物陈太丘。
2018-03-18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司马光《涑水记闻》)

9.选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太祖亟见之B.读之竟日
C.故时有物外之趣D.赐金帛慰劳之
10.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上 愈 怒 举 柱 斧 柄 撞 其 口 堕 两 齿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宋太祖是个怎样的人。
2018-03-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散步》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这样的决定?
1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
1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15.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顶碗少年(节选)

①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②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③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④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_____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⑤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17.给第④划线空白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
A.爱抚B.摩挲C.抚摩D.抚触
18.从文本中找出或者概括顶碗少年两次失手后的神情及动作。
表现
次数
神情动作
第一次歉疚地微笑(2)
第二次(1)(3)

19.从用词或者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现力。
20.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50字左右。
2018-03-1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1. 按要求作文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

题目:这件事真让我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2)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甲】不来夫斯库人根本没有想到我要干什么,起初只是一片惊慌失措。他们看到我割绳,还以为我只是想让船只随波漂流或互相撞击而沉,可当他们发现整个舰队竟秩序井然地动起来而我在一头拉着时,立即尖叫起来,那种悲哀绝望的喊叫声简直难以形容,不可想象。我脱离险境之后,稍稍停了一会儿,拔出手上、脸上的箭,搽了一点油膏;这我前面已提到过,是我初到时利立浦特人给我的。然后我摘下眼镜,等到潮水略微退一些后,再带着我的战利品,涉水走过海峡的中心,安全返回利立浦特皇家港口。

【乙】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22.【甲】文段选自《_______》这部书。文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段选自《_______》这部书。文中的“真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3.任选其中一个文段,用自己的话概述其前因和后果。
24.两个文段对交战的场面的描写有何共同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点评。
2018-03-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选择题
2
语言表达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名著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综合性学习
20.65字形
三、选择题
30.85成语和熟语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四、语言表达
5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五、文言文阅读
6-80.65中国古代作者  小说类
9-110.65中国古代作者  历史事件类
六、现代文阅读
12-160.4中国现当代作者  散文
17-200.65中国现当代作者  小说
七、作文
210.4半命题作文
八、名著阅读
22-240.65中国古代作者  外国作者  小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