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青海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19-08-17 27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元(xūn)       痛(zhì)     序(chì)     尽心血(lì)
B.可(hán)        (qiè)     (huì)     气冲牛(dǒu)
C.头(gǎo)        语(lán)     对(jiào)   而不舍(qiè)
D.澎(bài)       鸣 (háo)   步(duó)     为人知(xiǎn)
2019-08-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        至死不懈        掬躬尽瘁          亘古
B.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深宵
C.浩浩荡荡        目不窥园        当之无愧          斑澜
D.慷慨淋漓        兀兀穷年        群蚁排衙          祈祷
2019-08-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2017-05-07更新 | 917次组卷 | 20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C.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创造、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能力。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2019-08-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5.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有《生死场》《死水》。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了帼国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2019-08-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6. 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5)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表现军旅生活寒冷、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8-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容易(0.94)
7. 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是息息相关的。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某班以爱国为主题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默写一首爱国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爱国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8-1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8. 语言的实际运用。
最近,我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天,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了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需静听”的训规,便低头不语。对于小明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30字左右)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木兰诗》(选文),回答问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下列对选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家中欢乐的气氛。
B.表现了“火伴”见到木兰时喜剧性的场面。
C.表现了木兰情不自禁的喜悦。
D.表现了木兰对已逝岁月的感慨。
10.从诗句“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中,你认识到的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2019-08-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下列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2)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     )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蒙辞军中多务(     )
(2)肃遂拜蒙母,结友别。(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4.文中哪一句话就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019-08-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现代文阅读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5.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16.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的人?
17.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2)理解:“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18.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19.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2019-08-1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句诗,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怆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20.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困极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1.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8-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作文
请以“那个让我尊敬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结构合理,详略得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9-08-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语言表达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易误读常见字
20.94常见易错字
30.85成语和熟语
4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50.94文学常识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6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70.94情境补写  简明、连贯、得体
四、语言表达
80.65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
五、诗歌鉴赏
9-100.65
六、文言文阅读
11-140.65司马光(1019-1086)  历史事件类课内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15-190.65臧克家(1905-2004)  杂文
20-22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小说
八、作文
23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