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语文试题
甘肃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17-06-16 2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4)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bǔ)育    (cuán)成  (hòu)鸟  人迹(hǎn)至
B.(mǐn)然  (shàn)笑  (chóu)躇 气冲(dǒu)牛
C.热 (zhì)  (zēng)恶  重(hé)  义愤填(yīnɡ)
D.哽(yè)  (pán)石   深(suì)  (qiè)而不舍
2013-05-29更新 | 6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南康新世纪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来势凶凶        荒草萋萋          欺骗          家瑜户晓
B.九曲连环        一泻千里          书藉          锋芒必露
C.妇儒皆知        人声鼎沸          逦歌          秩序井然
D.当之无愧        杂乱无章          叮嘱          鞠躬尽瘁
2017-06-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语文试题
3. 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B.看到四岁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C.全国电视音乐大赛上,选手们个个表现出众,评委们也是气冲斗牛,十分专业。
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2017-06-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语文试题
4. 选出作家、作品、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中国——《野草》
B.《伤仲永》——王安石——北宋——《临川先生文集》
C.《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普希金诗集》
2017-06-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____。____,____, ,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①⑤②④③B.①⑤④③②C.⑤②③①④D.⑤④③②①
2018-12-29更新 | 59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南康新世纪学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如春,你心中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________,从枯黄读出________,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________。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________,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霞云     翠绿 意境   灵魂B.光明 翠绿   意义 生命
C.霞云   丰润   意义   灵魂D.光明   丰润   意境   生命
2016-11-18更新 | 1696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十堰卷)语文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D.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2019-10-26更新 | 1051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8. 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4) 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 马上相逢无纸笔,_                  ____。(岑参《逢入京使》)
(6) 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7)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8)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古诗词中也不乏表现这一主题的名句,请写出前后相连的两句:___                   ,___            _________。
2017-06-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语文试题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9. 语言的实际运用。
最近,我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天,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了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需静听”的训规,便低头不语。对于小明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30字左右)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真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10.【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本义:           
11.【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 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 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 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特点一:              特点二:             
12.【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又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2019-01-30更新 | 179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温州卷)语文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小题。

明媚的三月

(1)三月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认真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3.根据文意,在文中第5段的空白处填入一个选择恰当的词。
14.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15.第⑻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16.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并抄写在横线上。
17.根据语境,解释第⒀段中划线词“芬芳”的意思。
18.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19.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并简要说明理由。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20.选文【甲】的作者是                        
2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 )②是陋室(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丝竹之耳( )
22.翻译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3.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来源:学#科#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2017-06-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语文试题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6.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7.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8. 心愿像一个个小精灵,总能勾起人无限的回忆。我们总有许多的心愿等着我们去实现,请以“心愿”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文,不少于600字。
2017-06-1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7
名句名篇默写
1
语言表达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4字音
20.65字形
30.65成语和熟语
40.65文学常识综合
50.65简明、连贯、得体
60.85一般词语
70.65标点符号
二、名句名篇默写
8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语言表达
90.65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
四、综合性学习
10-120.65图文转换  文段综合  简明、连贯、得体
五、现代文阅读
13-190.65散文
六、文言文阅读
20-250.65其他隋唐作家  议论说理类
七、诗歌鉴赏
26-270.65韩愈(768-824)  诗
八、作文
280.4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