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校级联考】山东省曹县2019届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一模 2019-04-13 19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根据要求完成填空
(1)请将《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依据课文填空。
①青箬签,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张志和《渔父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__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3)根据提示默写。
①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最能表现梅花高尚节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4-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曹县2019届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二、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丰富意蕴。
2019-04-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曹县2019届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在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意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志虑纯:
(2)悉以之:
(3)严亮卒: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太宗房玄龄等曰                           太守
B.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求古仁人之心
C.立闻亮                                        获有所闻
D.病而死                                        于映亩之中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拨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8.【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裁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

②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被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④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中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⑤“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⑥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⑦“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⑧“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⑨“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9.③段中划线的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0.结尾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11.文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形象?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塑造她的形象的?
12.试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试着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2019-04-1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曹县2019届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最大的残忍》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大的残忍

①两年前,我在反叛的青春里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在我与母亲无体止的争吵之中,可以让她迅速闭嘴的绝佳方法:以我自己作为筹码。

②那个晚上,事情的起因其实很荒谬。母亲在家里准备了饭菜,而我拎着一袋肯德基进了家门,一场大战就猛地爆发。我们用话语疯狂地攻击对方,渐渐地吼到声嘶力竭,我开始痛恨母亲那张喋喋不休的嘴。我和她持续胶着,直到我把大大的袋子狠狠地甩在地上,再叫嚷上一句:“我什么都不吃,你满意了吧?”她才兀地沉默了,失去了所有回击的话语。我带着胜利将自己关进房间,当晚果然滴水未进。

③那个饥饿的夜晚,我认真思考着究竟是哪个情节起了作用。我把袋子甩在地上的样子大概极其凶悍吧,听得这个从来只会对我强硬的女人竟然失语。

④那天之后,她开始变得弱势。被我吓到了,我下了定论。于是在多次实战演练中,我将“凶狠”这一技巧运用得越发熟练,我得意得不行。

⑤可这接连不断的胜利逐渐变了味。我不仅没能从她的眼神里看出“惧怕”二字,反而看见她眼中倒映出的我简直就像是正撒泼的小兽。我甚至觉得她的内心正居高临下,带着宠溺、饶有兴致地观赏我独演丑角。

⑥有那么一霎的怒不可遏,瞪大了眼睛不说话,感如深处燃起我被轻视的怒火冲天。冷冷地甩下“没心情吃饭了”,必杀技失去效用的我正打算退回自己的根据地,她却不自觉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态。“先吃饭吧,有什么话我们吃完饭再说。”她的语气出奇地柔软。

⑦怎么回事?我的大脑一下子转不过来,她好像因为别的什么在怕着我。

⑧“要吵也要先吃完饭。”她执着于要我吃板,还非得盯着看。那么一瞬间我的脑中闪过了什么,我不敢确定。

⑨“你专注得好像我吃饭这件事多么了不起一样。”带着挑衅的火药味,我嘲笑她,眼里使劲儿推出挤兑的眼神。

⑩静默一会儿,她深吸了口气:“我再怎么和你吵,你吃饱穿暖都是我最大的事。”她毫不回避地对上我的眼。

⑪在这样灼灼的目光下,我竟是越发不自在了,只能低头一个劲儿地把饭菜往嘴里塞。面对这么一句简洁的剖白,我无话可说。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堵住咽喉,让我在这凉爽的夏夜(A)里面红耳赤。

⑫“吵架再凶,也别再拿自己做威胁了。说到底你是我女儿,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你出生那天我就想着,你连着我未来数十年的回忆和爱恨,以后我的所有,都是要留给你的。”她的声线染上怀念的味道,“你身体不好,我每天就盼着你健健康康的,就算脾气不好,生气、吵架、能生龙活虎地和我闹,看在眼里也就安心了。”这轻轻的声音在夏夜的蝉鸣(B)里晕开了。

⑬我触电般地起了个激灵,明了又暗的月色(C)下,她的眼眸里水光一片,通过几弯红红的血丝,沉沉地溢出一点衰老与妥协,一点儿不复争吵时那个意气风发的模样。我一时鼻尖酸楚。⑭那个夏夜我找到了真正叫母亲沉默的缘由,也明白了这武器竟是最大的残忍。我再没敢动用过它。它成为我心中不可触碰的禁区,连同那晚初现疲惫的母亲。

13.在这一场风波中,“我”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的发展

“我”的心理

“我”与母亲发生冲突,取得胜利。
“我”在与母亲交锋过程中,发现母亲依然兴致勃勃地欣赏“我”。
“我”获知母亲不和“我”争吵的真相

14.联系具体语境,完成下面两小题。
(1)第①段中,“在反叛的青春里”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2)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5.说说①~③段中,(A)(B)(C)三处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起怎样的作用。
16.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养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本文第______段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分析两位作者这样设计的用心有何异同。
2016-11-18更新 | 11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源依旧在

罗兰

①当生活项事纷繁,或自己忽然感于荣利,卷入凡尘,因而感到心情窘迫,看不见天光云影之时,我就让自己做一次愉快的逃离。

②逃离的办法是坐车。

③有时,一趟外双溪即已足够。车行快速,带着你的身体与灵魂,一同驰过一个个与你无涉的处所,于是,你可以开始看见天广地阔,云淡风清。

④当然最好是坐火车,可以享有五六个小时的车行纵目之乐。让火车的最快速度帮你甩脱一切来自外界的纠缠和来自内心的牵绊。

⑤于是,当火车越过市区,奔向原野,你可以放开一切顾虑与杂念。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自作灵通地向你报导今天股市如何,油价几许;没有人杞人就天地向你嘀咕这边房价又涨,那边地再增值。没有人问你今天因何还穿去年的时装,更没有人提醒你已年“过半百”,“应怀”千岁忧,要经营再经营,积蓄再积蓄。

⑥在这样的旅途之中,你完全是承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事务与你有任何关联。因此你可以不理会一切,专心欣赏车窗外闪过的远山近树,绿野平畴。

⑦那天我乘山线去,看青山翠谷;这天我乘海线归,看未被俗世沾染的人间仙园;下次我将乘最早班车去,专为欣赏晨雾;再来夕暮车归,可以看到晚霞。

⑧铁路沿线,越是小站,越是文雅,越是保存着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安闲。

⑨想像铁路员工如何把他们的小站细心点缀,把花圃围上多色的篱栏。有时红白相间,有时加些蓝和绿,润饰其间,里面盛开着美人蕉、野菊花或剑兰。有些小站不仅有花圃,且种着修剪得宜的灌木,或排列着漂亮的盆栽。有时发车开出车站以后很久,还可看见夹竹桃给铁路沿着红边,山坡上也多有红色或黄色的野花,点缀其间。

⑩海线小站连地名都安闲。追分、清水、南日、苑里、通宵...它们不在意快车肯不肯在这里停站。或许它们更应当欣幸快车不在这里停站,好使它们的站上与站旁,多有一些种植花木的空间,也免得嚣张的都市人去踩坏了它们的稻田。

⑪通宵站一闪而过, 那蓝白相间的墙垣,衬着彩色缤纷的花圃,使人疑为谁家别墅,连墙上漆着的“通宵”二字,也像旧时大户人家的堂名,透着不随流俗的悠远。

⑫白沙屯地名潇洒,国中有美人蕉竞艳,恰似要给这素淡的地名加上最出色的点染。

⑬有时可见公路旁侧,木麻黄夹道,令人神驰。但最夺目还是那大片的稻田,匀净澄碧,稻浪如海,极目稻田尽处,才隐隐看到线条利落的农舍,清爽整洁,如同天天用水洗过一般。偶有不知谁家的红砖小筑,镶着白边的屋顶,安谧清幽,极富画意,远远地隐在丛树之间。

⑭在这样的安闲与清幽里,我摆脱了那被金钱追赶.被荣利纠缠的窘迫;找回的是,当年千里独行,到这青翠之乡来追寻的那无需奔名逐利的处所,耕田而食、凿井而饮的世外桃源。

17.第①自然段中,“逃离”本是狼狈的,但作者却说“愉快”,这是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8.第⑧自然段中作者所说的“现代文明污染”,从全文看主要体现在哪里?请概括回答。
19.文章标题为“桃源依旧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作者笔下的“桃源”是怎样的。
20.作者所写的“桃源”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有何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4-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曹县2019届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五、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子路问孔子:“您和我,谁比较合适带兵打仗?”孔子指着自己答:“我合适。”子路反问道:“您不是常说我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仅勇敢,还勇于不敢啊!”


请以“敢与不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抄袭,(4)不少于600字。
2019-04-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曹县2019届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诗歌鉴赏
2-30.65刘禹锡(772-842)  诗
三、文言文阅读
4-80.4诸葛亮(181-234)  其他隋唐作家  议论说理类
四、现代文阅读
9-120.4散文
13-160.4散文
17-20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散文
五、作文
210.4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