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三国 > 诸葛亮(181-23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0 题号:78756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在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意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志虑纯:
(2)悉以之:
(3)严亮卒: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太宗房玄龄等曰                           太守
B.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求古仁人之心
C.立闻亮                                        获有所闻
D.病而死                                        于映亩之中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拨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修身             静:宁静专一B.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C.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增长才干D.淫慢则不能        励:勉励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淫慢不能励精         学而不思B.夫君子             而两狼并驱如故
C.非淡泊无明志          屠惧,投D.五十知天命          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俭以养德: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不能淡泊自守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C.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破的房舍之中,如果知道改过也是来得及的啊!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是一封劝诫、教诲儿子的家书,作者诸葛亮,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
B.文章开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恪守“君子之行”。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运用双重否定,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作者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2019-04-08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重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曾国藩《诫子书》)


【注释】①慎独: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②天君:旧谓心为思维器官,称心为大君。
1.时文中画线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B.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C.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D.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2.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与时       驰:____________
(2)躁则不能治性       险:____________
(3)自修之       道:____________
(4)人生第一自强之道       是:____________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4.甲乙两文都谈论到修身养性的方法,甲文认为“______”和“______”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乙文认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字词填空)
2022-09-27更新 | 2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此贞良死节之臣          以咨之
C.先帝不臣卑鄙           咨臣当世之事
D.恐托付不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019-04-27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