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0-05-08 421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容易(0.94)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miǎn,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缓历人生。因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闻、坊间事……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后的池塘,逐渐充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勤miǎn(          )             栏(          )       事(        )
(2)结合语境说说“盲人摸象”在文中表达的含义。
(3)文中说“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后的池塘,逐渐充盈”,请你运用比喻的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读书使人的_________________”
2020-05-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2. 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天才与常人 在智力上有区别,在非智力方面 有区别。通常情况下,在非智力方面,天才往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也许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使命感究竟是什么, 始终存在着, 通过其言行体现出来,这种使命感就是他对自己生命的责任心。

A.因为   所以   既然   
B.不仅          但是   并且
C.不是   而是   只要   
D.如果          与其   不如
2018-06-29更新 | 344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汉语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3. 下列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奥运会开赛不到一个月了,国奥队的22人大名单还“犹抱琵琶半遮面”,这自然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供热价格调整后,企业比较满意,群众基本接受,政府如释重负
C.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D.有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出台“救市”政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救市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求。
2020-05-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试有三忌:一忌考前不能过度紧张;二忌考中不能心浮气躁;三忌考后不可置之不理。
B.在语文综合实践中,“阳光阅读”的开展与策划,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C.随着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放映,我们了解了国家在各领域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D.央视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仅能让观众深刻领悟到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而且能让观众在歌手的演绎中领略到诗词的音韵之美。
2020-05-0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5. 下面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暴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等。
2020-05-0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6.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2018-06-22更新 | 3037次组卷 | 56卷引用: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B.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至少要五、六天才能读完。
C.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快?
D.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8. 综合实践活动。
音乐无处不在,它能诠释人生的酸甜苦辣,表达生活的喜怒哀乐。有时心情是沉重的,歌声却能长出翅膀,带领我们飞翔。现在就让我们开展一次语文与音乐的联谊活动吧。
(1)【成语之音】走进成语,我们同样会发现音乐的影子。以下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乐音细微而连绵不断的是__________,形容歌声嘹亮的是__________,形容声音热闹的是__________,形容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是__________
①抑扬顿挫   ②不绝于缕   ③行云流水   ④急管繁弦   ⑤余音绕梁   ⑥响遏行云
(2)【经典新曲】音乐人赵照读到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情诗《当你老了》时,他忽然想到自己的母亲在窗边昏暗的灯光下的模样,于是写下了歌曲《当你老了》,请你阅读下面歌词节选,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歌词中表达的情感。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当我老了/眼眉低垂/灯火昏黄不定/风吹过来/你的消息/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9. 原文填写。
(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人间能得几回闻。
(3)_________________,如听万壑松。
(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5)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____
(6)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给他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2020-05-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用文中的短语概括层意。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1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
(1)伛偻提携(            )     (2)泉香而酒(          )
(3)觥筹交错   (           )   (4)颓然乎其间者 (          )
12.翻译下列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3.回答问题。
作者写“太守醉”前,先写“滁人游”的原因是什么?
2020-05-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①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实际上,“朋友圈”并不是21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②“朋友圈”的雏形其实是名为albaamicorum的纸书(拉丁文直译为“朋友书”,英文可译为Friends’Books,即“友人之书”),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③荷兰历史学家苏菲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发现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17世纪的社会风俗,男孩和女孩运用这些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是求教方家。一位名叫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的“朋友圈”纸书。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这样的插图不仅博人眼球,且彰显身份。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④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成为名媛淑女。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给当时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⑤这些装饰精美的“朋友圈”记录册和我们熟悉的微信非常相似,区别只在技术层面。“照片”是被画出来的——这比拍照难度大多了,各账号不是转发阅读文章,而是在留言页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诗歌等。这样的“朋友圈”可以帮助历史学家逼真地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能拼凑出长达400年的关系网络。若再把视线放远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热衷于用纸笔搜集好友、同僚的图文信息,并广为分享了。且不说皇亲贵胄、达官名士游历名山大川,即使平民百姓近处郊游、赶集等,也会把这一天感受最深的事情涂鸦记录下来,然后供街坊邻居传看,兴味十足。

⑥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许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传说1400多年前,李白登黄鹤楼,目睹眼前之景,再看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大为折服。于是提笔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

⑦正如《圣经》中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代人自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外古人们抢先体验了。

(选自《知识窗》)

1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朋友圈’的前世今生”为题有何好处。
15.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16.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020-05-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读书•养气•写作

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②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③古人云:“腹有诗书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_______,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凤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⑤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⑥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出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17.联系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上填人适当的词语。
“吸取____,剔除糟粕 ”
18.③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 ____________
19.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20.作者在文中对学生的读书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
2020-05-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栀子花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栀子花开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栀子花,我都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

②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③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④每到初夏,大小枝丫挂满了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经常留意栀子树的变化,到了花开季节,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盛开的栀子花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⑤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上,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⑥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羞像个小喇叭,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发髻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工作,很少顾得上家,母亲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⑦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一要看儿郎,二要看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兴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一家人很是着急。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⑧栀子花开,端午节便到了。五六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只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时,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⑨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力量——(        )的力量,(       )的力量,这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爱——对(       )的挚爱,对(          )的挚爱。这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路上,在我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蔡建和,文章有删改)

22.通读文章,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
_______ →关爱花树,影响我们→ _______ →以花代礼,搞定亲事→ ________
23.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2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恰当词语,将第⑨段结尾处语句补写完整。
25.本文是回忆母亲的散文,说说文章以“母亲的栀子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6.对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上世纪70年代初”“在房子的西头”都在句子中作“状语”。
B.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这个复句的第一重是转折关系。
C.天亮,家人就迫不及待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句子中的加点字分别是副词、数词、数词、动词。
D.繁花落幕、夏日登场、枝叶繁茂、含露绽放,都是主谓短语。
2020-05-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7. 作文
生命中的惊喜让我们感到无限欢悦。意想不到的礼物是惊喜,柳暗花明的发现是惊喜,他乡遇故知的邂逅是惊喜,雪中送炭的帮助是惊喜……
请以“惊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③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④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6
综合性学习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94成语和熟语  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选择题
20.65复句的类型
30.94成语和熟语
4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50.94文化常识综合
60.65语言表达的要求
70.65标点符号
三、综合性学习
80.65成语和熟语  准确、鲜明、生动
四、名句名篇默写
9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文言文阅读
10-130.65欧阳修(1007-1072)  山水游记类课内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4-160.65事物说明文
17-210.65杂文
22-260.65散文
七、作文
270.4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