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湖南 九年级 三模 2019-06-28 40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pì)美        (chèn)       重峦叠障        养精蓄锐
B.(biāo)悍     (yǒu)        莫衷一是        冲耳不闻
C.(zēng)恶     (jiān)默       人才辈出        心无旁骛
D.(xuè)       (zháo)落       销声匿迹        走投无路
2018-07-16更新 | 61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真题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B.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C.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
D.美国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其图谋无可非议
2018-06-16更新 | 1140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潍坊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2020-03-12更新 | 786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城北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2018-06-22更新 | 3042次组卷 | 56卷引用: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书法练习中的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
2018-06-20更新 | 751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真题
6. 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1)班决定开展“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会诗词】
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甲)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乙)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    乙:
【咏经典】

《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信中国】

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7. 名著阅读
(1)名著中有许多鲜活的孩子形象。那个自幼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后来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外祖父打得昏死过去的男孩是______(填人名);那个因反抗表哥殴打,被舅妈关进红房子,后来去了洛伍德学校的女孩是_____(填人名)。
(2)猪八戒虽然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但有时也很勇敢,请简述一个能表现猪八戒勇敢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
(3)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6-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

【注释】①弭(mǐ):消除。②鄣:阻塞。③壅(yōng):堵塞。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时时面   (            )            期年之后   (            )
⑶厉王          (            )            ⑷国人   (            )
9.选出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能谤讥市朝                  受任败军之际
B.门庭若                         愿为鞍马
C.乃不敢                       若无兴德之
D.国人莫敢出言            问今何世
10.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⑵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1.【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12.【乙】文中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
2018-07-15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真题
赏析《渔家傲·秋思》与《使至塞上》

【甲】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14.【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
2018-07-04更新 | 1236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六、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鸟下绿芜秦苑夕,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爱国热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019-06-2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说明性文章

落日的幻觉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6.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①作比较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下定义   ⑤列数字   ⑥作诠释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
C.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
D.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2019-06-28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议论文阅读

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

①他在早期的从戎生涯中,曾先后任过滇军少将旅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等诸多要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点燃了他追来革命真理的心灯,1922年7月,他毅然辞去昆明警察厅长官职、拒绝拟任川军师长的邀请,急赴上海恳求入党。被拒绝后,他又远渡重洋转赴欧洲,在柏林求见了周恩来,并敞开心扉陈述自己追随共产党的曲折经历和献身中国革命的强烈愿望。终于,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实现了人生夙愿。

②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一段入党传奇。朱德同志何以能舍弃高官厚禄而百折不挠地追随中国共产党?说到底,是追求理想信念使然。哲人说,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用好这块磨刀石,能让人的思想刀锋遇雨而不锈蚀,令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于困境中逆势而上。

③信念能磨出追求的执着。人生之路坎坷不平,特别是从事一项艰难的事业,往往机会与暗礁并存,光明与黯淡同在。心灯不灭,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

④信念能磨出意志的坚忍。干事创业,难免遭遇挫折与失意。上世纪80年代军转干部任正非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巨款,又接连遭到解职、离婚、负债等沉重打击。凭着顽强的意志,这个陷入绝境的中年汉子集资2.1 万元起家经过20多年打拼,竟把小公司打造成为位居世界500强的名牌企业。这样的辉煌成就虽属个例,但那种直面打击而不退却的坚忍,前进受阻而不言弃的笃定却映照着创业的真谛。信念磨砺意志、意志支撑坚忍、坚忍助力成长,这又何尝不是一切事业的成功之道?

⑤信念能磨出“跨越”的神奇。人生就像一场跨越一道道障碍的长跑,奔跑中,很可能会不幸掉倒,但只要信念不垮,就能从摔倒中重新出发,朝着终点继续奔跑。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没有被不期而至的失聪击垮,而是用“感觉”去顽强跨越生命缺陷,创造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奇迹。

⑥有人说,成功的路上不会拥挤,因为能把绊脚石当作垫脚石的人并不多。只要有信念这块磨刀石,人生的刀刃必能斩断前行中的一切险阻。   

(文/马祖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本文第④段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A.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B.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C.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D.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1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结构为总分式,可以分为两层:①②|③④⑤⑥
B.第③段主要运用排比句式及道理论据,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第⑥段中“成功的路上不会拥挤”的意思是“成功的方法很多,不必担忧”。
D.本文观点鲜明,中心论点是:人生需要信念这块“磨刀石”。
2019-01-24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2018年中考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4期】专题18:议论性阅读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来吧,孩子。”他又说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板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有删改)

20.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
21.校长怎样惩罚犯错的男生?为什么要这样惩罚?
22.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老”,试举两例简要说明。
23.从叙事安排角度来看,文章划线句中“爬”这个动作,是否显得突兀?为什么?
24.这座“拱桥”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这座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2018-07-04更新 | 1671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任选一个角度立意,完成作文。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

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2)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3)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综合性学习
1
名著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15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字形
20.4成语和熟语
3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40.65语言表达的要求
50.8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二、综合性学习
60.65文段综合  对联  文学常识综合
三、名著阅读
70.65名著导读
四、文言文阅读
8-120.4历史事件类
五、诗歌鉴赏
13-140.4诗  词
六、名句名篇默写
15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七、现代文阅读
16-170.65事理说明文
18-190.4杂文
20-240.4小说
八、作文
250.65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