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北 七年级 期中 2021-03-07 177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kē)巢        (jì)     (qī)斜        (duò)咄逼人
B.(lénɡ)角       (mì)   (dàn)     淅淅沥(lì)
C.高(miǎo)     (qí)   (línɡ)       证据确(zaó)
D.吝(shè)       (cuì) 桑(shèn)       (xǐnɡ)吾身
2021-03-0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朗润     赶趟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
B.健壮     嘹亮     混为一谈   花团绵簇
C.诀别     花瑞     截然不同   花枝招展
D.恃弄     宿儒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2021-03-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3.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的冀中平原,微风拂过,田野里到处散发着麦子成熟的香气;     的白洋淀,湖水波动,小渔船轻快地     于芦苇丛间;在层层的麦浪里,在密密的芦花荡中, 着抗日军民的身影。
A.广袤     浩荡     穿行   跳动B.辽阔     浩渺     穿梭     闪现
C.辽阔     浩瀚     穿梭   浮现D.广袤     浩瀚     飘荡     闪现
2021-03-07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张老师很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
B.纷纷扬扬的大雪天里,张爷最喜欢到人迹罕至的湿地公园散步、赏景。
C.我们班级的学霸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不求甚解
D.美国的科幻小说家艾西莫夫,出版著作更是高达近500部,作品之多美不胜收。
选择题 | 容易(0.94)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白描的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赋予白洋淀以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
B.《湘西散记》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C.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最珍贵、最纯真。
D.读经典作品,会堆积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2021-02-28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6. 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②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③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④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⑤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⑥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A.③⑥②④⑤①B.④⑥③①⑤②C.①②④③⑥⑤D.④②⑥③⑤①
选择题 | 容易(0.94)
7. 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家父”“寒舍”“见教”“拙作”“令郎”“奉送”等都是古代常见的谦词。
B.《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分别出自志怪小说《世说新语》的方正篇和言语篇。
C.《朝花夕拾》中撰写的十篇散文是鲁迅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大多写个人生活。
D.“坚定”和“坚强”、“时代”和“时期”都是同义词,在词义的范围和用语风格上有差别。
2021-03-0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8. 古诗词默写填空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2)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3)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4)《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
2021-03-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11)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12)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13)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9.本文写景以_________为序;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有:(             )——(             )——(             )——(                 )
10.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11.文章第⑦⑧段写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记叙顺序是____,其作用是:______
12.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13.本文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
B.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
C.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D.有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有正在上演的故事。
14.给本文拟个合适的题目。
2021-03-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玩泥

宋灵慧

①对我来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

②小时候,家住在村西北角高台子上。台子下边是小树林,林子下边是大水坑,这就是玩泥的地方。

③玩泥,有文玩和武玩。

④武玩男孩子们唱主角,我们是观众。

⑤数了伏的午后,知了们嗓门子贼亮,“知了——知了——”,把大人们叫乏了呼呼睡去。皮小子尥着蹶子跑到坑边,凉鞋背心扒了,扔到树下,跳到坑里。水鸭子似的扎几个猛子,凫几趟水,玩泥大戏开演了。

⑥坑北沿儿坡缓,黄泥,晒饱了太阳。小子们一字排开哗哗哗,对着坑沿儿撩水。泥润了,台子搭好了。猫腰挖起坑泥,头脸身上划拉,两只手小泥板似的,把自己糊得严严实实。嘴巴一张,白牙露出来,黄泥流进去。“噗噗”着嘴边的泥,跑上坑沿儿。坐下,奓开胳膊,“开车啦!”哧溜——,滑到水里。扎个猛子,再挖泥,再抹。单个开车烦了,就开火车。一串泥鳅子排好,领头的喊“火车开了”,噼里扑噜,你推我挤栽到水里。时间长了,坑北沿儿让这群屁股划成了长长的泥簸箕。

⑦既然是武玩,“险情”就常发生。泥里的玻璃瓦片煤砟儿,把腿肚子、腚蛋子剌个口子。血从泥里冒出来,划拉划拉,口子浅,继续玩;口子深,跟小孩子嘴似的翻哧着,捋把青青菜来,搓巴搓巴,糊上。再不好,就到奶奶大娘家,要点消炎粉撒上,坚决不能叫爹娘知道。玩儿一夏天泥的孩子,黝黑油亮,铁打的一样结实。

⑧文玩儿,是我们女孩子和小男孩的事儿。

⑨小树林东面是聋子奶奶家,门对着坑。穿堂风一刮,门洞忒凉快。聋子奶奶房后是一条大沟,红胶泥出名。胶泥有脾气,粘,夹锨,没力气挖不来。就算挖来,也是生的,一个瓣儿一个瓣儿的,得蘸着水,在硬地方摔,熟了才能玩儿。聋子奶奶门洞旮旯有个瓮碴子,扣着旧盆,到夏天,里面就是奶奶给摔熟的胶泥,一条条的。我们坐在地上,守着块儿废青砖,啪唧,啪唧,边摔边捏,聋子奶奶坐在门洞口,有一搭没一搭地摇着蒲扇看。

⑩打啪儿,也叫摔破锅。揪块泥,捏成锅的样子,托起,高举,反扣到地上,“噗”,破一个洞,力气越大,破洞越大。俩人一对儿,给对方补,破洞越大,赢的泥越多。太小的孩子,摔不破,输没了泥就哭,聋子奶奶就从破瓮里拿一块哄他。

(11)刻模子也有输赢,但不是输泥。模子是砖的,跟小镜子差不多,从集上买,好几分钱一块儿。翘尾巴的狗,叼鱼的猫,大眼睛蜻蜓,花盆里的花……揪一块儿泥,抟圆,拍扁,扣在模子上摁,捏,刮,慢慢揭开,图案刻在泥上,模子就成了。摆在墙根下晾干,就拿去“赢”东西。“拾柴火换模儿——”串街小贩似的喊几声,伙伴们就跑到树林捡柴火。模子按好坏论价,这个换干棒儿,那个换软柴。

(12)聋子奶奶看我们玩泥,蒲扇摇着摇着就打盹儿,盹儿打够了做针线,针线做够了就跟我们捏泥人。聋子奶奶啥都会捏,孙悟空,手搭凉棚的,吃桃子的,举着金箍棒的,还有猪八戒、唐僧,《地雷战》里偷地雷的……聋子奶奶捏着泥人还讲故事。说世上的人都是泥变的,从前有个奶奶,捏了好多泥人,一吹气,泥人变成人了。怎么有瘸腿瞎眼的呢?不能怪捏娃娃的那个奶奶。贴一锅饼子火候还不匀实呢,有没饹馇儿的,还有糊了的,还不都一样吃啊。

(13)我教了三十多年书,自以为读书很多,可这几年总觉得,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学问。如今,水坑没了,村里的孩子不玩泥了吧?他们还是从里到外,铁打的一样结实么?

(有删改)


【注】①[尥(liào)]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②[奓(zhà)]张开。③[忒(tuī)]太。④[旮旯(ɡā lá)]指角落。
15.请按文中的顺序,将“武玩”过程填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①全身抹泥   ②滑到水里   ③撩水润湿坑沿儿   ④坐在坑沿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结尾说“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学问”,聋子奶奶有哪些“学问”?请简要概括。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玩泥”为叙事线索,把“武玩”和“文玩”两种玩泥方式紧密串联起来。
B.第⑥段运用“噗噗”“哧溜”等拟声词描写“玩泥”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第⑦段写武玩“险情”常发生,孩子们坚决不让爹娘知道,是怕爹娘打骂阻止。
D.第⑨段“穿堂风一刮,门洞忒凉快”点明孩子们在门洞“武玩”“文玩”的原因。
18.开篇作者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除了“乡愁”外,“玩泥”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02-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论语》十二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9.下列加横线词语翻译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饭(吃饭)疏食饮水   肱(手掌)而枕之
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   切(恳切)问而近思
C.思而不学则殆(迷惑) 知之者不如好(喜好)
D.不亦说(说,同“悦”,愉快)   必有我师焉(代词,这里)
20.翻译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尚书》《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但是不发表看法。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知新、“博学笃志”“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22.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第Ⅰ卷《〈论语〉十二章》中各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2021-02-2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次北固山下》,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24.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有“语少意足”之说,请结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5.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1)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3)字数:不少于600字。
2024-03-28更新 | 124次组卷 | 27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6. ⑵同学们,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美是妈妈饱含深情做的一日三餐,美是老师那鼓励的话语,美同学真挚的温馨祝福,美是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其实,美,就在身边。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请以“身边的美”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⑴的直接作文;选择题目⑵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2021-03-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7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易误读常见字
20.94字形
30.94一般词语  词义辨析
40.94成语和熟语
5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60.94衔接与排序
70.94一般词语  近义词  文学常识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8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现代文阅读
9-140.4散文
15-18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散文
四、文言文阅读
19-220.65孔子(前551-前479)  读书学习类课内阅读
五、诗歌鉴赏
23-240.65诗  王湾(693-751)
六、作文
250.65全命题作文
260.65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