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3-31 6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涓涓的溪水在山谷中轻轻流淌,宛如一首悠扬的歌谣,带着无尽的宁静和温柔。盘huán的山峦则似一幅古老的画卷,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中,人们常常会被激发出A异想天开的想象。他们想象自己拥有B之力,可以轻松地pān登山峰,跨越峡谷,探索未知的世界。同时,他们也会深刻体验到C天伦之乐,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这份宁静和美好,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样的体验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享受生活。他们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更多的时光,感受大自然D妙手回春的魅力和力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滋养。

1.(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涓涓(     )       之力(     )

(2)看拼音写汉字。

盘 huán(     )       pān(     )

2.文段中划线的四个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宁静        滋养            美好            悠扬
解说:选文中这四个词都是形容词。
B.涓涓的溪水在山谷中轻轻流淌,宛如一首悠扬的歌谣,带着无尽的宁静和温柔。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自然美景       跨域峡谷       深刻体验       珍惜生命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这样的体验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享受生活。
解说:这句话语序没有问题。
2024-03-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刘绍棠善于塑造人物,他在小说《蒲柳人家》中刻画了富有民族正义感的何大学问、聪明机智的何满子和泼辣心善的一丈青大娘,颇有乡土气息。
B.中外小说众多人物形象让我们影响深刻。如《孔乙己》中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中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菲利普夫妇,《变色龙》中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
C.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海燕》中的波浪象征反动势力,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编者是西汉的刘向,《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名著。《唐雎不辱使命》也出自该书。
2024-03-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5. 名句默写。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6)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7)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8)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2024-03-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6. 初中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为了让每一位同学对初中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九年级(1)班决定举行以“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长准备在主席台两边张贴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韶光悄然如流水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2)请参照所给出的活动,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办专题板报            写话题作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更好地开展活动,策划组决定向全班同学征集以“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文章,文体不限,要求4月30日前将稿件交至宣传委员处。请你代策划组拟一则征文启事
2024-04-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7. 下列关于《儒林外史》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古典小说。小说人物纷杂,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以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一个个短篇的连环, 组成一幅宏大的人物群像。鲁迅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B.《儒林外史》中三名真儒贤士是杜少卿、王仁和虞育德。
C.《儒林外史》中的“二严”指的是严贡生和严监生,两人是亲兄弟。
D.《儒林外史》第一回中,时知县听了翟买办回复王冕因病拒绝来赴约的说辞之后,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活动:知县心里想道:“……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想到:“……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知县三次心理活动的真正意图是为利、为权、为名,这段自然真实的心理描写逼真地刻画了一个灵魂深处被权势、名利所腐蚀的虚伪官吏形象。
2024-03-3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六、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_________是因与范进同病相怜而使范进中举;_________是曾经诚实质朴的乡村青年最终堕落为泯灭人性的功名蛀虫; 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长廊中的吝啬鬼形象”;_________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寄托了对理想社会追求的真儒名贤。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9. 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
①周进       ②匡超人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庵:草屋。②塞北:泛指中原地区。③归来:指作者

淳熙八年冬弹劾落职归隐。

10.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1.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4-03-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九、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既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而社稷不血食,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日:郭偃之法,有所谓柔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雍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释】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而若:或者。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⑤便辟:素近宠爱者。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客赵王曰(     )                              (2)何故至今不(     )

(3)买马而(     )                 (4)则大臣为之法于外矣(     )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然 而 王 不 待 工 而 与 建 信 君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2)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

15.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
2024-03-3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十、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材料一】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其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且以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体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作品,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作用。阅读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诗人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学创造了一个审美的世界,古代的优秀作家们不仅拥有高超的审美鉴赏力,更有高超的审美创造力,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智慧。

在古代文学家们看来,审美创造的最高境界是得意而忘言,所谓但见情性,不睹文字。他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具体的语言文字,究竟如何才能创造出最高的审美境界?他们认为,言是文学手段,意是文学目的,文学手段固然重要,但不能因为手段重要而忽略了目的重要。一方面要通过手段到达目的,一方面又要通过否定手段来强化目的。对创作者而言,文学创作最终呈现的美,不是这个手段之美,而是这个作品之美。对接受者而言,要领悟到这个美、这个意,就要披文入情,唯意是求,不能拘泥于语言文字之美而忘记了这个根本之美。

因此,当作家创造出文学作品之后,当读者开始全身心地关注作品之美而完全忽略了文学手段之美时,文学作品的审美创造才真正全部实现,这样的文学审美创造才是成功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文学手段只有充分否定了自己,才能实现文学作品之美,对手段否定的越彻底,对作品的创造就越成功。这是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智慧与审美创造观,其思想渊源依然要追溯到儒道两家的文辞观与言意观中,所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孟子》),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显然,言与意的审美智慧反映的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辩证思维方式。

滋味与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特有的审美范畴,它是从文学品鉴与接受的角度,对文学文本审美感受的高度概括,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智慧。与西方美学不同,这个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并不专指感官的味觉或嗅觉,而是指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基础上,感官愉悦与审美、精神愉悦的共同感受。在古代文学家们看来,五官的感觉是相通的,感官的享受与精神的享受也是彼此相融的。滋味说反映了中华民族注重体验,注重经验,注重整体宏观感受的审美思维方式。说到底,就是心与物,情与景,境与意不分彼此的完全交融,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王夫之《唐诗评选》),这与西方文学创作推崇的典型论大相径庭,是有着中华民族思维特色的审美智慧。

(摘编自康震《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使命》)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认为“诗言志”和“诗缘情”的观点是一致的,情志都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B.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来说,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还有提升人格境界的教育作用。
C.古代文学家既想借“言”达到“得意”目的,又想通过“忘言”来强化“得意”目的。
D.言与意的审美智慧与审美创造观,其思想渊源要追溯到儒道两家的文辞观与言意观中。
17.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滋味说”观点的一项是(     
A.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18.请结合材料二对下面苏东坡“击节称妙”的原因加以分析。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一起论诗,苏东坡吟一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不如改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吟诵玩味片刻,不禁击节称妙。

19.学校准备举办“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如果你是活动推广人,请依据两则材料列出推广经典诗词诵读的意义。
2024-03-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夕颜花儿开

①夏夜,屋里闷热,走到院内,篱笆的藤蔓上开着大朵的夕颜花,幽芳四溢。我在花前徘徊,心知只要天一亮就看不到夕颜的绽放,心里不免感到惆怅。墙角石缝中坚韧的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动。一个16岁女孩的脸,渐渐浮现出来。

②第一次见到她时,她穿的是一身湖兰色的衣衫,发间系着白色发带,黑亮的眸子漾着灵动和朝气。那个暑假我们一家刚搬到鼓新路不久,天刚蒙蒙亮,我散步到了附近的八卦楼。阳光下,一朵洁白的夕颜花,在铁栏杆上簇叶而生,像是一轮落在凡尘里的满月。

③我满心欢喜,看了又看,可转瞬间,那花瓣顾自闭拢,泛黄,最后皱缩在一起,蜷曲成很小的一团。正叹息间,身后传来一个清亮的声音:夕颜花常在夜里开放,在清晨凋零。回头时,看到一双晶莹的大眼睛,一个女孩手提一个大篮子,很乖巧聪灵地站在我面前。

④女孩很与人亲近,很快我就知道了,她叫霜菊,比我还小两岁。也知道她父母身体都不好,母亲常需要抓药调养,父亲前几日才动的手术,她要代替父亲去海边拾海蛎到市场上卖。

⑤霜菊看看我又看看那消瘦的夕颜花,十分高兴地说:我家里还有些去年的种子,若姐姐喜欢这小花,明日我给你带些来,种在花盆里,无需多少时日就能发芽长叶。

⑥第二天,我依约去市场找霜菊,刚走到菜市口,就见霜菊挑着担子在前面走。两头的篮子很沉,走一步就晃一下。我正要喊霜菊,一个戴袖章的治安员拦住了她:有照吗?谁许你在市场摆摊的?霜菊放下扁担,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递给治安员。

苏志强……这不是你吧?霜菊小声地说:叔叔,这是我爸办的照,这几日他病了,我替他来摆摊的。

不行,各个都像你这样,我们还怎么管理?治安员并不买账。我推开拥挤的人群向前,从布兜里掏出路上买的瓶装甘蔗汁递过去,为霜菊求情。治安员看看霜菊瘦弱的模样,这才摆摆手走开,霜菊翘起嘴角,眼睛里明显闪烁出许多惊喜来,连忙从兜里掏出一个用花手绢包裹的东西给我。打开,二十多粒黑色细小的种子安静地躺在手绢里。

⑨这天早晨十点多钟,我在院内支起画架,手握画笔在纸上飞舞。霜菊着一身蓝,捧一盆绿萝慢悠悠地进来。我抬头注视,见她身边开着一丛紫阳花,衬得人亭亭玉立,宛如画中。

呀!姐姐你在作画吗?霜菊连忙放下手中的绿萝,跑到身边,手触摸着画板,喃喃说着:画笔和画板就是天堂啊。我看到霜菊的眼睛里闪着耀眼的光芒,霜菊又缓缓地说:将来我也要去美术学院学画。想到霜菊的家庭环境,这个愿望恐很难达成,我沉默着着,一个扎着围裙的大婶跑来冲霜菊喊道:霜菊,霜菊,你爸叫你去药堂抓些药回去。”“我知道啦,这就去!霜菊连忙和我道别,一路小跑出去,边跑边喊:姐姐,那盆绿萝送给你了……

⑪夕颜开花的某个夜里,霜菊的母亲终于没能扛住病魔的摧残。我见到霜菊的时候,她明显瘦了,眼睑处还有未干的泪痕,但眼里的光却充满了坚毅。此后,霜菊既要为家计奔波,还要照顾父亲,而我也为准备高考而忙碌起来,渐渐与她少了联系。后来我到外地读书,关于霜菊的记忆也渐渐淡去。直到有一天,我在学校听完一场美术讲座,出来的时候,见一个身穿湖兰色长裙的女孩从Z型楼梯走过,就这样穿过时光,轻触我记忆的缝隙。我以为我已经忘了她,可她却忽然在我记忆的底片上显影。

⑫我一直以为霜菊仍然居住在鼓浪屿的小民房里,或许被生活折磨得面目全非。可她这些年不仅把父亲照顾得很好,还坚守本心,考上我所在的这所美术学院。我很奇怪,她是怎么从生活的沼泽里走到自己的目的地。

⑬霜菊说,夕颜也叫月光花,它常在夜里开放,在清晨凋零,即便生命是娇嫩而短暂的,夕颜也有一颗寂静而勇敢的心,让自己拥有生命不可抗拒的向上力量,摇曳出斑斓姿彩,兀自温暖,兀自清香……

20.第②~⑩段,回忆了“我”与霜菊短暂交往过程中的三件事,请分别加以概括。   
时间“我”霜菊
第一天

观赏(铁栏杆上簇叶而生的)夕颜花
第二天送“我”一包夕颜花种子
我在院内支起画架画画

21.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阳光下,一朵洁白的夕颜花,在铁栏杆上簇叶而生,像是一轮落在凡尘里的满月。(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霜菊连忙放下手中的绿萝,跑到身边,手触摸着画板,喃喃说着:“画笔和画板就是天堂啊。”(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加以赏析)

2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霜菊这个形象的特点。
23.请阅读本文的第⑬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链接材料: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2024-03-3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十一、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4.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1)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3)字数:不少于600字。
2024-03-28更新 | 119次组卷 | 27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2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填空题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30.65短语的结构  成语和熟语  修辞手法  病句辨析与修改  词类(词性)  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选择题
40.94文学常识综合
70.94《儒林外史》
三、名句名篇默写
5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综合性学习
60.65对联  启事  活动设计
五、填空题
80.65吴敬梓(1701-1754)  《儒林外史》
六、名著阅读
90.65吴敬梓(1701-1754)  《儒林外史》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七、诗歌鉴赏
10-110.65诗歌鉴赏
八、文言文阅读
12-150.65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课外阅读
九、现代文阅读
16-190.65非连续性文本
20-230.65散文
十、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