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义三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语文试题
浙江 八年级 单元测试 2021-03-07 33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一、翻译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未复有能其奇者(       )
(2)不见(       )
(3)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4)湍绿潭,回清倒影(       )
2021-03-07更新 | 8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义三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B.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C.素湍绿潭,回清倒映D.清林翠竹,四时具备
2021-03-07更新 | 8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义三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语文试题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峡七百里中     富阳至桐庐
B.山川          春冬
C.相与步中庭       冰寒
D.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2021-03-07更新 | 14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义三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蝉则千转不穷
5. 对下列句子的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山峰,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悬崖峭壁,五光十色。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二人这样的闲人罢了。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官员,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后,(就)流连忘返。
2021-03-07更新 | 9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义三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6. 根据要求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5)孟浩然从大处入笔,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白居易则从细处着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西湖早春鸟儿欢唱的动态美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21-03-07更新 | 25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义三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引凄异 属: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也 疾: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9.填空。
(1)文中用“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写出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这可以从本文中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更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导游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07更新 | 12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义三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比较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未复有能其奇者 与:_____
(2)月色入 户: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根据语段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色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和“_______”。乙文中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之美”。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人(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文中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人(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文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021-03-07更新 | 186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义三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卷冰雪文序

张 岱

①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②若吾所谓冰雪则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③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_____                    (2)______
(3)_____                    (4)______
15.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16.翻译文中画浪纹线的语句。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17.请用第①段中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
18.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的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四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
19.张岱的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
2021-03-07更新 | 10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义三中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语文试题

五、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20.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翻译
1
选择题
4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翻译
10.65文言实词
二、选择题
20.65常见易错字
30.65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40.65文言实词
50.65文言文翻译
三、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文言文阅读
7-100.65郦道元(470-527)  山水游记类课内阅读
11-130.65苏轼(1037-1101)  山水游记类  陶弘景(456—536年)对比阅读
14-190.4张岱(1597-1679)  日常生活类课外阅读
五、作文
20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