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袁宏道(1568-1610)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2363183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上下(     ) (2)从武林门而西(     )
(3)得更有此人(     ) (4)取道……石径塘而(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3.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袁宏道的《徐文长传》(选段),完成各题。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器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注】①薛公蕙校越时:薛蕙任越州学官时。②数奇:命运不好。③方:比方。④永陵:代指明世宗。⑤不偶:没有遇上好的机遇。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屡试(               )   ②则葛衣乌巾             (              )
③膝语(               )   ④会得白鹿文长作表(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A.三十立(《<论语>十二章》)                 B.有闻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爱莲说》)   D.泉香酒洌(《醉翁亭记》)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是 时 公 督 数 边 兵
3.翻译下列句子。
(1)公以是益器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4.选段表达了作者对徐文长的什么情感?
2020-08-09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游惠山记

袁宏道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异,听之令人脾健。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谴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注】① 疏脱:疏放不拘     ②兀兀:勤劳辛劳的样子     ③铛:温器
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故虽霜天黑月”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记之
B.醒能述文者
C.不物喜
D.尽日惟读书为事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天性疏放不拘,忍受不了羁绊与束缚,“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等表现了作者的这一天性。
B.作者一向讨厌读《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这些书。
C.作者认为使病痊愈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山水之游。
D.文章前半部分着墨较多,通过对比为下文写山水之游的乐趣作了铺垫。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艰深者观之复不人 快:
②每看书之               暇:
③而此地惠山最近     去:
④至是勃勃矣            益:
4.翻译下列句子。
(1)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2019-11-26更新 | 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云而岩穴暝(     )       (2)野芳而幽香(     )
(3)醉翁之不在酒(     )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①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②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③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石篑: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公安派作家。②傅金吾:金吾,官名,掌宫廷宿卫。明代亲军中有金吾卫。③张功甫:名镃,南宋将领张俊的孙子。玉照堂是他的园林,有四百祩名贵的梅花。④夕舂;落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此留与山僧
B.多于堤畔草/ 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
C.急往之/此则岳阳楼之大
D.竟不忍/ 太丘舍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月 景 尤 不 可 言 花 态 柳 情 山 容 水 意 别 是 一 种 趣 味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两篇文章同是游记类文章,但作者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却是不同的,请说说【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乙】文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但文中很少出现描写月色的句子,请结合内容说说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月色?
2023-05-07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